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族谱支系 » 各地分布 » 台湾 香港杨氏

台湾 香港杨氏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1-06-17 16:37:52  阅读3531次


台湾杨氏


     台湾的杨姓,不是弘农的裔孙,便是四知堂的子孙,很少有例外的情形。
     更难能可贵的,尽管是年代已经十分久远,地方的相隔又以千里计,目前生活在台湾岛上的这一代杨氏子孙,却有不少仍能把自己的世系,跟三千年前周武王的次子唐叔虞毫不中断地衔接起来,新竹霄里南兴的杨氏一族,便是最具体的例证。
     新竹的这一支杨氏,唐山过台湾已经整整两百四十一个年头了,目前人丁旺盛,子孙遍布全省各地。不过他们离开唐山虽然已经很久,但却迄今保着有一部相当完整的族谱,该谱中不但把整个家族的伟世情形记载得有条不紊,而且连贯唐山,上溯弘农,最后以周武王之于唐叔虞为依归,名副其实的源远流长。
      根据该项族谱的记载,这一支杨氏的渡台始祖杨缵绅,是于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离开广东长乐排岭的老家,到达新竹开基立业的。这位杨缵绅,便是唐叔虞的第九十五世裔孙,其间的传世情形为:
      唐叔虞之子杨杼,是他们所奉的系姓一世始祖,所以在该谱的纪录上,杨缵绅被列为第九十四世,其后,二世为伯沃,三世庚,四世文,五世昭成,六世康,七世绍甲,八世涧(二封杨侯),九世其,十世丁宏,十一世威严,十二世懿宣,十三世来,十四世惠,十五世泰聘,十六世平芙,十七世载,十八世盛石,十九世权,廿世季洪,廿一世东莲,廿二世定悼,廿三世伯侨(三封杨侯),廿四世逊,廿五世道斐,廿六世款,廿七世硕,廿八世喜,廿九世敷,卅世彻,卅一世子明(郎杨敞,汉丞相),卅二世军,卅三世谭,卅四世宝,卅五世震,就是大名鼎鼎关西夫子,杨氏四知堂的肇始人。
     杨震共有牧、里、秉、让、奉五子,其中老大杨牧和老么杨奉,衍传到台湾的子孙最多,新竹霄里南兴庄一支,便传自当年曾官至校尉中书侍郎的杨奉。其后,杨奉之子为卅七世的康锡,卅八世纂,卅九世品,四十世安国,四十一世仲素,四十二世隆;四十三世结(中山相),四十四世继,四十五世晖,四十六世恩,四十七世钓(越公房),四十八世俭,四十九世文殊,五十世安仁,五十一世德立,五十二世宗彦,五十三世隐朝,五十四世燕客,五十五世宁,五十六世虞卿,五十七世堪,五十八世承休,五十九世玉洞,六十世郁,六十一世庆宇,六十二世文友,六十三世辂,六十四世云岫,官潮阳太守,即这一支杨氏的南迁始祖,当时大致是宋代初期。
     自杨云岫南迁后,六十五世为思孝,六十六世安寅,六十七世荣,六十八世胜辽,六十九世明,七十世植,七十一世龟山(宋理学大家),七十二世造,七十三世山松,七十四世公着,七十五世沌龙,七十六世衍孙,七十七世广义,七十八世泰益,七十九世九三郎,八十世奇,八十一世宗渊(广东长乐县排岭开基祖),八十二世均勇,八十三世茂林,八十四世秀文,八十五世福,八十六世琼,八十七世世俊,八十八世祟义,八十九世缙,九十世学震,九十一世志焕,九十二世选,九十三世明诚,九十四世,就是两百四十一年前来台开基的杨缵绅。
     杨氏的枝叶遍布天下,而万流归宗,源头则一,都是弘农裔孙,新竹霄里杨氏一族? 
      上下连接三千年的世系,应该便是最具体的证明。
      大约一千四百年前结束了纷扰的南北朝分峙局面,使得中国又归一统的大隋皇朝肇建者杨坚,也是弘农杨家的子弟,四知堂的后裔,跟目前台湾绝大多数的杨姓省籍人士,同根同源。
     不过,以上述新竹容里南兴庄的杨氏为例,他们的源头虽然与隋文帝杨坚相同,但是流派却略有不同:霄里的杨氏,是传自关西夫子杨震的么子杨奉,杨坚,则是杨震长子杨牧的第十二世裔孙。
     目前为全台湾第十大姓的杨氏,族大人众,组成的份子当然不会仅有传自杨震么子扬奉的一系,在四知弘农的共同家族标帜下,必定也会有杨震其余四子的后裔在内。
     因此,衍传到台湾来的大隋皇室贵胄,想必也不乏其人。


 


1.台湾台南佳里杨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湾省西南部的历史名城,1661 1886年间为台湾政治、经济中心。市里有郑成功祠,为著名古迹。随郑成功人台的杨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为望族。其后有杨文魁,字子伟,号逸齐,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以都督佥事调任台湾镇总兵,到任即分布营讯,讲求军务,又立义塾,延聘内地名儒为师,设置学田资膏火,因之大陆去台湾者甚多,对开发台湾起了极大的作用。有一次蓝理入朝,康熙问台湾总兵如何?蓝理对曰:练兵马,兴学校,洁己奉公,兵民相安无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莱。第二天康熙对荐举文魁的巴泰说:杨文魁身为封疆大臣,惟食腐莱,可谓廉矣!”当时蓝理奏言台湾实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为不可,谓台湾之田皆为民业,若夺为兵田万不可以,况兵皆由内地调来,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谁肯举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从其言,兵民皆喜。及举军政,被劾者皆无怨言,而所拔将弁,多至镇帅,皆有声。故兵民念其德,绘像立祠以祀之。 


 


2.台湾台北半线杨氏


 


康熙三年(1664),人居台北的杨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为拓建学宫,其父墓另择穴于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约23亩,邑人说此地为金盘摇珠。墓毕后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义,子孙必昌,但您当远徙,十年之后可致巨富。正是那个时候,半线初启,草莱未垦,志申遂往之,居于柴坑子庄,货番田而耕之,督率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尽力农耕,数年家渐富,辟田亦愈广。遂凿二八圳,引猫罗之水灌溉,润田数百甲,岁人谷万石。又凿福马及深圳,因之线东西两堡之田,皆为杨氏所有。又以余力开垦淡水、佳腊埔及金包里,岁亦人谷数千石,家畜亦多,佃农数千人,锄耕并进,半线景象是以日兴。雍正元年(1723),台北建县治,志申移居东门街。他好行慈善事业,睦宗族,恤乡里,治桥梁,捐学田,邑人莫不称颂之。茔墓于彰化,后循众议,祀台邑孝悌祠。以长子振文,追封为中宪大夫。杨振文能识大体,人郡庠,捐资为知府衔,赏戴花翎。孙杨应选,亦有盛名。


 


3.台湾台中杨氏


 


台中县杨氏的开基祖为杨琏,字至器,号华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金门金沙镇官澳村下八巷。兄弟两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杨鸿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庆年间渡台。初时,身中仅有18铜钱,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不得已挑水度日,后改作厨司。每日克勤克俭,兼作生理,渐有积蓄,即开办船头行,即现时所称贸易商。他与内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号杨合顺。其从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对贫民甚多援助,对政府亦多贡献,数十年间置田园数千甲,发大财。当时娶一妻两妾,育8个儿子,即现时8祧房亲,享年63岁。其次子润卿,进秀才及廪生;三子连卿,进秀才及廪生,至考中恩科进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学正堂;五子瑶卿,日人时代为参事。其余各房子孙,皆勤俭,继续购有田园数百甲,亦皆昌盛。


 


4.台湾台中沙鹿镇杨氏


 


沙鹿镇人杨清钦,生于1934223日。幼承庭训,受父亲经商影响。长大后,和昆仲合开味精厂,由小而大,逐渐扩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团,员工近5000人,工厂动力达3万匹马力,关系企业计20余家。


  


香港八闽弘农杨氏


孙中山先生的两名亲密战友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和四寇堂主人杨鹤龄 (“四寇指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和杨鹤龄)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胜利回归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杨氏为主体自愿结合而成的民间群众团体——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成立了,并推选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杨金溪,副会长杨友谊、杨慈意,理事长杨丕汉, 秘书长杨思敬。联合会的主要宗旨为:弘扬中华文化,光大杨氏正谊明道、廉洁奉公、清白传家等伦理道德规范;并肩负联络宗谊,增强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济,加强经济合作,促进闽港文化经贸交流,以及扶危济困,举办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等任务。建会初期,就有会员500多名,包含个人会员与团体会员两种。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