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第十八届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和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和更高水平。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社会的行为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安身立命的根本。那么,我们杨氏族群的价值观又有什么自己的特性呢?研究这个问题,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突出体现杨氏文化的精神和灵魂;二是要有前人践行的代表人物和实例;三是要能为当前社会服务。
为此,我们认为,中华杨氏的价值观可概括为爱国、厚德、清白、忠勇八个字。1939年邓小平评价杨秀峰时,说他是“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怕死——
杨兼而有之”。这是对杨秀峰极其中肯的评价,也是对杨氏文化价值观的最好诠释。
一、爱国
“爱国”是杨姓文化的最大特性。有国才有家。爱国是一个人一切正当行为的基础,它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也是人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杨氏家族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总有杨家人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最杰出的的代表当属北宋时期的杨业及其一家。杨家将的故事自宋元以来在我国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杨家将满门英烈,个个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民间之所以演绎出“杨家将”这一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群像,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宋元以来,北方人民饱受异族统治之苦,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人民渴望有更多的杨家将式的英雄出现。
“爱国”的范畴是广泛的,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是爱国,为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建功立业同样是爱国。在这方面,不能不提到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杨坚建立了大隋王朝,结束了东汉之后中国三百多年四分五裂的局面,第二次统一了中国,杨广做了许多开创历史的壮举,开凿南北大运河,促进了文化交融和物资运输,亲临东征西战,扩大了疆土,巩固了中央政权。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国家疆域空前辽阔,经济文化发展很快,为隋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和物质基础。
在中国民主革命初期,杨衢云与孙中山一起发起成立了兴中会,并相继发动广州起义、惠州起义等。1901年1月10日,杨衢云被清廷特务暗杀于香港寓所,在他牺牲10年之后爆发了改变中国历史的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为了国家的富强,在长沙任教的杨昌济决心走教育兴国的路子,成立了新民学会,引导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还促成了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开慧后来成为毛泽东革命初期的得力助手,他们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和中坚力量。
1936年12月12日,当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紧要关头,西北军司令杨虎城和张学良配合,策划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监禁,并被残酷杀害于重庆松林坡。毛泽东以“以身殉志,不以伟乎”赞誉他,并把他与岳飞、文天祥等同。周恩来则称他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在近现代,杨尚昆主席以及杨得志、杨成武、杨勇、杨志成四位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杨成武、杨勇、杨得志还在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为保卫国家的安全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些历史人物都是用自己的毕生精力乃至生命践行着爱国,在历朝历代,杨家的爱国志士举不胜举。
二、厚德
杨姓是一个十分注重道德的族姓。“厚德”是杨姓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特性。《中庸》有:“齐家与治国,无非一小一大,德薄与德厚。德薄者,私而偏。德厚者,公而正。”“德”是行为的准则,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日常的道德修养,二是高远博大的胸怀。清华大学的校训中有“厚德载物”,就是说要用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行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厚德”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特点。“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炼在杨家人的精神品格之中。
中华杨氏是个泱泱大族,人口发展到将近五千万,在全国十大姓氏中排名第六。杨氏子孙遍布天下,贤人辈出,为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我们杨家历来就十分重视道德。春秋晋国晋平公的老师、上大夫叔向(杨肸),就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孔子说他“治国治刑,不隐(包庇)于亲,”称赞他是“古之遗直” , 是一个以直道行事的人。晋国有位名望很高的老臣祁奚,说叔向为国家出谋划策很少有失误,不知疲倦地以德义劝导人。
唐朝宰相杨绾,以德行高尚闻名当时。他为官公正,生活俭朴,当宰相仅几个月,其作风就影响到各地。御史中丞崔宽是宰相崔宁之弟,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家里很富裕,厅堂馆舍楼阁亭台,在京城数第一,杨绾被任命为宰相的当天,崔宽就悄悄派人将其拆毁。中书令郭子仪在邠州行营,蓄养了大批音乐歌舞艺人,听到杨绾拜相的消息,急忙将五分之四的艺人遣散掉。京兆尹黎干每次出入车马上百,杨绾拜相的当天即减损,只留十余骑,其他望风去奢从俭的人不可胜数。当时名士仰慕他的品德,争相前去拜访,以致有数千里外前来的。杨绾死后,唐代宗在悼念他的诏书里表彰他“身齐律度,道匡雅俗,宽柔敬恭,协于九德
,文行忠信,弘于四教。”
历史上有个“程门立雪”的故事,讲的是北宋时期,福建将乐进士杨时,放弃高官厚禄,到处寻师访友,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程颢死后,杨时已有四十多岁,又到洛阳去向程颢的弟弟程颐求教。有一天,杨时和朋友游酢一块去拜见程颐,正遇上程老先生小憩。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他们恭恭敬敬侍立门外等候。待程颐醒来,见杨时二人立在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程颐大吃一惊,被这种尊师求教的精神深深感动。杨时后来成为一代理学大师,是位尊师重道厚德的大学者。
清光绪年间,上海工匠杨斯盛以诚信为同行尊重,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救济贫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废科举设立学校,他出资建广明小学、师范传习所,过了三年他又出资建浦东中、小学,创设上海南市医院,并修桥铺路多处。临终留下遗嘱,将十分之九的财产捐出济贫,只留十分之一给子孙。他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受到人们广泛尊重。
“仁、义、礼、智、信”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德标准,至今仍有其现实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道德修养可谓无时无刻不在,交通法规的的遵守,公共场所的使用,公共设施的爱护,环境卫生的维护,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说人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人的品德。为人讲诚信,不忽悠,不坑蒙拐骗,都是讲“德”。我们说,有能力要做好事,没有能力可以不做好事,但人人都有能力不做坏事,这也是讲“德”。所以说,“厚德”是立身做事的根本,悠悠万事,惟此惟大。
三、清白
“清白”是杨姓的一个名片。杨震的“清白吏”观,铸就了杨氏族人为官的一面旗帜。杨肸首开为官清廉的官风,他虽官至太傅,但仍甘于清贫,这种风气一直流淌在杨姓人的血液里。杨震“四知却金”的故事千古流传,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廉洁自律最光辉的典范。众多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都留下许多赞颂杨震的诗文,唐太宗李世民称颂杨震“虽死犹生,没而不朽”。唐朝诗人李白有诗:“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杨震一生清廉,两袖清风,他的儿子杨秉、孙子杨赐和重孙杨彪也都官至太尉,个个以清廉为本,保持了很高的节操。杨秉在任刺史期间,“计日受奉,余禄不入私门”,属下送给他钱百万,闭门不让进。他说:“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纵观古今,该有多少人栽倒在这三点上。
中国历史上,杨姓清官廉吏数不胜数。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杨时一生官显名扬,但他非常廉洁,奉法爱民,“不枉费公家一钱”。他做官五十多年至83岁去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但他自己没买过一亩地,没建一间好房子,家中一点房地都是祖上留下来的。他的五个儿子八个孙子有八个是进士,都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但都保持清白传家的家风。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他在任江东转运副使期满时有余钱万余緍,全部弃之于官库。在临安做京官时,事先交待家人备好回老家的盘费,锁置于箱中,不许添购他物。退休回乡后,家里只有父亲杨芾留下的老屋一栋,仅可遮风避雨。他的儿子杨长儒,亦为官清廉,视金钱如粪土,说“士大夫爱一文,不值一文。”祖父留下的老屋,到他时已经是第三代了,却不肯花钱修葺。当时吉州太守到他家来拜访,看到老屋如此破旧,叹曰:“可敬可仰,可师可法”,于是叫画工将他家的老宅画图上报朝廷,宋宁宗称他为“当今廉吏”。到了晚年,杨长儒的生活十分贫困,病逝时竟无以为殓,后人点赞他“门风不坠”。明代四朝辅臣杨士奇可谓官高权重,可从来不谋私利,在京为相几十年,妻子一直在老家以耕作养畜为生。明宣宗曾亲临杨士奇的寓所,看到房屋简单破旧,说要为他修理,他执意推辞不受。他没有给自己的儿子谋求任何肥差,只是让他在老家经营榨油坊,过着小康有余的日子。
杨震的清白家风,已作为宝贵的精神遗产,被整个杨氏家族继承下来。许多杨氏祠堂都叫“四知堂”或“清白堂”,前国家主席杨尚昆祖居老宅,正堂中央悬挂的匾额就是“清白传家”四个金字。当今社会里,清正廉洁的杨姓好官也有许多,如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善洲,导弹司令杨业功等,他们当官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他们的事迹已广为流传,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云南省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被人称为“草鞋书记”,经常下乡时总是穿一双草鞋。他常说:“我手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私事。”他给自己订了一条铁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收任何人的礼。他当领导干部那么多年,妻子仍然是农业户口。他退休以后,谢绝了省委安排到昆明养老的安排,回到老家,植树造林。从1951年参加工作到去世前,杨善洲攒下的钱还不足1万元。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全部交给国家,仅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做到清白处事,清白为人,就会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就大有希望。
四、忠勇
“忠勇”是杨氏文化的另一大标志。以杨业为首的北宋杨家将,既是“爱国”的典范,也是“忠勇”的象征。他们英勇杀敌,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铸就了我们杨家享誉世界的两大品牌:“杨家将”和“杨门女将”,流芳万古,惠泽千秋,成为我们杨家人的骄傲。
南宋时代的杨邦乂,也是一位大气凛然的民族英雄,他中进士后进入仕途,正赶上金兵入侵,中原多事之秋。1129年9月,金兵屯兵长江边,直逼南京,宋高宗赵构仓皇逃往浙江。杨邦乂危难之中出任建康府通判,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并不掌管军事。但当他得知知府等想不战而降时,千方百计说服他们在马家渡交战。由于宋军兵力衰弱,杨邦乂兵败被俘。在敌营,他咬破手指,写下血书“宁做赵家鬼,不当他邦臣。”金兵主帅完颜宗弼亲自来劝降,许以高官厚禄,他被打得皮肉模糊,全身是血,还大声喝道:“死都不怕,岂能被利所动?要杀就杀吧!”杨邦乂宁死不屈,最后被割舌挖心,残酷杀害。杨邦乂铁骨铮铮,以身殉国的事迹被朝廷知道后,南宋屈膝投降的朝纲为之一振,皇上下诏“烈士砥节,死有重于泰山”。朝廷还派户部尚书在杨邦乂遇难处举行隆重国葬,赐建杨忠襄公墓和褒忠庙。
1930年10月,杨开慧不幸被捕。经受了皮鞭抽、木棍打、竹签扎、杠子压等酷刑,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说:“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敌人逼问毛泽东的去向和党组织机构秘密,她回答的只有三个字:“不知道!”敌人最后用只要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恢复自由,她只淡然一笑,斩钉截铁地说:“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11月14日,她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9岁。
1924年加入共产党的杨闇公,曾是朱德和刘伯承的领导,担任重庆党组织的首任书记,1927年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反动派对他威逼利诱,百般折磨,直至挖眼割舍,开膛破腹,他都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也是“忠勇”的典型代表。在一次战斗中,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胃里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连日军上下也都为之震惊。郭沫若曾写诗赞扬杨靖宇:“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施满山河。”
战场上英勇杀敌,被俘后不屈不饶是“忠勇”,在和平时期不畏权臣,不顾生命危险,冒死揭露奸臣祸国殃民的罪恶,也是“忠勇”。在我国历史上杨姓为官者中,这样的人物可谓前仆后继。东汉杨震不仅清廉,也很“忠勇”,他因先后四次上书,揭露宦官的罪恶而被罢官。
明朝嘉庆皇帝特别好神仙,相信方士的炼金术,让太子代管国政,说等我一两年,黄金炼成后再回来管事。劝阻他的大臣都获罪,太仆杨最仍坚持上书阻止,嘉庆大怒,将他关进大牢,重杖而死。嘉庆死后穆宗即位,追赠为右副都御史,谥忠节。明朝后期北方异族势力崛起,曾一度打到北京城下,嘉庆皇帝宠臣大将军仇鸾怯战,主张议和,兵部尚书杨继盛坚决反对,力主抗敌。后仇鸾失败严嵩得势,严嵩曾受仇鸾压制,欲拉拢杨继胜,将他从刑部员外郎升为兵部武选司。他上任一个月,就上书皇帝揭露严嵩十大罪恶。他深知此举的危险性,写好奏章后素食三天才上奏。严嵩对他恨之入骨,于是罗织罪名将他关进大牢杀害。杨继胜冒死揭露奸臣严嵩罪行的行为得到民众的支持,在受杖刑前,有人送他可减轻杖刑痛苦的蚺蛇胆,他不接受,说:“我椒山自有胆,要蚺蛇胆做什么!”临刑前他昂首赋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严嵩倒台后,穆宗即位,追赠他为太常少卿,谥忠悫,为他举行祭祀并加以厚葬,又在保定建祠堂,取名旌忠祠。杨琏为明朝左副都御史,阉人魏忠贤受宠弄权,杨琏上书揭露他二十四大罪行。魏忠贤恨之入骨,却找不到杨琏的过错,乃指使同党诬陷他受贿二万,将其入狱,严刑拷打而死。杨琏家贫,没收家产时财产不足千金。房屋被没收,母亲妻子住在更夫的小屋内,两个儿子讨饭过活。崇祯初年,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清代刑部主事杨頀,主持秋季审判,执法公平,有位内监状告和珅弟妻,按律给以杖责并罚她给丈夫守墓。此时和珅正主管刑部事,想徇情枉法改判从轻,杨頀当面同他争执,和珅怒声呵斥道:“小小司员你敢这样!”杨頀也厉声喊道:“司员主审判,知道按照刑法量刑是公平的,你为什么呵斥!”和珅不敢再说话,维持了原来公正的判决。和珅死后,杨頀被提升为员外郎,嘉庆亲自召见,表彰他有操守,道光五年加四品卿衔,活到八十五岁去世。
在和平时期,敢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敢于对领导提不同意见,主张正义,大义凛然,这种精神都是忠勇的体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杨姓族人应当胸怀爱国的情操,培养厚德的品行,恪守清白的家风,塑造忠勇的性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勤奋努力,不断进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
杨胜万 总会顾问团主席、空军少将。
杨升南:总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杨汝生:总会顾问、人民日报资深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