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的宗祠情结——
记番禺石碁南浦85岁宗亲杨智基
杨长乐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类似这样的根文化语句,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里要讲的,是一位85岁的杨氏老顽童,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宗祠情。
杨智基,1936年出生于番禺区石碁镇南浦村,今年85岁,位于“耄耋”之列。精神矍铄,返老还童。爱干净:穿着梳妆整洁;赶时髦:拥有3台电动三轮代步车;不落伍:与时俱进,拥有独立的私人书房,电脑、激光打印机、硕大的低音炮一应俱全;敬祖宗:寻根问祖,书屋周围墙壁贴满寻根图谱,书架上收藏着各地杨氏族谱。说话声音洪亮,耳稍背,目有神。见珠玑巷的宗亲到访,热情有加,忙前忙后,张罗巨细,安顿饮食。
智基宗长1954年番禺师范毕业,至退休时,已任教40年,期间担任小学校长就长达30年。是一个老知识分子、老校长。40年执教,早已是桃李芬芳。
2016年的时候,智基宗长结识了广东杨氏联谊总会志强会长、永华、嘉文、志平、荣尧等宗亲,知道要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智基宗长联想起村里的杨氏族谱,记载着“杨震四世三公,德业相传,名垂族史,杨震‘四知’辞金,清白传家”;联想到村里杨氏大宗祠正堂高悬“四知堂”牌匾。便欣然参加了于2016年12月16日在南雄举办的“南雄市第三届姓氏文化旅游节杨氏恳亲大会暨杨氏大宗祠奠基典礼”,并慷慨地为建设珠玑巷杨氏大宗祠捐出2500元善款。时至今日,智基宗长屡屡用微薄的退休金(夫妇俩每月合计退休金才8千元),持续加捐,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添砖加瓦,已累计捐出建祠善款18800元。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这是一种把祖先恩德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的感恩情怀!
智基宗长说:“珠玑巷宗祠林立,我杨氏第六大姓,且人才辈出,功绩显赫,犹以杨震公四世三公德业相传名垂族史,杨震四知拒金,清白传家是我杨姓无价之宝。隋朝皇杨坚统一全国大业,与民同甘共苦是一位好皇帝。北宋杨家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将领的一个英雄群体,以精忠报国,屡立战功,前赴后继的精神是卫国保家的模楷……建设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就是纪念丰功伟绩的先贤”。
“我打算继续追加,每个月追加1000元,至25000元左右,为宗祠建设多添一砖一瓦,每位杨姓宗亲都应该多出点力,宗祠方能建成。”一番朴实无华、真诚孝道、通透家国情怀的铿锵言语,如洪钟久久回荡。
近几年,笔者因筹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的缘故,参加了各地不少宗亲的联谊活动。常听到一种响彻云天的声音:“我姓杨,我骄傲!我姓杨,我自豪!我姓杨,我奉献!”口号真不错,对于那些为国为家为氏族不惜奉献的人来说,可谓是言行一致的。但对于仅喊口号不行动的人来说,是言行不一,知行不一。还有一种是既不喊口号,也不参与其中,视若无睹,袖手旁观。若要装睡,永远也叫不醒的。清醒的人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当然,有更多的宗亲,压根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机缘接触到更大范围的宗族事务,而是一心扑在事业上,这部分宗亲,则需要更广泛的宣传,尽可能让其知晓一些有意义的族务活动。缘分来了,水到渠成。
杨智基宗长,潜心研究各地杨氏族谱,寻根问祖。热心为珠玑巷杨氏大宗祠添砖加瓦,慷慨解囊。还用有限的退休金,以500元一次的租车费用,参加七八次周边地区的宗亲联谊活动;出钱邀请村里宗亲到顺德广教参加杨氏春宴;出钱购买广东杨氏联谊总会的会服分发给村中积极参加联谊的宗亲;出钱招待前来村中宣传珠玑巷杨氏大宗祠建设情况的筹建委员会成员(当时我们实在不知道是他老人家出钱——作者注)。这些点点滴滴,无不令人感激动容!智基宗长的善心善为,是“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最好诠释。而在我看来,智基宗长所表现出来的已非善小,而是大善矣!智基宗长已是参悟了人生的大智大善!
珠玑巷杨氏大宗祠,纪念的是杨氏的列祖列宗,其中不乏历史名人。目的是更好地传承四知清白,忠勇报国的优秀杨氏家风。当前宗祠施工进度已到盖瓦阶段。农历年底将要竣工。当前参与建设的杨氏宗亲近5000人,收到善款近500万元。“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正因为有一个又一个像智基宗长这样尊祖敬宗、知行合一、慷慨奉献的宗亲,才聚沙成塔,取得了当前的成效。但是,宗祠即将建成,资金缺口仍大,唯有更多的宗亲积极参与,堂皇雄伟的珠玑巷杨氏大宗祠才能巍然屹立于千年古巷。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回,可否向智基宗长学习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