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族谱支系 » 杨姓祖源之浅识

杨姓祖源之浅识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1-06-25 16:12:08  阅读3169次


 
 
 
 
 
 
 

杨立法



      本人原本学习理工,不通文史,对姓氏文化及族源历史之类知识知之甚少。近年随虚年渐长,以自己对社会的浅薄观察,深感传统文化、慎终追远之重要,加上对自身家族本源的追根欲求,才开始对杨氏文化的学习和探索。所以,我所写的这点东西实际上只是简短的学习笔记,充其量或可称为浅识。

       据我所能寻觅捕捉到的史料谱牒以及网上搜索,关于杨姓的来源最少有六、七种说法,最为一致和主要的说法是:杨姓源于黄轩,出于姬姓。肇姓之始发生在周朝:周武王的长子周成王姬诵以剪桐封弟的戏玩,封其弟姬叔虞于唐,才肇启了后来杨氏的开姓。但因其为姬姓,只能称为肇姓之祖。

在其直系后裔中,曾被记为或认为杨姓开姓之祖的就有:

1.
姬杼(叔虞次子),被其兄周康王姬燮封于杨地,杨候姬杼及其子孙始以为姓,是杨姓最早的开姓始祖;
2.
伯侨(晋昭候姬伯次子,唐叔虞的第十三世孙),被晋武公姬称封为杨侯,是以封地为姓;
3.
杨肸(读音:xi,伯侨之重曾孙,又称叔向),又说是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称:杨食我)。伯侨一系传到杨食我的时候遭灭门之灾。有子孙逃到华山仙峪,在弘农华阴一带定居了下来,始以为姓,是为弘农杨氏;
4.
尚父。周宣王姬静之子:姬宫湦,继位为周幽王。宣王的小儿子、幽王的弟弟尚父,被幽王封为杨侯,从而建立了杨国。杨国后来被其同姓国晋国所兼并,杨候尚父的子孙就以杨为姓,天下就有了杨姓,这是《唐书宰相世系表》中的记载。
5.
周景王之后说。景王之后有封于古杨邑者,古杨邑为周朝一小邑,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其后裔也以杨为氏,这支杨氏也有2500多年了。

       以上5种说法,虽各有异,但都一致印证了杨姓源出黄轩姬姓、一脉相承的同一源流,而且多是在以周武王次子唐叔虞为肇姓之始的世系之中,只是伯侨和周景王则为武王长子:周成王的后裔,不仅都在出于姬姓的同一血脉之中,而且还同为周武王之后。这些记述,可说是杨姓的主脉源流。

此外还有:

      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载,杨姓还有出自姞姓杨国的说法。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姞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在少数民族杨姓中:天水氐族杨氏自称是盘瓠之后,但也有学者认是汉族溶入形成;云南白族多为杨姓,有土著九隆一说,可能为古代氏族部落崇拜图腾的发音变译而为杨姓。

      为清浙、形像、直观地显现各类史料及网络媒体上所载杨姓各种源流说法的关系,本人以传统谱牒的页面形式,编制了一张《杨姓源流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唐叔虞为肇姓之始,杨杼为受姓之祖,其晚唐叔虞一代;以伯侨为受姓之始,侧晚十三代;以伯侨为始晚十七代,以杨食我(伯石)始晚十八代。

      图中明显看出:尚父和周景王为叔虞之兄成王直系后裔,尚父约晚十代;周景王更要晚二十一代。

     以各种观点或见于各种史籍、或见于各地所存的谱牒、或为近现代人士探研的新成果,都算是已有的记述。彼此之间显然有所差异,从而使杨姓祖源似乎显得繁乱。这些差异的存在,可以说已历数百甚至上千年,经数十代宗人、学者的探研考究。所能触及和看到的史料、文物也多被反复引证,至今都难以使各种观点溶合,足可见此中探索之艰难。

     本着求实治史的精神,在未能考证出有充分说服力的历史物证前,应尽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各说的即有原始记载及依据,实行例似国际外交中贯行的搁置争议的做法,不要急于统一。其理由首先是:急于求成的做法,极易违背求实原则而对现状形成新的硬伤,不仅毫无益处,而且更为后来者的探研制造更多障碍;其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许多社会事件的历史根源末必都是唯一的,就姓氏源流而言,很难肯定众多大姓的源流不是多元的。杨氏是历史攸久的蔚然大姓,又在广博的华厦大地上繁衍发展,历史的必然和偶然都会有机会使原本相离的出处,在天人一体的朴拙而又玄妙的运转中,神奇地汇合到同一奔腾不息的江河中来;其三,最为庆幸的是:众多似有分歧的观点,其实都证明了杨姓主脉源流的同一性,无论持何种观点,但对于杨姓原于皇轩、出于姬姓、肇启于晋、兴于弘农的主脉都是毫无冲突和异议的。

       因以上粗浅的认识,本人在去年被勉强受命编写的《闽台大姓氏祖根在河南杨姓篇》中,即采纳了杨姓源出多元的观念,其中第一部分为杨姓的源流,标题为巨根植中原 望族出多元,内容有:1.渊源追古远 主脉出黄轩; 2.剪桐戏封弟 启姓在晋地;3.族兴弘农郡 宝地接晋秦;4.姓含多民族 大姓多源流;5.赐封改附转 望族更蔚然;6.脉联董杨童 三姓共一宗;7.大姓郡望多 堂号若星河;各小节的实际内容,多是抄编现有的各种记述,毫无新见,在此不再缀烦。当于私下另寻机会讨教行家内手。

附:《杨姓源流示意图》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