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现代人物 » 将军从仡佬山寨走来

将军从仡佬山寨走来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2-10-28 09:37:02  阅读6059次

 

将军从仡佬山寨走来

记空军指挥学院原副政委杨胜万少将

龚泽荣

       杨胜万,1944年出生于贵州省务川自治县,仡佬族,研究生学历。1965年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后分配入伍,历任无线电技师、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干事、空军政治部干事、副处长、处长、副部长、部长,1992年任空军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6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将军有着不平凡的轨迹。1944年他出生在贵州省务川县涪洋一个偏僻的仡佬山寨。解放初期当地只有初级小学,他九岁时就和七哥杨胜柏到离家四十多里的黄都读小学,然后到县城读中学,成为务川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后来考上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空军部队。

       他最初在连队任无线电师,继后在团机关、广州军区空军机关、军委空军机关、空军指挥学院工作。一九八八年部队恢复军衔后,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一九九六年晋升为少将,成为仡佬族迄今为止唯一的将军。

       三年前,杨胜万将军从空军指挥学院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下来。他在退休词中说:“人生在世,天地公心,坦坦荡荡。”这是他近四十年军旅生涯的人生感悟给在场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说,自己是从黔北崇山峻岭的仡佬山寨里爬出来的,经历了艰难的童年岁月和艰苦的连队生活,机关的风风雨雨、学院的坎坎坷坷。现在退休后,过着心静、心宽、心足的恬淡生活。但他仍将自己置身于组织管理之中,关注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关心学院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事业的发展,关心国家级贫困县的仡佬山寨故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变迁......

       童年的苦难,赋予他宝贵的同情心。杨胜万将军生长在黔北边沿的武陵山区,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如果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是对当年贵州的描绘,但也是将军家乡但是最真实的写照。解放前,他出世时家中有祖父、父母、六个兄长、两个姐姐,一家十多口人主要靠租地耕种,半年糠瓜半年野菜的艰难生活,积劳成疾的母亲在他四岁时就离开了人世。长兄娶媳分家,两个姐姐出嫁,家无女人,生活就乱了套,经常是生一顿熟一顿,凑合着过日子,一年难吃上一顿米饭。因为营养不良,他又瘦又小,直到三、四岁才慢慢学会走路。冬天衣裳单薄,冷得直发抖。人在苦难中最易想起母亲,小时候将军最怕听到其他孩子喊“妈妈”,听到后想起母亲,总是止不住流眼泪。他经常偷偷跑到母亲坟前哭泣,诉说对母亲得眷恋和童年漫长的无助。当时家里人和亲戚都认为这孩子长不大,然而他却奇迹般地长大了。他的母亲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农村妇女,祖父和父亲都是政治纯朴的农民,对他要求很严格,从不准打人骂人,决不允许做坏事。所以他从小到大不会骂人,从未于人打过架。长辈的教诲与童年的生活使他从小就有了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品德,对虚伪、专横的人则深感厌恶。

       参军入伍后他很少回家乡,但对仡佬山区那片养育过他的贫瘠土地和父老乡亲却充满了深情厚意。1976年,县教育系统组织教师到北京参观,北京食宿紧张,但是他家只有两个房间,但他仍将19个老师全部接到家里吃住。将军说,那时的情景,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直到今天,老家来人,只要他知道,都要盛情邀请到家中坐坐,吃顿便饭。我在寄给他的诗中赞道:“将军故土情节深,北京常邀务川人”。老家无论是谁家的孩子上学有困难,他知道后都会寄钱相助。他曾连续数年给家乡希望工程捐款,想让贫穷的家乡孩子能有较好的上学条件。空军有一些基层部队驻在边远艰苦地区,那里的干部为军队建设作出了无私的贡献。然而由于条件艰苦,子女读书上学却成了一大难题。他想到不能让艰苦地区的干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他连任空军政治部干部部处长、副部长期间,积极提建议、出政策,组建干部子弟学校,照顾边远地区干部和飞行干部子女考军校,这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