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族谱支系 » 各地分布 » 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

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1-08-03 17:20:02  阅读5863次


南杨氏文化研究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各位宗 亲: 大家好!在隋炀帝研究所成立十周年之际,在历史文化名城常德隆重召开国际隋炀帝暨杨嗣昌学术研讨会,应邀出席、非常激动,在此,我谨代表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即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杨氏工作委员会)会长杨光喜先生以及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的全体同仁,对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祝大会圆满成功!


       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对杨氏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弘忠贞爱国,清白传家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力量。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各大姓氏的主要肇姓地和发祥地,也是杨姓的主要肇姓地和发祥地。自夏朝建都中原至清王朝灭亡的4000年历史中,河南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域,长达3000年之久,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四座,商都郑州,殷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河南长期的建都史,汇集了大量杨姓名人,留下众多的杨姓文化遗迹。尤其是杨隋王朝在洛阳建东都,咸集天下豪门,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开科举修运河,造福子孙万代,这不仅是杨姓自豪,也是民族的骄傲。


       关西夫子杨震系隋文帝杨坚的十三世祖,创下四知清德,清白家风,为代代杨氏后人精心呵护和弘扬传承。誉满天下的杨家将,忠贞爱国,满门忠烈,不仅是杨姓优良传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郑州有黄帝故里、杨业祠,洛阳有周公庙、隋炀帝西苑遗址,灵宝有关西夫子杨震公祠,开封有天波杨府。总之,河南文化底蕴丰厚,名人辈出,文化遗迹重多。


       我会成立十几年来,立足中原,放眼世界,同全球各地的杨氏文化研究与交流机构建立了广泛联系,并多次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积极参加各地的文化交流会及学术研讨会。我会愿同隋炀帝研究所以及各地研究杨氏文化的机构建立友好关系,愿同各地同仁加强联系,学百家之长,融中西文化,紧扣时代主旋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力量。


      最后诚邀大家,到中原观光指导!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


                                                                                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


                                                                                         秘书长:杨暍

                                          20071019


寿     
 作者 杨暍


杨国杨县杨姓人,直遗直廉直中神; 中原拜祖亲相认,   岭南论谱衍弘农。 惊悉贤公念先慈,    弘扬美德宣荣耻 百岁诞辰承盛世,  恭迎金身培林里。
 

2007年,春光明媚的时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在郑举行,我有幸在活动中结识了杨秋先生。百忙中,先生拨冗参加了河南杨氏文化研究会组织的专题活动,参观了开封天波杨府,由此我们远隔千里却结下了同宗之谊,成了忘年之交。


先生是广东恒鑫集团的掌舵人,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乡的慈善事业。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同时还担任广东省人大代表、茂名市政协常委、叶剑英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职。先生种德收福,身智宝盈,德才卓然,事业盛哉可观,深得各界敬重。


岭南杨氏同中原杨氏同根、同源、同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欣然得知今日在电白电城镇举行纪念先慈诞辰一百周年暨铜像落成仪式。我应邀作为先生的挚友并代表中原杨氏宗亲前来出席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深感无限荣光。


先生的成功同母亲的精心培养和鼎力支持密不可分。孝敬堂上老母名播远近。多年来,先生已把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化作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力量源泉。


杨公先慈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她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杨氏家训教育后人,仁声四远。她在生活中坚毅隐忍、勤劳善良、乐观豁达、乐善好施,赢得了众乡邻的敬重和爱戴。她用柔弱的身躯一肩担起生活上的困窘,精神上的打击,含辛茹苦地把子女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今先生家庭幸福,事业日隆,蔚为大观,全赖先慈治家有道、训子有方。虽迭经坎坷,终能挫中奋起。老人一生的感人事迹值得后人永远缅怀和学习。在此,为表达对杨公先慈崇敬之情,特撰此文,以志永念。

注释:
 


杨国:古国名。在今山西省洪县东南范村、敬村、古村之间,春秋时灭于晋,成为晋太傅羊舌肸的采邑,是杨氏的起源地。 


杨县:西周为杨侯国,春秋为晋杨氏县,西汉置杨县,属河东郡,王莽改名有年亭,东汉仍为杨县。三国魏封徐晃为杨国候,晋仍名杨县,属平阳府,后废。北魏初为平阳郡治,太和二十年(487年)复置杨县,属永安邢。东魏属晋时,另立洪洞戍屯兵守之。隋属临汾郡,义宁元年(617)改名洪洞县。自此历代县名均不改,唐属晋州,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清属平阳府。民国属河东道。1946816日解放,1954711日,洪洞与赵城二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仍名洪洞县。 


直遗:即遗直。指弘农杨氏的肇姓宜杨肸(又名羊舌肸,字叔向),是春秋时晋太傅,为官公道正派,正直廉洁,孔子评价其为天下遗直也!
直廉:即廉直。指弘农杨氏的开基祖,东汉太尉杨震,字伯起,幼年丧父,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可徒、太尉等职。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子樊丰所诬罢官,愤而自杀。其子孙世代公卿,弘家杨氏成为东汉著名的世家大族。杨震为官清正廉洁,不受私谒。坚持不给子孙留资财,只给子孙留清白。他是廉直的楷模。 


拜祖:指2007年在郑州举行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置,治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辖今河南黄河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东汉灵帝后至北周,再改恒农,晋后辖境缩小。隋初废,大业初复置,后改名风林郡。
贤公:指培林里主人杨秋先生。
荣耻:指八荣八耻
金身:指杨秋先慈黄老夫人铜像。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