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族谱支系 » 各地分布 » 台灣楊氏起源

台灣楊氏起源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21-11-08 11:52:31  阅读99999562次

台灣楊氏起源


一、台灣楊氏族人

楊氏在中國大陸為第六大姓,目前為台灣區第十大姓。明永曆15年(1661),福建海澄新安里人楊文科,隨鄭成功來台,入墾今台南佳里。今台灣區楊氏人口總計約佔台灣人口3%,分佈較多之縣市依序為:台北市、台北縣、彰化縣、台南縣、台中縣,分佈較多之鄉鎮市區依序為:彰化溪湖、台北松山區、台北板橋、新竹市、台北三重、台中烏日。

明、清二代,楊氏族人渡海來台者,以閩籍居多。茲依籍別,列述如下:
1、來自福建漳州府者:
(一)海澄縣,霞陽衍派:明永曆15年,楊文科、28年,楊文允;清雍正12年,楊肇盡、楊明教;乾隆初年,楊肇珍、楊應陽、楊應言、楊應尋、楊肇暉、楊肇智;乾隆中葉,楊應煥、楊應誅、楊應勉、楊塗四、楊應謨、楊應賀、楊肇團、楊應鳳、楊應尊、楊應掌、楊應老、楊傳受、楊明固;乾隆末年,楊應蠶、楊肇豹、楊經綸、楊天庇等,先後入墾今台南佳里。
(二)龍溪縣:明永曆18年,楊巷摘入墾今嘉義六腳。清雍正年間:楊順盈、楊榜、楊長利入墾今台南大內;楊寢入墾今台中市。乾隆年間,楊正公入墾今台南大內;楊德惠入墾今苗栗後龍,後裔移墾今宜蘭;楊慶入墾今台北市士林區。道光年間,楊苗、楊寬入墾今台南大內。
(三)長泰縣:康熙中葉,楊如凰入墾今台南歸仁。
(四)平和縣:清雍正年間,楊舜入墾今台中烏日。乾隆17年及翌年,楊國策、楊君略入墾今台北士林,其後為當地望族。乾隆末年,楊鼎元入墾今台中烏日。
(五)詔安縣:乾隆42年,楊江氏率子文、明入墾今嘉義民雄。
(六)漳浦縣:乾隆末年,楊炳入墾今屏東新園。
(七)不詳縣別者:嘉慶7年,楊牛入墾今宜蘭市。
2、來自福建泉州府者:
(一)晉江縣:康熙30年,楊古入墾今雲林北港。
(二)同安縣:康熙中、末葉,楊國揚入墾今彰化市,楊子爵入墾今台中清水。乾隆年間,楊咸曲、楊咸仙、楊炳耀、楊富宗入墾今台中清水;楊長成入墾今台北士林。嘉慶初年,楊孟懷派下,楊咸石、楊咸琴遷居今彰化及鹿港。
(三)南安縣:康熙末葉,楊鳳入墾今台中清水;楊正發入墾今嘉義布袋,乾隆初年,其後裔楊方曹移墾今彰化溪湖。乾隆末年,楊士琬、楊士琴、楊士丕、楊方意、楊士代率子文爽等,先後入墾今彰化溪湖;嘉慶25年,楊萬片、楊萬爪、楊萬接、楊萬夏等,入墾今彰化溪湖(楊正發以下,皆屬楊敦素派下)。
(四)不詳縣別者:康熙中葉,楊志申入墾今彰化縣,募資鑿二八圳及福馬圳。乾隆末年,楊東興入墾今南投集集。
3、來自廣東嘉應州府者:
(一)鎮平(今蕉嶺)縣:雍正年間,楊于崇入墾今嘉義。乾隆初年,楊朝達、楊朝進、楊焜華、楊欽成入墾今屏東高樹。乾隆中葉,楊恭成、楊旭及、楊相梅等,入墾今高雄美濃。
(二)長樂(今五華)縣:乾隆3年,楊纘紳入墾今桃園八德。
(三)梅縣:嘉慶年間,楊鳳廷入墾今苗栗市。
4、來自廣東惠州府者:乾隆初年,楊尚連入墾今桃園中壢。


二、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稱唐叔虞。唐叔虞的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時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的封地。晉武公(燮的第10世孫)時封次子伯僑于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于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突之孫,字叔向,因戴晉有功,被分封于楊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西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
2、出自賜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楊姓。如福建林姓遷居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北史》載,楊義臣本姓尉遲,後改楊氏。唐末五代初,董思安以子附養楊家,後以楊為氏。 宋高宗時,餘航董世興仕於閩,與泉州楊夢齡感情甚篤,以子附養楊家,後以楊為氏。此派董、楊有聯宗之誼。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盧氏改為楊氏。
5、以封地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後,把唐封地給他。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叔虞(又稱唐叔)的兒子燮繼位以後,因唐地南臨晉水,就改稱晉侯。這樣,叔虞就成了周代晉國的始祖。叔虞的後裔有封于楊者。楊,在今山西洪洞東南。春秋時滅于晉國,成了晉國大夫羊舌的封地。被封于楊地者的後代就用封地名“楊”作為姓氏。


三、郡望堂號

1、堂號
"關西堂"︰

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
"四知堂"︰

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裡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裡行賄。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下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說沒人知道呢﹗快滾出去 ﹗"楊氏因以"四知"為堂號。東漢以降,楊氏多言出自關西楊震之後。
"栖霞堂":

楊孟懷遷同安下坂鄉,因斗山多紫霞,遂構屋棲宿其下,以「栖霞」為堂號,是栖霞始祖。
2、郡望
弘農郡︰

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東漢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恆農郡。

天水郡︰

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

河內郡︰

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此支楊氏,其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將領楊苞。


四、楊氏歷史名人

1楊榮 2楊炳 3楊炯 4楊簡 5楊士奇 6楊文會 7楊延昭 8楊守謙 9楊安辨 10楊秀清 11楊敬之 12楊乃武 13楊守仁 14楊肇嘉 15楊萬裡 16楊漣 17楊雄 18楊深秀 19楊貴妃 20楊振寧 21其他
 

五、人物簡介︰

1楊榮︰(1371-1440)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之,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累官文淵閣大學士。後佐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謚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2楊炳︰
榮泉州晉江人,字若晦。孝宗淳熙二年進士。累官左司諫,嘗論治贓吏當自大吏始。太學生碭宏中等六人因指責朝政受罰,炳上書辨其冤,被誣結黨為奸,出知泉州。以寶謨閣直學士奉祠。卒年81。有《易說》、《禮記解》、《西掖稿》、《諫垣存稿》等。
3楊炯︰(650-693?)
唐弘農華陰人。幼聰明博學,善屬文。十歲舉神童,授校書郎。後遷盈川令,卒于任。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四傑”。炯嘗言“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時議然之。有《盈川集》。
4楊簡︰(1141-1226)
宋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稱慈湖先生。楊挺顯子。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授富陽主簿。師事陸九淵,發展心學,主張“毋意”、“無念”、“無思無慮是謂道心” 等。寧宗嘉定初出知溫州,首倡廢除妓籍,以廉儉為民所愛戴。官終寶謨閣學士。卒謚文元。有《慈湖詩傳》、《楊氏易傳》、《先聖大訓》、《五誥解》及《慈湖遺書》等。
5楊士奇︰(1365-1444)
明江西泰和人,名寓,以字行,號東裡。早年家貧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荐入翰林與修《太祖實錄》。尋試吏部得第一。成祖即位,授編修,入內閣,參機要。先後歷惠帝、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五朝,在內閣為輔臣達四十余年,任首輔二十一年。官至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廉能為天下稱。又善知人,于謙、周忱、況鐘之屬皆為所荐。卒謚文貞。有《東裡全集》、《文淵閣書目》、《歷代名臣奏議》等。
6楊文會︰(1837-1911)
清末池州府石埭縣人,字仁山。自幼讀書,不喜科舉。博學能文,兼通老莊。二十七歲于病中讀《大乘起信論》,遂屬意佛學。處移居南京,創金陵刻經處,刻印佛經。曾至倫敦、巴黎。協助日本編輯《續藏經》,並供給密教典籍。與英人李提摩太將《大乘起信論》譯成英文。宣統二年又創辦佛學研究會,自任會長,擔任主講。編寫《大藏輯要目錄》。
7楊延昭︰(958-1014)
本名延朗。宋麟州人。楊業第六子。父死,堅守邊關,屢敗契丹。在邊二十余年,智勇善戰,號令嚴明,身先士卒,為將士愛戴,契丹憚服之,呼為楊六郎。
8楊守謙︰(?-1550)
明徐州府人,字允亨,號次村。楊志學子。嘉慶八年進士。累官保定巡撫。後被嚴嵩誣陷,下獄。守謙胸懷坦蕩,居官清廉,馭下多恩,及死,將士無不流涕。隆慶時追謚恪愍。
9楊安辨︰
清洒河南祥符人,字為山,一字巽行。乾隆時貢生。父楊聖化知秦州,以西北用兵,地方不勝供應,賠累罷官,留秦州不能歸。安辨不父事所累至十數年,六十歲時方好。從此閉門著書。有《瓢斟集》、《隴西雜記》、《清華志》等。
10楊秀清︰(約1820-1856)
清廣西桂平縣人,原名嗣龍。以種山燒炭為業。後參加拜上帝會。道光二十八年,太平軍人心不安時,假托天父下凡附體,從此取得會中特殊地位。永安封王時,封東王、九千歲,節製諸王。三十二年在湖南道州與西王蕭朝貴發布《奉天討胡檄》。其軍令嚴明,為將士所服。對外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後居功自傲,傳有逼封萬歲之事。韋昌輝以天王密詔為名,發兵圍東王府,秀清與家屬部眾悉遭殺害。
11楊敬之︰
唐虢州弘農人,字茂孝。楊凌子。憲宗元和二年進士,平判入等。歷遷屯田、戶部二郎中。後任檢校工部尚書,卒。嘗作,《華山賦》示韓愈,愈稱之,士林一時傳播,李德裕尤咨賞。性愛士類,雅善項斯為詩,所至稱之,斯由是擢上第。
12楊乃武︰(1841-1914)
浙江余杭人。字書勛、子釗。同治舉人。1873年被誣與畢秀姑(外號小白菜)謀殺畢氏之夫,屈打成招。其姐上京兩告御狀,得夏同善等相助後洗冤。釋後以植桑養蠶度過餘生。
13楊守仁︰(1872,一作1871-1911)
湖南長沙人。原名毓麟,字篤生。光緒二十四年進士,任湖南時務學堂教席。1902年遊學日本,先後與黃興、陳天華等發刊《游學譯編》;參加組織拒俄義勇隊,後改組為軍國民教育會;組織暗殺團,加入華興地、同盟會。1907年與于右任等創辦《神州日報》,任總撰述。1908或1909年遊學英國。1911 年6月13日,因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憂同志犧牲,憤憤清廷腐敗,赴利物浦投海自沉。兄德鄰。
14楊肇嘉︰(1892-1911)
台灣台中清水人,日據時期大力提倡台灣人民族意識,台灣光復後曾任民政廳長,晚年號「六然居士」。

15楊萬裡︰

南宋詩人,其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
16楊漣︰
明朝人,上疏彈劾魏忠賢24大罪,被迫害致死。
17楊雄︰
西漢著名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曾作《太玄》、《法語》,主張儒家的倫理學說。
18楊深秀︰
清末人,光緒進士,戊戌政變發生後,與譚嗣同等同時被害,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19楊貴妃︰
名太真,小字玉環。深得唐玄宗寵愛,以容貌美麗聞名于世,通曉音律。
20楊振寧︰
諾貝拉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
21楊姓稱帝王者有十幾人,先後建立有隋、吳等政權。唐代楊氏任宰相者有11人。


六、楊姓是榮耀而古老的姓氏

楊在中國也是一個榮耀而古老的姓氏。不過,關於楊姓的來源,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是因官得姓的,有說是以地命氏的,很不容易找到頭緒。然而,有一個被共同采認的事實楊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孫,當然更是黃帝的後裔。 《姓纂》上面說︰“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晉,出公遜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候;子國,以國為姓。”根據這段記載,可知楊姓是出自周武王,也就是周文王的眾多兒子中,最為神氣的一房。

由伯僑所建立的楊國,當時的位置,在今山西省洪桐縣的東南,因此,楊姓的發源地,應該是在山西。後來到了春秋時代,楊國被當時五霸之一的晉國所吞並。

不過,《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說法,卻跟《姓纂》有點出入。該書雖然也認為楊姓是出自姬姓,但卻指出最初以楊為姓的,是周宣王的兒子尚父,而不是來自晉國的伯僑。也就是被周朝王室封為楊候,因而以官得姓的,是尚父,而不是伯僑。
楊姓漢人于1000多年以前在長江以北繁衍。當時,楊氏就是一個出人頭地的顯赫家族,出了不少在歷史上知名的人物,象戰國時以主張“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而跟主張兼愛的墨子大唱對台的楊朱;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人物。

台湾全球董杨童宗亲会(会址:台北市大安区浦承街22巷6号3楼,

办事处:台南县佳里镇州里200号,

秘书:黄素英,电话:09-722281,传真:06-7221529)

杨振添 理事长电话:07—8011188,8015588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