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处 2021-12-08 18:1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座谈会于2021年12月8日在京举行,参会人员围绕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原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主任杨沫和顾问撰写的《大隋兴衰的警示》一一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一文进行了座谈。杨门女将领军人物、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经济监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杨汝岱副主席夫人谭小英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杨增副会长、杨波副会长、杨万海秘书长等参加了座谈活动。
附:《大隋兴衰的警示》一一纪念隋朝开国皇帝杨坚诞辰1480周年
1480年前,也就是公元541年,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杨坚的主要功绩是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西晋末年至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混乱局面,使中国由衰败走向繁荣,振兴了中华。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写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一书,从世界各国选100人,隋文帝杨坚名列第82位。因此,杨坚这个推动历史进步的伟大人物,不只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立国只有38年。2006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有记者问道:总统先生,听说您对中华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可否请您谈一谈中华文化的内涵?希拉克略一沉思反问记者:请问你们中国的隋朝有几位皇帝?记者们一阵交头接耳讨论之后,回答:有两位皇帝。希拉克摇手回道,不 对!除了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之外,还有李渊拥立的第三位皇帝杨侑。其实 , 除了希拉克总统所说的三位皇帝之外,还有王世充拥立的杨侗,宇文化及拥立的杨浩,隋朝一共有五位皇帝。杨侗是太子杨昭的儿子,杨广的嫡孙。杨广被害后,杨侗在洛阳继位,改年号为皇泰,历史上称为皇泰帝。杨侗継位后,追谥杨广为明皇帝,庙号世祖。杨家人在研究隋代历史的时候,都称杨广为隋明帝,而不用唐朝李世民和魏征强加给杨广的、带有污辱性隋炀帝。
隋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却是个重要的朝代。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分为上下两部的话,隋朝正处在中间的节点上,它承上启下,结束了分裂和混乱,开启了唐宋盛世,经济发展达到了颠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这种局面是隋文帝杨坚和隋明帝杨广,两代英主创造的,历史上称之为的开皇之治和大业之治。仅仅三十多年,隋朝的国力比后来的唐朝还要强盛。极盛的隋朝出现在隋明帝时期。《资治通鉴·隋记五》云:(公元)609年,是时天下凡有郡190个,县1255个,户890万。东西9300里,南北14815里,隋时之盛,极于此矣。《隋书·地理志上》也说大业五年(609年)全国有890万户,4600万人,垦田5500万顷。每年生产粮食920亿斤,人均上交国家粮食一千斤,留下的口粮和饲料充足,人均每天1.66斤。全国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和贵贱,平均一天有这么多口粮,岂止是温饱、简直就是小康。为了储存粮食,二位英主建了很多官仓,直到唐朝,仍然在吃隋朝生产的粮食。唐太宗问魏征,还能吃多少年?魏征答,还能吃五十年(以上资料摘自台湾学者杨世安所著《杨隋王朝的辉煌》)。想想看,那是怎样的一种平安丶富足的社会?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东西丝绸之路重启,文帝和明帝在中国的大地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十字,这个十字通衢,至今畅通无阻,熠熠生辉。宋太祖赵匡胤曾经感叹道:天下财富,十之七八取之于运河。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华民族在一千多年以前曾经复兴。
国力如此强盛,激发了隋明帝杨广的雄心壮志。他要荡平东西,使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当时东有高句丽,西有吐谷浑,强敌环伺,实乃心头之患。公元608年到609年,隋明帝杨广下令西征,隋军一路高歌猛进,一举击溃吐谷浑,收回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河西设四郡,青海的河源郡和西海郡,新疆的且末郡和鄯善郡,明帝把郡县制推向边疆,是旷世之举。西征打通了阻塞三百多年的丝绸之路,隋朝与西域各国的贸易逐渐恢复。明帝大悦,亲自西巡,并在甘肃张掖招待二十七国的国王,同时在张掖举办万国博览会,有二十多国参加,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世博会。
西部的安定,国力的丰厚,助涨了杨广的扩张野心。他把目光转向东部,三年内连续三次东征高丽,大大消耗了隋朝的国力,加上修筑运河,横征暴敛,民怨沸腾。隋朝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走向衰落。民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三十多年风云际会,跌宕起伏,刚刚振兴的中华,又一次面临危机。公元618年,隋明帝杨广在扬州遭遇宫廷政变,被人缢杀,隋朝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一个王朝,从兴盛到衰败,仅用了三十多年。那么,大隋兴衰,能给我们什么警示呢?
一、 统一和复兴,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梦想。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黄河流域呈现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除鲜卑、匈奴、羯、氐、羌之外,还有十六国(实际是十九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夏成汉。以长子为国都的西燕还未计在内。这该有多乱,他们之间,他们与东晋、南朝之间,战火不断,虽然中间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鲜卑汉化一些闪亮的东西,但总体上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这个时候,隋文帝杨坚站出来收拾乱局,兵不血刃,从周静帝手中接过政权,南征北战,统一了中国。这是顺应民意,是推动历史进步。基辛格说过,每当危难时刻,中国总是被他们中间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杨坚的诞生,是天意。《中华姓氏通史·杨姓》一书中,对杨坚的诞生有以下描述:西魏文帝大统七年辛酉六月癸丑之夜,生于冯翊之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其母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坚舍于别馆,亲自抚养。母抱坚时,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大惊.坠之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虽有迷信色彩,但反映了人民群众盼望伟人拯救天下的心情。杨坚雄才大略,他能掌握政权,靠的不是战争,而是谋略。他在担任周静帝辅佐大臣时,就选拔了一批干部,让他们下到各州去任刺史,一旦时机成熟,一呼百应,迅速在全国控制局面。隋朝建立以后,他才开始诛杀宇文家族,百密一疏,留下了宇文化及,也留下了隋朝的掘墓人。除恶务尽,这个教训极其深刻。
统一是复兴的前提。没有江山统一,就很难实现民族复兴。如今我们的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台湾仍然没有回归,国家还处在分裂状态。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仍然是我们要完成的艰巨任务。
二、 制度建设是政权建设的基础。
隋朝的制度建设影响深远。杨坚为巩固江山而励精图治,因革旧制,垂法后世。
1、在法律制度上,他首创开皇律。这是吸收了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来各个政权执政期间有效的法律成果,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所订法律条文简明厄要,人人可懂。识字的人一看就懂;不识字的人一听就明白。通俗化、明细化,这对于开皇律的执行,是一个重要条件。杨坚为新法律颁布施行特别下了一道诏书,诏书明确,新法的主旨是“以轻代重,化死为生”“颁诸海内,为时规范。杂格严科,并宜除削。”这是一部十分宽松的法律,对于隋朝初年由乱向治,百废待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2、改革政治制度,创建三省六部制。杨坚废除了西魏政权、北周政权的“六官”制度。所谓六官,就是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天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地官相当于民政部长,春夏秋冬四官,分管礼宾、军队、司法和经济。杨坚废除了六官制度,创建了三省六部制。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是吏部、礼部、兵部、工部丶都官部、度支部。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机构的中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隋朝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个朝代,大体上因袭隋文帝开创的这个制度。比如北宋杨业死后,被皇上授以中书令,所以又称杨令公。明朝将度支部改为户部等等。
3、改革经济制度,颁布均田法。规定男丁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受露田四十亩,奴婢与良人相同受田。每头耕牛受田六十亩,仅限四头牛。每个男丁受永业田二十亩。杨坚还规定官员和大地主对土地的要求要设最高限额,如亲王的永业田最高为一百顷,即一万亩;一品官员的职分田为五顷(五百亩)。限额对大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多少有一些限制作用。杨坚的均田法,是按实际受田亩数交纳赋税的,明文规定不受田者不课租调。农民的赋税减轻很多,这为隋朝后来的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开科取士,创立科举制。事实证明,科举制度比推荐制度更能把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选拔上来。科举制度延用一千多年。1904年,清朝出了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5、改革军队管理制度,变革府兵制。将“大体兵农分离制”改为“大体兵农合一制"。军人都可归农,办法是,在军内恢复汉姓,还原军队的民族组成结构,恢复军人的民政籍贯,给军人均田与民相同。这就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6、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实行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大索貌阅,就是画人头像。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清查户口运动,彻底弄清全国的户口数、人口数,成年壮丁数。当时有许多官僚地主大户人家隐瞒户口,一旦查出,当地保长、里长、党长一律发配到边疆。这一严厉的政策,迫使隐瞒漏丁者,主动投案自首。这次大索貌阅,共查出四十四万三千壮丁,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新人被编入国家户籍。在大索貌阅的基础上,杨坚采纳高颎的建议,实施输籍定样。每年正月初五之前,中央政府把当年的税赋定额和服役天数下至各州县,到正月初五这一天,县令带着随行人员下乡分户落实。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使人民群众做到心中有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随之得到空前发展。大索貌阅就是最早的身份证制度。当时没有照相机,命画师为民众画头像,确定身份,归档存照,并依此分得田地。这实在是隋朝的一大发明,还培养了一大批画师。隋文帝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国家的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度建设主要是针对当官的,把当官的管住了,社会才能稳定。香港动乱,一部国安法,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香港问题。反国家分裂法也一定可以解决台湾问题。
三、 开拓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隋文帝杨坚开创的大隋,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几乎所有的法律制度都不是因袭的,都是变革创新的结果。像开皇律、科举制、均田法、户籍制、兵农一体制等等,都是通过一废一立,是全新的法律制度,废是除旧,立是创新。这些创新对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创新就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经济建设上,隋文帝和隋明帝两代英主,也有着许多开拓创新。
1、贯通京杭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把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用京杭大运河把五大流域贯通,这是千年大计,前朝和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在杨广手上完成了。有人说,万里长城和京抗大运河,是代表中华文化的两大工程,长城如今只能供人看,运河却还在发挥作用。功在当代,惠及千秋。
2、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新盐碱地治理。开皇初年,都官尚书元晖奏请引杜阳水灌溉三峙原,杨坚批准了这项水利设施建议。三峙原水利工程投入使用,第一次解决了盐碱地的改造问题,用水冲洗土壤中的盐和碱,数千顷盐碱地化作良田。全国各地仿效,粮食产量大增。到了大业五年,全国竟有耕地总面积五千五百万顷,比唐代天宝十四年统计的耕地面积一千四百万顷,足足多出三分之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沿用这项技术,扩大耕地面积,像新疆兵团、吉林白城等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改造盐碱地造福人民。
3、储粮备灾,在民间大建义仓。粮食多了,想办法存起来,以备水旱之年。建民间义仓的原则是,贫富有别,贫者少存,富户多存。义仓由民间组织“社”来建账管理。加上后来隋明帝杨广建立的官仓,隋朝在开国不久,就彻底地解决了粮食问题。
隋朝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拓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民生问题,是任何朝代都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
隋朝初年,百废待举。但杨坚知道,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三百多年的战乱,民不聊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统一的江山才能安稳。他从农业入手,大索貌阅,输籍定样,清理人口,把全国人都纳入管理,然后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民生得到根本改善。魏孝文帝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杨坚手上解决了。也正因为百姓富足,国力强盛,才形成开皇盛世。同时也助长了杨广成就大事的决心。开运河,修长城,通西域,征高丽。这些大事耗尽了国力,民生凋敝,酿成大祸。老百姓活不下去,必然要造反,隋朝的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大隋兴衰,不到四十年。留给我们的警示,让人回味无穷。
(中华文化促进会四知文化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 杨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