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以弘农杨氏为主体,不仅成为汉族中的大姓,而且在少数民族中也是主要姓氏。
(1)云南南诏白族杨氏 南诏本称蒙舍诏,即唐初乌蛮六诏之一,居于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境,因地处其他五诏之南,又名南诏。开元中,其王皮逻阁统一六诏,迂都太和城,即今云南大理县南太和村。全盛时辖有今云南全境和四川南部、贵州西部一带。白族杨姓,一直是南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他们在汉代是哀牢夷中的一支,自称九隆族之后。至唐代时,杨姓便上升为族中大姓之首,有53人为南诏国的重要官员。南诏灭亡后,白蛮族贵族杨干真于927年杀郑隆宜和废赵善政而自立为王,改国号"大义宁",改元"兴圣",在位8年,谥"肃恭帝",成为当地的一个割据政权。在元代,杨姓为段氏总管的重臣,有22人名载史籍。明清至近代,杨氏依然长盛不衰。至今在云南喜洲地区,还有不少林庄聚居着许多白族杨姓,如寺上、寺下、中和邑、城北、大界南等村。他们为保卫和开拓祖国的西南边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满族杨氏的祖先多为汉人。辽宁辽阳满族杨氏 辽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这里住有满族杨姓。据《皇朝通志·氏族略》载,辽阳人杨绶宗,就是满族镶黄旗人。吉林昌邑区满族杨氏 昌邑区在今吉林省吉林市。据1934年杨锡绶等人续修的《杨氏谱书》载,这里的杨氏,原为汉人,原籍云南贵州府,迁居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康熙年间,携眷移居永吉州地方,耕种官地,因能尽数交纳所在耕地5年的额粮,经吉林将军、副都统等奏请,奉谕旨,遂人吉林鸟枪营镶黄旗汉军。其中关于庚子抗俄名将(杨)凤翔的记载,有补于史书之不足。自始祖杨荣至今已传14代。
(3)吉林辉宁朝鲜族杨氏在清代,辉宁约在今吉林辉南县一带,这里就有被编为正黄旗的杨姓包衣人(奴隶),属高丽姓朝鲜族。
(4)新疆沙陀哈萨克族杨氏我国古代沙陀部是突厥人的一支,在今新疆哈萨克自治州的塔城县,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此置塔尔巴哈台厅。唐末五代时,沙陀部人曾在中原建立后唐、后晋和北汉三个王朝。后唐庄宗时,就有杨光远、杨承勋父子为沙陀部人。光远,字德明,初为庄宗部将,因战斗时损一臂,因之号为独臂将军。后归晋,晋高祖授为节度使,屡立战功,为高祖所器重。承勋,为人富正义,居乡甚受尊敬,初官莱州防御使,后授郑州防御使。
(5)宁夏回族杨氏在元代,有杨朵儿只、杨不花父子为宁夏人。朵儿只(1283-1324年)初事元仁宗于藩邸,聪明勤快,善伺人意,服侍勤慎,仁宗颇倚重之。仁宗即位后,授御史中丞,以功升集贤学士。仁宗逝世后,被权臣诬陷遇害,追谥"襄愍"。不花被授佥河东廉访司事,任内颇有政绩,调升通政院判。后被乱兵所杀。还有明正德年间的杨忠,亦宁夏人,官至指挥佥事,为人廉介,有勇有谋,在变乱时战没于阵。杨应奎,明代诗人、书法家,回族,山东益都人,正德年间进士。
(6)内蒙蒙古族杨氏唐代有朔方(今内蒙古抗锦旗西北黄河南岸)人杨朝晟,字叔明,官至骠骑大将军和邻宁节度使。元代时,又有蒙古人杨琏真如,元世祖用为江南释教总统,令其发掘故宋室赵氏诸陵及钱塘、绍兴诸大臣冢墓,凡110所。还有明代初年,著名戏曲家和琵琶演奏家杨讷,亦出身蒙古族。
(7) 白族杨氏 杨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杨氏曾成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杨干贞,五代十国时大义宁国君主,白族,云南宾州人.先世为南诏权贵,大长和国时为剑川节度使,后为大天兴国权臣,1927年灭大天兴国,自立为主,改国号为大义宁国.因为暴虐,被杀,在位8年。元代以后,杨氏仍为白族大姓。杨鼐,白族,云南大理太和县(今云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举人,任黄州府(治在今湖北黄冈县)通判,退休后居家四十余年,闭门读书,乡人都称他为长者。今天的云南喜洲地区是杨氏的聚居地。
(8)纳西族杨氏 杨昌,清代纳西族散文家,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喜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任湖北天门等县知县,疏导江流和修筑大堤很有政绩。他的散文非常出众,著有《四下可斋》集。他还写有许多游记、杂记等,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得士林叹服。他有大约三十篇文章被收入云南丛书《滇文丛录》《丽郡文征》等集中。杨元之,清代纳西族诗人,云南丽江大研里人。祖父杨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任刑部主事。杨元之以善写汉、纳两读的诗出名。
(9)苗族杨氏 杨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约于元皇庆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书院,对传播汉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过重大作用。杨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将领。父亲杨(王景),杨洪初从明成祖北征,机警敏捷,以勇著称。正统三年(1438年)任都指挥同知,正统九年,击败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总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镇朔大将军。
此外在侗族、朝鲜族、蒙古族中也有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