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杨邦乂之子杨再兴的查证与《鸿山杨氏家谱》

杨邦乂之子杨再兴的查证与《鸿山杨氏家谱》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5-01-23 20:13:18  阅读6500次

 

杨邦乂之子杨再兴的查证与《鸿山杨氏家谱》


在查阅大量宋元明文献后,发现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明确记载了杨再兴为岳飞裨将、杨邦乂之子。本文结合《鸿山杨氏家谱》墓志铭家谱记载,就历史上杨再兴归属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探讨。


一、该跋涉及到主要人物


1、虞集 跋作者


虞集(1272-1348),元代文学家。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11101174,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宋亡后,侨居临川崇仁。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虞集至大都,他被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帝时,升任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文宗为怀王时,已知虞集之名,继位后授之奎章阁侍书学士,进翰林侍讲学士,并与赵世延等编纂《经世大典》。因虞集曾草诏说顺帝非明宗子,所以顺帝于元统元年(13336月即位后,10月他就谢病回乡。


谥文靖诗文为当时大家,“一时宗庙朝廷之典册,公卿士大夫碑版咸出其手。粹成一家之言”。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先后齐名,人称“虞、杨、范、揭”,并称“元诗四大家”。他主张宗唐宗古,以李白、杜甫为正宗,而又特别欣赏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人,提倡“舒迟而淡泊”的审美观。诗文风格谨严,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2、杨邦乂 杨拱辰五世祖


1129年金兵入侵建康,建康留守杜充贪生怕死,见金兵即将兵临城下,弃城而逃,后被俘投降。杨邦乂当时只是个建康府通判,系文官,手中没有兵权,但仍拼死抵抗,终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力竭被俘。
金兀术知道他在老百姓中威望颇高,只要他肯降,建康就是金国的天下了。于是,亲自出面诱降,杨邦乂面对金兀术大骂道:“若以夷敌而图中原,天能久假乎?恨不磔汝万段!”金兀术大怒:“好大胆,你究竟安的什么心?”杨邦乂回答:“我有一颗爱国的铁心!”,兀术遂命人持刀取心,杨邦乂壮烈殉国。因其爱国而去心,又被后人尊称为杨邦乂(乂不作义、仪)。后人立碑以纪念。人们在他被害的地方修了座墓茔,墓碑上刻着“杨忠襄公剖心处”,石碑两边刻着他的生前誓言:“宁为赵氏鬼,不做他邦臣。”即雨花台的景点--杨邦乂剖心处。


3、宋高宗札作者


宋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1187年)、又思陵,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弟。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1127612日,赵构登基成为皇帝,建立南宋政权。


4、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史书记载杨再兴为岳飞裨将。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在宋高宗赵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后来为纪念他在杭州建有岳王庙。


5、赵孟頫 岳鄂王墓》作者


赵孟頫(1254 --- 1322年),中国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号:松雪,又号:水晶道人,中国浙江省吴兴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入元后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后封魏国公,谥号文敏。


6、杨拱辰 杨邦乂五世孙


杨拱辰庐陵人、杨邦乂五世孙、活动于元代。跟活跃在宋代杨拱辰不是同一个人。宋代杨拱辰活跃在南宋期间,宋代名人冯时行(1100-1163)、郭印均有诗文记载。


二、跋的背景


1、《跋宋高宗亲札赐岳飞》的基本情况


赵构即位初年,起用一些抗战派将领,特别对岳飞,他又爱又敬,有记载下的诏书,仅亲笔写给岳飞先生的信,就够印一本厚厚的书。不但如此,赵构还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送给他。该文跋提到的《赐岳飞批札》是赵构给岳飞亲笔信一部分。该札是在郾城之战过程中宋高宗所写,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和重要的历史价值。


2、赵孟頫《岳鄂王墓》诗的基本情况


诗文是赵孟頫在杭州瞻仰岳飞墓时所作,应该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岳飞为鄂王,旷世冤案得以昭雪,离岳飞被害已62年之后所写。诗文“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表达了对岳飞屈死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的沉痛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恨。


3、虞集与杨拱辰


我们可以从虞集《道园学古录》《送杨拱辰序》来了解虞集对杨邦乂家史的了解进行分析。


1) 《送杨拱辰序》出自虞集《道园学古录》卷3315-17


庐陵杨拱辰自金陵归道过临川之上,而告予曰:建炎初,金兵犯建康,守臣降。我五世祖父以郡倅死之。郡人收而葬诸南门之外。明年朝廷旌其节,赠直秘阁,又赠徽猷阁待制,谥忠襄,立庙墓側,官二子。赐田庐陵。子孙世守之。仍改至元二年(1265)始克往拜墓下(距离杨邦乂去世136年)。盖自国朝以来前代忠臣之在祀典者,有司尝以诏书祠之。而庙旁之父老,犹能相传其遗事称道之。犹感愤有生气。护戒其墓道,樵牧无敢至者。知拱辰是其曾孙特相慰抚。顾庙貌古老,宜少加葺规,再往而经营焉。明年春东行,故为诗以送之曰:“一襟寒碧忠臣血,二百余年翳(yi)草莱,故国丘墟遗庙在,荒城霜露远孙来,黄鹂碧草无时尽,白日青天后死哀。也有先祠临采石,每曾挥泪櫂(zhao)船回”。 盖予先丞相忠肃公亦赐英烈庙于采石,庙久不存,而祠堂在广济寺。子孙往来江上必省拜题壁以识。庙有两碑。一碑断,为临观女道士所取,尚使族人求之,不可得。一碑仆,前当涂守覃怀、薛公超吾,起而树之,其高义如此,故倂及之,必有闻风而起者,拱辰其往哉!


2) 从该文我们可以知道是:


a)明确记载杨拱辰是杨邦乂五世孙。


b)虞集至少通过这个跟杨拱辰的会面,对杨邦乂事迹的描述非常了解的,文中所述事迹跟其他历史记载无异。


c)相见地点是在临川虞集老家。


d)杨拱辰是从金陵回庐陵的中途到临川而拜访的虞集。


e)时间是在1265年。在虞集1333年以病告老回家之前。


f)该文距离杨邦乂去世136年。杨拱辰距离杨邦乂只是3代人之隔。可以推测五世孙对杨邦乂之间的世系是清楚的。


g)从杨拱辰描述的庙墓情况看来已经很旧,但稍加修缮就可以。当地百姓对杨邦乂事迹的记载还清晰记得。对墓道还能自觉保护,并对金兵残忍感到气愤。表明老百姓都还清晰记载杨邦乂就义之事。


h)可以知道杨邦乂墓庙直到元代都是有人看守的。


i)虞集在感概杨邦乂的同时也记载对虞允文的哀思。


三、该跋所记载的事件、诗文分析


1、《跋宋高宗亲札赐岳飞》出自虞集卷4031-33


大元故翰林承旨魏国公,谥文敏,赵公孟頫,怀故之诗曰:“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集承乏国史尝读其诗而悲之。以为当时遗臣志士区区海隅犹不忘其君父 何敢有轻之之心也哉。今见思陵赐岳飞亲札,则其奏功郾城时,所被受者, 观亲札,所谓杨沂中、刘錡立功之事,则绍兴十年七月也。是时,桧方定和议,而飞锐然以恢复自任所向有功。飞之裨将杨再兴,则邦乂之子也。单骑入阵,几殪(yi)乌珠,身被数十创,犹杀数十人而还,一时声势可知矣。是以郾城之役,恢复之业系焉。飞之师乘势薄朱仙与乌珠战,破汴在顷刻。而桧亟罢兵,诏飞赴行在。而沂中、刘光世錡皆以其兵南归,自是不复出师。明年十二月桧遂杀飞父子,而乌珠无复忧色。洪皓区区蜡书,虽至而中原无复余望矣。乃知文敏之诗其为斯时而发也,欤!


出自虞集《道园学古录》卷40,21


2、从该跋中我们可以知道


1)该札宋高宗是在郾城之战时写给岳飞的。


2)郾城之战是南宋对金的一次重大胜利。可惜岳飞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宋高宗连发诏书叫命令岳飞回行在。在诏书后第二年岳飞就被杀,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


3)该跋中提到赵孟頫诗文《岳鄂王墓》两句。虞集就该跋联想到了赵孟頫诗文。


4)该跋记载杨再兴为岳飞裨将,跟其他史料记载无异。


5)重要的是该跋明确说明杨再兴为杨邦乂之子。而不是杨家将杨邦仪之子、其他杨邦义之子,为解开历史谜团提供了重要依据。


6)该跋是虞集在133310月告老回到临川的。也就是在写《送杨拱辰序》后至少8年以后,对杨拱辰、杨邦乂是已经有所了解下所作。而且不是诗文,随兴而作,可靠性大大增加。


7)该跋是虞集已经脱离朝廷政务。早于元代脱脱编写《宋史》(1343-1345年)十多年。如果脱脱看到虞集诗文、或者见到虞集一定会详加考证。事实是宋史在元代快奔溃的时候急急编写的。《宋史》谬论才所难免。


四、杨再兴是杨邦乂子的旁证材料


1.《吉水志》在描述杨邦乂事迹时,其中记载了后从者杨再兴为杨邦乂报仇的说法。这是《宋史》杨邦乂传、《建康志》和杨万里所写《行状》中所没有的。这个记载的内容有悖常理,只能说明当时吉水祠堂共祀供奉的杨邦乂、杨再兴是父子,后人因无法考证、又有杨万里《行状》的误导写成了后从者。


2.《鸿山杨氏家谱》墓志铭中明确记载为杨璿季弟、杨邦乂子,这个虞集记载完全吻合。


3.根据《鸿山杨氏家谱》墓志铭记载推测,杨邦乂之子杨再兴年龄不可能超过18岁,没有任何的战绩可言、也没有留下后人,导致后人把杨再兴神话了。虞集对杨再兴的描述就是一个常人的杨再兴,看不出岳飞裨将杨邦乂之子有任何超出常人之处,是客观的。


五、《鸿山杨家家谱》始祖杨邦乂的家谱描述与史料记载


1.《鸿山杨家家谱》墓志铭记载杨泽带子找到黄黼为杨璿写墓志铭,黄黼是南宋名人,《宋史》有传。


2.《鸿山杨家家谱》墓志铭杨璿为杨邦乂长子,杨瑾为杨邦乂次子、杨再兴为杨邦乂季子。


3.《鸿山杨家家谱》墓志铭杨邦乂为杨庆之子、为杨于陵15代孙,与周必大的记载杨邦乂为杨于陵之后相吻合,属于《新昌谱》;


4.《鸿山杨氏家谱》墓志铭记载杨邦乂有子杨璿、杨瑾、杨再兴,杨再兴为杨邦乂子跟虞集记载吻合;


六、与《庐陵谱》杨邦乂支的记载的区别


1.《庐陵谱》支系多、家谱记载翔实、完整,尤其杨万里作为杨邦乂族孙具有无法取代的权威性。


2.《庐陵谱》及杨万里《行状》记载杨邦乂为杨辂之后,9世代孙。


3.《庐陵谱》及杨万里《行状》记载杨邦乂娶傅氏生一女、继曾氏生五子。振文、郁文、昭文、蔚文历史记载清晰。五子不仅数量就是出生年龄也跟《鸿山谱》无法吻合。


4.《鸿山谱》跟《庐陵谱》记载杨邦乂夫人姓氏生卒不同,《鸿山谱》记载为刘氏,《庐陵谱》记载为傅氏,继曾氏。


5.《庐陵谱》也无法给杨万里《行状》中解释杨邦乂存在伯氏、仲氏两个哥哥的事实。


六、结论


由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知道《鸿山杨氏家谱》墓志铭记载杨再兴为杨邦乂子与虞集记载的是吻合的。《鸿山杨氏家谱》以杨邦乂为始祖没有理由怀疑,那么为什么更《庐陵谱》产生如此多的不吻合地方呢?我们可以推测:


1.由于年代久远、战乱频繁,家谱散失严重,普遍的问题是家谱出现断代现象;


2.由于信息闭塞、沟通不畅,导致家族之间无法很好沟通、交流;


3.杨再兴被历史神话了。就是本来同时供着杨邦乂、杨再兴的吉水祠堂都不敢说杨邦乂、杨再兴是父子了。事实是岳飞裨将就是杨邦乂之子。


4.《鸿山谱》、《庐陵谱》其实都是一个祖宗杨邦乂,杨邦乂只是有三房妻子罢了。谁也不敢冒犯祖先,谁也不敢探讨这个现代人感觉有损形象的事件,其实古时候很正常。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