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569~618)
隋朝第二代皇帝,汉族,隋代诗人。
隋文帝次子,一名英,小字阿摩。母独孤氏。
少敏慧,好学善诗文,仪容俊美。
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
八年冬,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
灭陈后,封太尉。
开皇二十年(600),立为太子。
仁寿四年(604)七月文帝病逝于大宝殿,太子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业。
为了使南北双方的联系加强,控制江南,南粮北运等,大业元年(605)兴修运河,南北四大水系也由此而沟通。
庙号世祖,谥号明帝,唐时谥炀帝。
《隋书·世祖本纪》中记载着隋炀帝:“上美姿仪,少敏慧”。
非凡政绩
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修建东京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等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完成祖国统一
(一统江山)
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
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
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
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
“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
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
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
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
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的。
《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
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修建东京迁都洛阳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他认为“洛阳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供赋等。”是帝王建都的理想之地。
604年,隋炀帝杨广亲自赴洛,他先去巡视了汉魏故城。这里北阻邙山,南隔洛水,东西狭长,北高南低,洛水北滚还经常浸倒城墙。
他认为此处做都城不甚理想,于是率朝臣沿邙山南麓西行。
走到今老城以北,登上邙山最高峰,南望伊阙,只见北自邙山南至龙门的这片地区,南北开阔,东西平坦。
四周群山环抱,是天然屏障,伊、洛、瀍、涧四水纵横,其中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且有漕运之便。于是敕有司于洛阳的故王城东,汉魏城以西18里的地方营建东京,命尚书杨素任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将作大臣宇文恺为副监,每月役丁200万人,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为营建新都,隋炀帝“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资治通鉴》卷180《隋纪》四)。
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费时达一年,一座周围达27公里,宫殿苑囿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要枢。同时,洛阳也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市内有三市,即丰都市,通远市和大同市。
丰都市是最大的市,在洛河南偏东,亦称东市。
据《大业杂记》载:“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榆柳交阴,通渠相注,市四壁四百余店。
重楼延阁。五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隋炀帝率百官于大业二年(606年)四月到达洛阳。当时“自伊阙,阵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隋书·炀帝纪》),声势十分浩大。隋炀帝都洛后,于大业五年(609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
洛阳县在茂德里,河南县在政化里。隋唐洛阳城以其“前直伊阙,背依邙山,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有河汉之像”的地理环境因素,及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炀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修建完成大运河
(修通运河)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
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隋文帝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
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
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
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
610年沟通长江河。
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
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
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
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
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
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
“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
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
劳民伤财导致灭国。
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
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隋朝大运河比长城对中国的历史作用还要大。
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
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
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
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
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
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
为古代建筑发展做出贡献
杨广继位后,决定迁都洛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一座巍峨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
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
阿房宫为秦始皇始建,由于工程浩大,为秦二世胡亥元年(公元前209年)继续修建的巨大宫殿。
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
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汉书 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阿房宫的发掘考古还远未完成,人们过早地对“阿房宫”做出结论都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够公正的,更多的发现尚待后人去评说。
从史料可以看到,这期间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是一个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
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的隋炀帝杨广,他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
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
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应该说,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二个发展高潮。
从而奠定中国古建筑基础。
隋炀帝在位14年,在短短的14年中,在古建筑方面,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
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
(西巡张掖)
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
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
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
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
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
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
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
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
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
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
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
其意义重大。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
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
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比唐朝大。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
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大业六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共五郡。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
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
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即使隋朝在灭亡前,周遍各国也是尊服大隋王朝的。
《隋书》记载道:“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剑桥中国隋唐史》:“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开创科举重视教育
寻求典籍、开创科举、修订法律、改革创新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
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
“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
《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
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
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
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
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
“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着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蒐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
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
《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
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
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
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
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
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
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
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
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
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
“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
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
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大业律》。
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
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
《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
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
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
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尽管ArthurWright说:“(杨广)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 只能瞥见其一二。”
但是他所建立的功业是不朽的,大运河、科举制度无不影响深远,造福于中华。
开发西域
隋炀帝向四处用兵扩张的雄心从即位第一年就激发出来了。
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扰营州,被隋炀帝派出的将领韦云起击败,这使杨广用兵的信心倍增。
两年之后,杨广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
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
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
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大业六年(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
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
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促进交流
《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杨广)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
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
这是中国军队第二次来到台湾。
隋代,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
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稜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
只是陈稜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
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稜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隋炀帝的这一举措,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交流。
也证明了琉球确实归降了隋朝。
建立天朝体系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
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
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
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
后妃子女
皇后
萧皇后 西梁明帝萧岿之
女
妃嫔
萧嫔 赵王杲母
陈贵人 陈婤 陈后主第六女
王氏 李渊外甥女 唐同安长公主女
宣华夫人陈氏 陈宣帝女宁远公主 陈后主妹
容华夫人蔡氏
子
元德太子杨昭 萧皇后生
齐王杨暕 萧皇后生
赵王杨杲 萧嫔妃生 一子早夭
女南阳公主 生子禅师
杨妃唐太宗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
文学艺术
隋炀帝杨广爱好文学艺术,曾命臣下将禁中秘阁之书,抄录副本,分为三等,藏于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
隋炀帝少好学,喜欢诗文。
其文初学庾信。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传》),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隋书·文学传序》称:“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
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篇》 2首。
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阔大,而骨力未能振起”,“比陈后主胜之”(《古诗源》)。
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西巡时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
“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
“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炀帝《野望》: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王夫之评曰:“四句两联,特有贯珠之妙。”
朱乾云:“隋炀自负才高,今观此词,未见其必亡国。
如“暮江平不动”,即唐人能手,无以过之。”
“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隋炀诗文远宗潘、陆,一洗浮荡之言。惟录事研词,尚近南方之体,明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郑振铎对炀帝诗文创作才华揄扬不已:“(杨)广虽不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士。
薛、卢之辈,自然更不易与他逐北。
像他的《悲秋》,又像他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置之梁祖、简文诸集中而不能辨的。
又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数语,曾为秦观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
夫之评隋炀帝《泛龙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
隋炀帝《江都宫乐歌》形式上已经十分接近七律,可谓七律之祖。
隋炀帝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的诗歌地位不可小视,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在百年陈梁诗音靡靡之中,恢复汉民族的诗歌的风骨与精神实属难得。
可以说他开创了“盛唐之音”的辉煌大气的阳刚之美,“济苍生” “安社稷” 一直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精神他可谓唐诗之祖。
《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身死国破
隋炀帝晚年,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
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
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
这个伟大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隋炀帝在位15年,在短短的15年中,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但是,隋炀帝不关心人民疾苦,视百姓如牛马。
他留给后人一些所谓的帝王功绩,但是人民的反抗就是对这些所谓的功绩的最好评价。
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开疆扩土,什么世界帝国,什么万国来朝,什么无比宏伟的基础建设,那些东西只能哄得外国人一时惊奇,但最终不过浮云而已。人民是否有活路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相关评价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
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主要是兵役太重。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
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
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
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
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
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
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
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
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
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
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史籍记载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䴙,高祖第二子也。
母曰文献独孤皇后。
上美姿仪,少敏慧。
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
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
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如故。
高祖令项城公歆、安道公李彻辅导之。
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
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之玩。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
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六年,转淮南道行台尚书令。
其年,征拜雍州牧、内史令。
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
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汤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
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石阙下以谢三吴。
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进位太尉,赐路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双。
复拜并州总管。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乱,徙上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每岁一朝。
高祖之祠太山也,领武候大将军。
明年,归藩,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出灵武。
无虏而旋。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
是月,当受册。
高祖曰:“吾以大兴公成帝业。”
令上出舍大兴。
其夜,烈风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坏,压死者百余口。
仁寿初,奉诏巡抚东南。
是后,高祖每避署仁寿宫,恒令上监国。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八月,奉梓宫还京师。
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诏尚书左仆射杨素讨平之。
九月乙巳,以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大将军。
十一月乙未,幸洛阳。
丙申,发丁男十数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
癸丑,诏曰: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序。
若使天意不变,施化何以成四时?人事不易,为政何以利万姓?《易》不云乎,通其变,使民不倦。
变则通,通则久。
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朕又闻之,安安而能迁,民用丕变。
是故姬邑两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汤后之业。
若不因民顺天,功业见乎变,爱民治国者,可不谓欤。
然雒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
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
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雒之制,所以未暇也。
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雒,日复一日,越暨于今。
念兹在兹,兴言感哽。
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令州县,或沦非所。
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民,意在于此。
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
群司百辟,佥谐厥议。
但成周;塉,弗堪胥宇。
今可于伊雒营建东京,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
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人;上栋下宇,足以避风露。
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故《传》云:俭,德之恭;侈,恶之大。
宣尼有云:与其不逊也,宁俭。
岂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
民惟国本,本固邦宁。
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
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俗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
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
十二月乙丑,以右武卫将军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
戊辰,以柱国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以右卫率周罗睺为右武候大将军。
大业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
立妃萧氏为皇后。
改豫州为溱州,洛州为豫州。
废诸州总管府。
丙申,立晋王昭为皇太子。
丁酉,以上柱国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上柱国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延寿公于仲文为右卫大将军。
己亥,以豫章王暕为豫州牧。
戊申,发八使巡省风俗。下诏曰:
昔者哲王之理天下也,其在爱民乎?既富而教,家给人足,故能风教淳厚,远至迩安。
理定功成,率由斯道。
朕恭嗣宝位,抚育黎献,夙夜战兢,若临川谷。
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
况以四海之远,兆民之众,未获亲临,问其疾苦。
每虑幽仄莫举,冤屈不申,一物失所,用伤和气。万方有罪,责在朕躬,所以兴寤增叹,而夕惕载怀者也。
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宽大。可分遣使人,巡省方俗,宣扬风化,荐拔淹滞,申达幽枉。孝悌力田,给以优复。
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量加振济。
义夫节妇,旌表门闾。
高年之老,加其板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
笃疾之徒给侍丁者,虽有侍养之名,曾无赒赡之实,明加检校,使得存养。
若有名行显着,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采,将身入朝。所在州县,以礼发遣。
其蠹政害人,不便于时者,使还之日,具录奏闻。
己酉,以吴州总管宇文弼为刑部尚书。
二月己卯,以尚书左仆射杨素为尚书令。
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民以实之。
戊申,诏曰:“听采舆颂,谋及黎庶,故能审政刑之得失。
是知昧旦思治,欲使幽枉必达,彝伦有章。
而牧宰任称朝委,苟为侥幸,以求考课,虚立殿最,不存理实。
纲纪于是不理,冤屈所以莫申。
关河重阻,无由自达。
朕故建立东京,躬亲存问。
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
眷求谠言,徒繁词翰,而乡校之内,阙尔无闻;恇然夕惕,用劳兴寝。
其民下有知州县官人政理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于民者,听诣朝堂封奏。
庶乎四聪以达,天下无冤。”
又于皂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
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
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七百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拚、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夏四月癸亥,大将军刘仲方击林邑破之。五
月庚戌,户部尚书、义丰侯韦冲卒。甲子,荧惑入太微。
秋七月丁酉,制战亡之家,给复十年。
丙午,滕王纶、卫王集并夺爵徙边。闰七月甲子,以尚书令杨素为太子太师,安德王雄为太子太傅,河间王弘为太子太保。
丙子,诏曰:
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易俗,必自兹始。
而言绝义乖,多历年代,进德修业,其道浸微。
汉采坑焚之余,不绝如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
自时厥后,军国多虞;虽复黉宇时建,示同爱礼;函丈或陈,殆为虚器。
遂使纡青拖紫,非以学优;制锦操刀,类多墙面。上陵下替,纲维不立,雅缺道消,实由于此。
朕纂承洪绪,思弘大训。
将欲尊师重道,用阐厥繇;讲信修睦,敦奖名教。
方今区宇平壹,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孝、秀。
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古,耽典悦礼,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
即当随其器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经术,未顾进仕,可依其艺业深浅,门荫高卑,虽未升朝,并量准给禄。
庶夫恂恂善诱,不日成器,济济盈朝,何远之有。
其国子等学,亦宜申明旧制,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八月壬寅,上御龙舟幸江都,以左武卫大将军郭衍为前军,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军。
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冬十月己丑,赦江、淮已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
十一月己未,以大将军崔仲方为礼部尚书。
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成,赐监督者有差。
以大理卿梁毗为刑部尚书。
丁卯,遣十使,并省州县。
二月丙戌,诏尚书令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大将军宇文恺、内史侍郎虞世基、礼部侍郎许善心制定舆服。
始备辇辂及五时副车。上常服皮弁,十有二琪。
文官弁服,佩玉;五品已上,给犊车通幰;三公、亲王加油络。
武官平巾帻,裤褶;三品已上,给瓟槊。下至胥吏,服色各有差。
非庶人不得戎服。
戊戌,置都尉官。
三月庚午,车驾发江都。
先是,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云定兴盛修仪仗,于是课州县送羽毛。
百姓求捕之,网罗被水陆,禽兽有堪毡毦之用者,殆无遗类。至是而成。
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于东京。
辛亥,上御端门,大赦天下,免今年租赋。
癸丑,以冀州刺史杨文思为民部尚书。
五月甲寅,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李通坐事免。乙卯,诏曰:
戊子,次榆林郡。丁酉,启民可汗来朝。
己亥,吐谷浑、高昌并遣使贡方物。
甲辰,上御北楼,观渔于河,以宴百僚。
秋七月辛亥,启民可汗上表请变服,袭冠带。
诏启民赞拜不名,在诸侯王上。
甲寅,上于郡城东御大帐,其下备仪卫,建旌旗,宴启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
奏百戏之乐,赐启民及其部落各有差。
丙子,杀光禄大夫贺苦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太常卿高颎。
尚书左仆射苏威坐事免。
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钜榆林,东至紫河,二旬而罢,死者十五六。
八月壬午,车驾发榆林。乙酉,启民饰卢清道以候乘舆,帝幸其帐。
启民奉觞上寿,宴赐极厚。
上谓高丽使者曰:“归语尔王,当早来朝见。
不然者,吾与启民巡彼土矣。”
皇后亦幸义城公主帐。
己丑,启民可汗归蕃。
癸巳,入楼烦关。
壬寅,次太原,诏营晋阳宫。
九月己未,次济源,幸御史大夫张衡宅,宴享极欢。
己巳,至于东都。
壬申,以齐王暕为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
癸酉,以户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庚戌,百僚大射于允武殿。
丁卯,赐城内居民米各十石。
壬申,以太府卿元寿为内史令,鸿胪卿杨玄感为礼部尚书。
癸酉,以工部尚书卫玄为右武候大将军,大理卿长孙炽为户部尚书。
二月己卯,遣司朝谒者崔毅使突厥处罗,致汗血马。
三月辛酉,以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工部尚书。
壬戌,百济、倭、赤土、迦罗含国并遣使贡方物。
乙丑,车驾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丙寅,遣屯田主事常骏使赤土,致罗罽。
夏四月丙午,以离石之汾源、临泉,雁门之秀容为楼烦郡。
起汾阳宫。
癸丑,以河内太守张定和为左屯卫大将军。
乙卯,诏曰:“突厥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率领部落,保附关塞,遵奉朝礼,思改戎俗。
频入谒觐,屡有陈请。
以毡墙毳幕,事穷荒陋;上栋下宇,愿同比屋。
诚心恳切,朕之所重。
宜于万寿戍置城造屋,其帷帐床褥以上,随事量给,务从优厚,称朕意焉。”五月壬申,蜀郡获三足乌,张掖获玄狐,各一。
秋七月辛巳,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林谷而东。
乙未,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破吐谷浑于曼头、赤水。
八月辛酉,亲祠恒岳,河北道郡守毕集。
大赦天下,车驾所经郡县,免一年租调。
九月辛未,征天下鹰师,悉集东京,至者万余人。
戊寅,慧星出五车,扫文昌,至房而灭。
辛巳,诏免长城役者一年租赋。
冬十月丙午,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辛亥,诏曰:“昔周王下车,首封唐虞之胤;汉帝承历,亦命殷周之后。
皆所以褒立先代,宪章在昔。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以为周兼夏殷,文质大备;汉有天下,车书混一;魏晋沿袭,风流未远。
并宜立后,以存继绝之义。
有司可求其胄绪,列闻。”
乙卯,颁新式于天下。
五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癸未,
诏天下均田“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
己丑,制民间铁叉搭钩刃之类,皆禁绝之。太守每岁密上属官景迹。
二月戊戌,次于阌乡。
诏祭古帝王陵及开皇功臣墓。庚子制,汉魏、周官不得为荫。
辛丑,赤土国遣使贡方物。
戊申,车驾至京师。
丙辰,宴耆旧四百人于武德殿,颁赐各有差。
己未,上御崇德殿之西院,愀然不悦,顾谓左右曰:”此先帝所居,实用增感,情所未安。
于此院之西,别营一殿。“壬戌,制父母听随子之官。
三月己巳,车驾西巡河右。
庚午,有司言武功男子史永遵与从父昆弟同居,上嘉之,赐物一百段,米二百石,表其门闾。
乙亥,幸扶风旧宅。夏四月己亥,大猎于陇西。
壬寅,高丽、吐谷浑、伊吾并遣使来朝。
乙巳,次狄道。
党项羌来贡方物。
癸亥,出临津关,度黄河,至西平,陈兵讲武。
五月乙亥,上大猎于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
庚辰,入长宁谷。
壬午,度星岭。甲申,宴郡臣于金山之上。
丙戌,梁浩亹,御马度而桥坏,斩朝散大夫黄亘及督役者九人。
吐谷浑主率众保覆袁川。
帝分命内史元寿南屯金山,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杨义臣东屯琵琶峡,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四面围之。
吐谷浑主伏允以数十骑遁出,遣其名王诈称伏允,保车我真山。
壬辰,诏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往捕之。
定和挺身挑战,为贼所杀。
亚将柳武建击破之,斩首数百级。
甲午,其仙头王穷蹙,率男女十余万口来降。
六月丁酉,遣左光禄大夫梁默、右翊卫将军李琼等追吐谷浑主,皆遇贼,死之。
癸卯,经大斗拔谷。
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暝,与后宫相失。
士卒冻死者大半。
丙午,次张掖。
辛亥,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壬子,高昌王曲伯雅来朝。
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上大悦。癸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
丙辰,上御观风行殿,盛陈文物;奏九部乐,设鱼龙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设于殿上,以宠异之。
其蛮夷陪列者,三十余国。戊午,大赦天下。
开皇已来流配,悉放还乡。晋阳逆党,不在此例。
陇右诸郡,给复三年。秋七月丁卯,置马牧于青海渚中,以求龙种,无效而止。九月癸未,车驾入长安。
冬十月癸亥,诏曰:”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鬻熊为师,无取筋力;方叔元老,克壮其猷。
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
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无亏药饵,庶等卧理,伫其弘益。
今岁耆老赴集者,可于近郡处置。
年七十已上,疾患沈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
其官至七品以上者,量给廪以终厥身。
“十一月丙子,车驾幸东都。
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
戊午,以东平太守吐万绪为左屯卫大将军。
十二月己酉,突厥处罗多利可汗来朝,帝大悦,接以殊礼。
于时,辽东战士及馈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
苦役者,始为群盗。
甲子,敕都尉、鹰扬与郡县相知追捕,随获斩决之。
三月辛卯,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卒。
癸巳,上御师。
甲午,临戎于辽水桥。
戊戌,大军为贼所拒,不果济。
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皆死之。
甲午,车驾度辽,大战于东岸,击贼破之,进围辽东。
乙未,大顿。
见二大鸟,高丈余,皓身朱足,游泳自若。
上异之,命工图写,并立铭颂。
五月戊午,纳言杨达卒,于时,诸将各奉旨,不敢越机。
既而高丽各固城守,攻之不下。六月己未,幸辽东,责怒诸将,止城西数里,御六合城。
七月壬午,宇文述等败绩于萨水,右屯卫将军薛世雄死之。
九军并陷,师奔还,亡者千余骑。癸卯,班师。九月庚辰,上至东都,己丑,诏:“军国异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难,则霸德攸兴;化人成俗,则王道斯贵。时当拨乱,屠贩可以登朝;世属隆平,经术然后升仕。丰都爰肇,儒服无预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参于吏职。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设官分职,罕以才授;班朝理人,乃由勋叙。莫非拔足行阵,出自勇夫。学敩之道,既所不习;政事之方,故亦无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专于下吏。贪冒货贿,不知纪极;蠹政害民,实由于此。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庶遵彼更张,取类于调瑟;求诸名制,不伤于美锦。若吏部辄拟用者,御史即宜纠弹。”
冬十月戊寅,工部尚书宇文恺卒。十一月己卯,以宗女华容公主嫁于高昌王。辛巳,光禄大夫韩寿卒。甲申,败将宇文述、于仲文等除名为民,斩尚书右丞刘士龙以谢天下。
是岁,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
密诏江、淮南诸郡,阅视民间童女姿质端丽者,每岁贡之。
九年春正月丁丑,征天下兵,募民为骁果,集于涿郡。
壬午,贼帅杜彦永、王润等陷平原郡,大掠而去。
辛卯,置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将官,以领骁果。
乙未,平原李德逸聚众数万,称阿舅贼,劫掠山东。
灵武白榆妄称奴贼,劫掠牧马;北连突厥,陇右多被其患。
遣将军范贵讨之,连年不能克。
戊戌,大赦。
己亥,遣代王侑、刑部尚书卫玄镇京师。
辛丑,以右骁卫将军李浑为右骁卫大将军。
二月己未,济北人韩进洛聚众数万为群盗。
壬午,复宇文述等官爵,又征兵讨高丽。
三月丙子,济北人孟海公起兵为盗,众至数万。
丁丑,发丁男十万城大兴。
戊寅,幸辽东。
以越王侗、工部尚书樊子盖镇东都。
庚子,北海人郭方预聚徒为贼,自号卢公,众至三万,攻陷郡城,大掠而去。
夏四月庚午,车驾度辽。
壬申,遣宇文述、杨义臣趣平壤城。五月丁丑,荧惑入南斗。
己卯,济北人甄宝车聚众万余,寇掠城邑。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
丙辰,玄感逼东都。河南赞理裴弘策拒之,反为贼所败。戊辰,兵部侍郎斛斯政奔于高丽。
庚午,上班师。
高丽犯后军,敕右武卫大将军李景为后拒,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左候卫将军屈突通等驰传发兵,以讨玄感。秋七月己卯,令所在发人城县府驿。
癸未,余杭人刘元进举兵反,众至数万。
八月壬寅,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等破杨玄感于阌乡,斩之。
余党悉平。
癸卯,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拥众十万余,自称将军,寇江左。
甲辰,制骁果之家,蠲免赋役。
丁未,诏郡县城去道过五里已上者,徙就之。
戊申,制盗贼籍没其家。
乙卯,贼帅陈瑱等三万,攻陷信安郡。
辛酉,司农卿、光禄大夫、葛国公赵元淑以罪伏诛。
九月己卯,济阴人吴海流、东海人彭孝才并举兵为盗,众数万。
庚辰,贼帅梁慧尚聚众四万,陷苍梧郡。
甲午,车驾次上谷。以供费不给,上大怒,免太守虞荷等官。
丁酉,东阳人李三儿、向但子举兵作乱,众至万余。
闰月己巳,幸博陵。
庚午,上谓侍臣曰:“朕昔从先朝,周旋于此,年甫八岁。
日月不居,倏经三纪,追惟曩昔,不可复希。”
言未卒,流涕呜咽。
侍卫者皆泣下沾襟。
冬十月丁丑,贼帅吕明星率众数千围东郡,武贲郎将费青奴击斩之。
乙酉,诏曰:“博陵昔为定州,地居冲要;先王历试所基,王化斯远。
故以道冠《豳风》,义高姚邑。朕巡抚氓庶,爰届兹邦,瞻望郊廛,缅怀敬止。思所以宣播庆泽,覃被下人;崇纪显号,式光令绪。
可改博陵为高阳郡,赦境内死罪以下,给复一年。”
于是召高祖时故吏,皆量才授职。
壬辰,以纳言苏威为开府仪同三司。
朱燮、管崇推刘元进为天子,遣将军吐万绪、鱼俱罗讨之,连年不能克。
齐人孟让、王薄等众十余万,据长白山,攻剽诸郡。
清河贼张金称众各数万,勃海贼帅格谦,自号燕王,孙宣雅自号齐王,众各十万,山东苦之。
丁亥,以右候卫将军郭荣为右候卫大将军。十一月己酉,右候卫将军冯孝慈讨张金称于清河,反为所败,孝慈死之。
十二月甲辰,车裂杨玄感弟朝散大夫积善及党与十余人,仍焚而扬之。
丁亥,扶风人向海明举兵作乱,称皇帝,建元白乌。
遣太仆卿杨义臣击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