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关于江西鹅颈塘:
从江西迁入湖南的杨姓人是很多的。建安亭、文山杨姓都是从江西入湖南,石鼎元公为田边杨姓族谱写序就有“始祖……出自庐陵,肇基洪都”的话。庐陵就是江西古代的吉安、吉水、太和一带。欧阳一姓是否经过了庐陵,我们不必去研究,但杨姓在庐陵却最为发达,人们称之为“唐末宏农杨氏南迁的中转站”。从杨杼为第一代算起,到江西庐陵(吉安)任刺使的杨辂为第55代,后来有大诗人杨万里,32岁时出任零陵县丞,其子杨长儒任过道州通判。杨辂以后,仅两宋时期就有15人中进士,出现了父子一门同科,兄弟一门同科的盛况,很快成为庐陵望族。杨万里族孙杨仁先,宋末,从吉水迁湖南,到零陵讲过学。永明杨姓始于江西是很正常的。至于“鹅颈塘”,瑶人家谱中也有“来自江西太和县鹅颈大丘”的说法,这类小地名,能找到更好,找不到也无关紧要。
11、关于梅州:
黄金山半边街杨姓人源于梅州,1999年杨水生老人曾到梅州参与修谱。始祖杨云岫(881—973年),名耸,庐陵杨辂第5子,由进士官拜都御史,出刺阳郡(今广州湖安县)太守,宦暇之日游梅州水南筑室建轩而开始了杨姓基业(994年)。现在是杨姓中较富有和显赫的一支。
12、关于渤海庐陵杨:
向阳杨氏祖先为欧阳氏,源于渤海。查,渤海为国名,唐时靺鞨人大祚荣所建,扩境至松花江南至日本海之地,入贡于唐,五代时为辽所灭。这支欧阳氏的始祖,不是古越的越王勾践之后,而是北方古代民族靺鞨人之后。唐时的靺鞨人分为黑水(黑龙江)、栗木水(松花江)两部。前者于宋代建立了金国,后者为唐时的渤海国。
13、关于“堂皇帝胄”之裔:
建安亭杨光华保存的《杨氏族谱》序说:“是杨氏子孙皆堂皇帝胄也。”此话并不夸张。历史上杨氏为帝王为宰辅的大有人在。当过国君的有三:一是晋武公之次子伯侨封于杨国,那是诸侯国,吃了他父亲的饭;二是大隋王朝,是杨坚依靠政治和军事的力量建立起来的。教科书上都说隋炀帝是暴君。翻开史书细看,并不尽然。杨坚、杨广和杨侑、杨侗等祖孙几代所经营的隋朝,虽然只存在了38年(581—618年),但它的功绩极其辉煌。
如:
(1)它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强化了中央集权,加快了国家建设,使中国社会步入成熟。
(2)杨广在位推行了“大业之治”,出现了一段太平盛世,它与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之治”相媲美。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资治通鉴·隋纪四》载,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令尚书右丞皇甫调民工百余万,开挖了从西苑引谷水、洛水通向黄河,又引黄河水通向荥泽入汴水,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水,再通向淮河。又征调民工10余万开挖邗沟,从山阳到杨子流入长江,宽40步,渠旁筑御道,植柳树。只171天全部完工。而后让人民休养生息,免除税赋2年。大业4年(608年),炀帝又下令调民工百余万人,开挖永济渠,引沁水入黄河,长三千里,宽百步,使漕运能由黄河达天津附近入海。又《大业杂记》载,大业6年(610年),炀帝下令开通江南河,从京口至余杭。长800里,水面宽十余丈。运河全长达1747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大运河。相当于前苏联伏尔加连接顿河运河的26倍。试想,没有炀帝的业绩,能有今天从天津到杭州东南沿海一带的繁荣吗?炀帝确“为后世开万世之利”。三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国是杨行密建立起来的。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达36人。杨氏名人更是灿若群星,数以千计。《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列有31姓200名宰相,杨姓占11名。他们忠心耿耿,砥柱中流,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历朝历代的杨姓人辅佐朝廷,功勋卓著。在《中国名人大辞典》、《古今图书集成》、《二十五史董杨童人物传》中,杨氏为帝王后妃7人,宰相34人,著名将帅100人,专家学者40人,海外名侨10余人。杨家将忠烈满门,至今老少耳熟能详。现代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军事家杨成武、杨得志家喻户晓,爱国抗日将领杨虎诚、杨靖宇深受人民敬爱,大思想家杨万里、文学家杨炯、辞赋家杨雄、数学家杨辉、理学家杨时,还有许多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画家、医学家、针灸学家、藏书家、姓氏学家、篆刻家、外交家、歌唱家、舞蹈家不胜枚举。海外侨胞杨振宁、杨启泰、杨国斯、杨小燕(祖籍湖南,世界桥牌皇后)等等,都在中国历史上为杨姓大家庭写上了光辉的篇章。
结 束 语
江永杨氏的来源有二,一是源于宏农郡,二是源于欧阳氏。源于宏农郡的始祖都姓姬,以晋武公次子伯侨封于杨为发端。其历史已有3090年。源于欧阳氏的亦应追溯到春秋越王勾践之后,其历史也有2500年,但欧阳改为杨姓则只有几百年。田边杨氏谱序上虽说“吾之始祖欧阳修”,我以为那是牵附的说法。他们应是杨震之后到达江西庐陵,而后再从庐陵迁到田边。源于青州、江西、梅州的都是宏农杨,只是迁徙路线各自不同而已。达江永时,他们要中转3个站以上至10个站左右。到达江永较早的是桥头杨、杨家巡、壕子下、潮水杨、大膜头杨、槐木下杨、田边杨、上杨和下杨,他们都在700—800年以上以至唐朝,成为江永的土著居民之一。文山、半边街、四坝、竹根地的杨姓到江永的时间约在350—100年之间。这些屯不是土著,他们不善用永明土语,不习惯土著的风俗,建筑风格也不一样。但无论是土著或非土著,都是宏农杨氏之裔。各杨氏村落因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状况差距很大。他们之间又有很强的互补性,所有杨氏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如兰溪槐木下杨氏瑶风很浓,潮水村南的犀牛井风光秀丽,嘉庆的族谱中对涨潮退潮的规律描述很生动客观,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壕子下、大膜头杨家始祖有美丽的护国将军故事传说,桥头和杨王分别有过一段悲壮的兴衰历史……因本文旨在于溯源,不便从多角度详尽地叙述,有些珍贵的资料将下载到其它专题里去。不尽如人意之处,望杨氏族人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