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政成为秦王后,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历经3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现世。“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我国提倡信仰自由,然而大部分人选择的依然是佛教与道教,其他的宗教流派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
与宗教不同的是,有一种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那就是中国的“祖先信仰”。
华夏民族是一个传统的民族,每逢重要的节日,族人会虔诚地祭拜先人,以表追思。
几千年来传承至今,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
墓碑上会刻上字迹,而农村墓碑上“故、先、显、考、妣”是何意思?
古代是一个父系社会,每个家族传承着自己的姓,先有姓后有名。
一个家族的繁华与衰败,与每一个族人息息相关。
古代的皇帝也会认真遵从这样的制度,他们都尊重自己的父辈。
每当新皇登基之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封自己的祖先父系。
只有先祖得到了尊重与体面,他才不枉成为一个皇帝。
由此看出,即便是皇帝,也同样执着传承着这样一份文化,尽一份自己作为后代的义务。
皇帝都这样做了,臣民百姓更会跟着效仿。
所谓上行下效,说的便是如此。
作为普通的百姓,自然不会拥有追封的权利。
可他们也可以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表达自己的追思之情。
他们会在家中设立族谱,一代一代地传给子孙后代,仿佛是在证明他们存在过的印记。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族谱很难传承下去。有的族谱会因保存不当,意外丢失。
有的子孙没有尽心记录,半途而废。
除了族谱之外,还有一个地方,神圣而又肃穆,也不用担心被轻易抹去,那就是墓碑。
墓碑上刻画的文字,并不是随意撰写的,而是经过后人所精心修饰的。
农村的墓碑不同于公墓,他们可以把一个家族都葬在一起,共用一块合葬墓。
上面篆刻着他们的名讳、生忌年月,以及子孙后代等。
而“考”“妣”通常是作为开端,比如“故先考”“故先妣”。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子女为父母所立墓。俗话说,如丧考妣,意思就是悲伤到了极点。
通常“考”字在左,“妣”字在右。父系比母系要尊贵,左又比右更加重要。
考妣是不能随便用的,比如一个人的墓志铭上没有这两个字,则说明不是子女为其立碑。
如果是为自己的兄弟立碑,则可以用“故兄”“先兄”这样的字眼。如果用上“考”“妣”二字,就是真的贻笑大方了。
不同于“先”字,有的地方会用“显”这个字,去代替“先”字。
在这种情况下,字的使用也是需要十分斟酌的,并不是每一种情况,都可以任意替换。
“先”是亡故之意,有些人用这个字表示尊称。
这样的说法,与墓志铭的写法是一样的。
既然“先”字就拥有更好的寓意,为什么又会存在“显”这个字呢?有些人翻阅古籍,终于在其中找到了答案
。
“显”比“先”更加尊贵,能够体现一个人的身份与地位。
因此“显”字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可以通用。
如果墓主人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仍有人在世,或者还没有抱孙子,那就只可以用“先”这个字。
如果是孙子,尤其是长孙为祖父祖母立墓,就可以用“显”这个字。
这样就显得地位更加高贵,更为人所接纳。
这是一种中国民间的特殊文化,祖先信仰发展至今,依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对于这些特殊字词的应用,一定要斟酌再斟酌。
如果有一个字刻错,那就会闹笑话了。
对于这样的文化,人们依然需要将其传承,是对故去亲人能有的仪式感,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