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关于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历史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关于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历史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4-04-21 07:24:47  阅读44767306次
关于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历史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湛江市博物馆   陈志坚
 
18981899年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这是广州湾人民值得骄傲的英雄的光辉历史,已载入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的历史篇章中。但是,关于法军入侵广州湾在何处登陆等诸问题仍存争议,为正本清源,有必要以调查与史料作出说明,维护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历史的真实性。
一、关于抗法斗争的考研工作
建国后,湛江市委、市政府﹙粤西区委、行政公署,湛江地委、专署﹚十分重视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历史的资料搜集与编写工作。
19552月,粤西行署文教处文化科调查组欧阳可燊、周松灼、王文绍等同志己开始对戊戍反抗法帝侵略广州湾斗争进行调查,并写出“遂溪人民戊戍反抗法帝侵略广州湾斗争事迹”的调查报告。
19561114,湛江专署文教办公室派熊夏武同志配合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区家发、王维等同志在黄略村组织黄略乡父老戊戍抗法斗争事迹座谈会。
19572月,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1899年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调查工作团”一行九人,在湛江专署文教办公室派熊夏武、湛江报记者陈霭云、遂溪县一中王锦金、黄略村小学王圣连等同志的配合下,第一次举办“抗法老人座谈会”,对18981899年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调查,把调查的材料整理成文“18981899年广东遂溪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广州湾地区的斗争”刊载“理论与实践”1958 ·12期。
19587月,湛江市抗法纪念馆“馆务会议”决议征集抗法文物,开始举办抗法斗争历史陈列。此后,湛江地区文化局、湛江专区博物馆分别于196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6年、1977年组织了6次抗法斗争调查,写下调查报告记录在案。
当时走访的抗法老人年龄都在7090多岁,他们都亲自参与或经历抗法岁月,目睹法军的橫行霸道,为抗法斗争的资料提供翔实的证据。
参加进行10次抗法斗争大调查的机关单位: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1899年遂溪人民抗法斗争调查工作团”、粤西行署文教处文化科、湛江专署文教办公室、湛江地区文化局、湛江专区抗法纪念馆、湛江专区博物馆、湛江报,以及领导干部、文史专家学者、文博工作者有:调查工作团9人、欧阳可燊、周松灼、王文绍、区家发、王维、熊夏武、陈霭云、杜昂夫、陈克严、潘明德、苏宪章、陈佩馨、黎智波、金诺、杨梦清、阮应祺、冯兆平、钟绍益、叶彩萍、严余昌、蔡焕、崔耀天、李淑荣、罗克珍、邓平、潘超、宋修和、骆美霞、王贞、王锦金、王圣连等。他们的足迹踏遍黃略、麻章、文车、赤坎、调顺、南柳、海头、霞山、麻斜、南二、南三岛、特呈岛、硇洲岛、东海岛、湖光、太平及至海康等广洲湾范围內的村庄,找访抗法老人、知情父老。从抗法的社会背景、法军意图、法军首次豋陆时间地点、抗法战斗、抗法组织、抗法武器、抗法宣传、旗帜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反复调查。并奔赴广州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故宫明清档案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翻阅档案资料,把调查资料与档案资料反复核实。由苏宪章、阮应祺汇总整理建档上报,编写结集出版《湛江人民抗法斗争资料选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湛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印《湛江遂溪人民抗法斗争史料专辑﹙18981899﹚》。
10次抗法斗争的调查,说明湛江市人民政府对抗法斗争历史的高度重视与慎重,说明了我们的专家学者、文博工作者没有疏忽与遗忘对每一个村庄人民抗法斗争的考研,为抗法斗争历史的真实定性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二、关于法军入侵首次豋陆时间和地点
弄清法军入侵首次豋陆地址是抗法斗争调查的一项关键要事,1955年、1956年、1959年都提出:法兵首先在那里登陆?有的说先在麻斜,有的说先在海头,更有的说先在郑屋村,究竟那种说法正确?有什么凭证?郑屋村在何处?本着弄清这些问题,196214月份,调查工作人员走访了数十位当时亲眼看到法军豋陆竖旗划线为界情形的老人,现摘录几份资料如下:
1955127,调查工作人员走访抗法人杨常郊(时年71)、杨常温(时年76)、杨亚荣(时年81)、杨亚平(时年72)、杨自国(时年77)、杨可德(时年67)、杨常蕊(时年76)、杨德如(时年72)、杨可养时年(69)他们说“法军入侵豋陆在西营,遂溪县抗法团练总部设立文车营、营址设在杨氏宗祠、瑞良公祠,营官:杨秀桑。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文车营乃是全村族人投入参战,在保卫家乡及夜袭高岭新埠挫敌、宫曲会战、坪石阻击、黄略激战战斗中,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牺牲了33人,他们在抗击法军,保卫国土家园的激战中献出宝贵的生命。”
1962129,调查工作人员走访吴永三﹙时年70岁﹚、吴文富﹙时年71岁﹚说:“法兵首先在海边一棵大榕树那里豋陆﹙现在北京路﹚。情况是这样:法兵豋陆点周围无屋舍,好多群众围着看他,后来他即把周围的线划宽了,大约有一亩田左右的地方,群众都不能接近。”
19622913日,调查工作人员走访吴有仁﹙时年79岁﹚说:“法兵首先在霞山豋陆﹙即现在北京路大榕树处﹚,海头﹙现在霞山﹚登陆正确。凭证:是法兵一豋陆,遂溪县副县长驻霞山理事处,连夜逃走回遂溪。”
196236,调查工作人员走访吴玉庆﹙时年82岁﹚说:“法兵首先在霞山﹙即现在北京路大榕树处﹚豋陆,还是在霞山海边大榕树﹙即郑屋村一带﹚处为正确。当时我跑去看。郑屋村即在现在旧码头行上一点的周围。”
196237,调查工作人员走访吴有中﹙时年72岁﹚说:“法兵首先在郑屋村﹙清政府的营口﹚那里豋陆,在郑屋村那里豋陆是正确的。我年少时看见法兵的船停在海边,初豋陆时即上在清政府设在霞山的营口处,郑屋村在现在湛江旅店的右前方,现在仍有大榕树为当年的村址。”
196239,调查工作人员走访吴经敬﹙时年79岁﹚说:“是三月初二日豋陆的。法兵首先在霞山﹙现在北京路大榕树处﹚豋陆,是北京路大榕树处正确。法兵来时,船停在海里,兵员豋陆时即住在原霞山的营口﹙炮台﹚。郑屋村即在湛江旅店的后面。”
19624月,调查工作人员走访陈振美﹙时年77岁﹚说:“法国鬼先在霞山海头登陆,没多久,南柳村群众便和他打起来…”。
为进一步核实群众提供的资料,调查工作人员不辞艰辛,远赴北京,在北京故宫明清档案馆的热情协助下,查阅到当时法国远东舰队总司令吉戈特·德·拉·比道里爱尔海军中将呈海军部长柏拿特海军上将电:我于今天——四月二十二日在广州湾之东南南方位于雷州半岛上的一个被放弃的炮台上升起法国国旗。军队登陆时曾举行庆祝仪式,巴斯葛号、袭击号、狮子号在距离炮台六百公尺处排成行列抛锚,鸣放礼炮二十一响,邻近村落居民来看热闹。拉·比道里爱尔,一八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广西。﹙核实1898422日为清光绪二十四年闺三月初二日﹚
这一纸电文十分清楚地说明法军首次豋陆的时间、地点、地点的方位以及豋陆时的情况,与走访的群众所谈的资料根本一致。电文中明确地指定豋陆的是“在广州湾之东南南方位于雷州半岛上的一个被放弃的炮台”。为进一步论证“雷州半岛上的一个被放弃的炮台”,我们查阅《高州府志》、《吴川县志》、《雷州府志》、《遂溪县志》等志书,此四本志书兵防卷只载有“海头炮台”与“麻斜炮台”。麻斜炮台属于高州府吴川县,海头炮台属于雷州府遂溪县的东南南方位,正好位于雷州半岛的“广州湾之东南南方”之“凭证:是法兵一豋陆,遂溪县副县长驻霞山理事处,连夜逃走回遂溪”被放弃的炮台。而南三广洲湾村坊在清代并未设炮台,这是一份确切的史据。
但是,我们并不为此而满足,而是尽可能地搜集更多的依据证实法军首次豋陆的地点。调查工作人员再次奔赴广州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北京故宫明清档案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翻阅档案资料,摘录当时各种报道加以核准。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一日《昌言报》第二册“广州湾图跋”记述:“法人初索吴川县属之广州湾,本在口外,朝廷以为荒岛边民也。不意法兵轮至广州湾,查其地系属沙土,无甚出产,且不便停泊,遂任意驶入内地,直至遂溪县属海头汎豋岸,竖旗,夺民牛马。”又李钟珏《且顽老人七十自叙》记述:“法兵轮驶泊遂溪县海口,即豋岸入海头汎炮台。”李钟珏为当时遂溪县知县,参与领导民众抗法斗争,他的自叙记事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从上述的调查及史料充分肯定法兵豋陆地点应是遂溪县海头炮台,而不是在南三广洲湾村坊。
三、关于团练总部、营、哨的设立
李钟钰坚决支持遂溪县人民的抗法斗争,积极物识人才,策划组织成立团练总部,有组织有策略地与反抗法军的扩张侵占。他找到了参加中法战争的冯子材部下的监生冯绍宗,武举的杨秀桑、武举的黎培新、王泽、郑拾等人商议组织抗法团练义勇,成立抗法黄略团练练总部与黄略营、麻章营、文车营、坪石营、湖光营、志满营、仲伙营,委任冯绍宗为团总兼麻章营官、王泽为黄略营、杨秀桑为文车营营官、郑拾为坪石营营官、彭修竹为志满营营官、黎培新为仲伙营营官。18998月,在黄略村东南的赤泥岭上举行誓师大会,还有23千群众参加。遂溪县知县李钟钰亲临参加,检阅队伍,会后举行游行,大造声势。(查八月十四日《密禀团练情形》、《四月二十二日辰刻奉宪二十一日电》等资料)
四、关于“广洲湾”与“广州湾”的概念
抗法斗争中所出现的“广洲湾”与“广州湾”的地名,有的人士说是法国为侵租广洲湾而把“洲”字删除了三点水,变成了“州”字。鉴于此说,我们查阅《高州府志》、《吴川县志》两书的记载,为正本清源,避免有“莫须有”之嫌,现摘录为证。
清光绪十八年《吴川县志·卷四·经政·兵防》记载:“案海防图说云:大放鸡山外洋至硇洲一百四十里,至广州湾二百一十里。”又记“广洲湾洋面在田头汎南面外洋,其西即吴川、遂溪两邑海面分界。”《吴川县志·卷一·地舆·津梁》记载:“广州湾渡,城西南六十里。”   
清光绪十五年《高州府志·舆地五·川》记载:“…麻斜达于新门凡三十余里,其小港又自利剑门径莫村南过龙起滘出广州湾。”又《高州府志·建置三·津梁》记载:“广州湾,县西南六十里。”又《高州府志·卷四十八·川》记载:“又广州湾在吴川南境。”
 “广洲湾”是指吴川、遂溪两邑海面区域,“广州湾”是指广洲湾区域陆地,但这地名概念在《高州府志》、《吴川县志》两书中混同使用,亦不足为奇矣。
由此可见,“广州湾”于清光绪十八年前的《高州府志》、《吴川县志》中就己出现,并非法国为侵占广洲湾而删除“洲”字三点水。历史的考研要严谨求实,切不可意加附会。
五、关于“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的定名
18981899年的抗法斗争发生在遂溪县与吴川县,主要是遂溪县南柳、海头、麻章、黄略、文车等一带村庄人民群众、绅士商贾自动发起抗法,声势浩大,震惊中外。在知县李钟珏的支持下,组织团练义勇,设立营地,形成一支抗法斗争的主力军。于此同时,吴川县的麻斜、南三、特呈、硇洲等地村庄也发起不同规模的抗法斗争。湛江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抗法斗争的历史,不但组织专家学者经历10次的大调查,还举办过3次的抗法斗争事迹陈列,每次定名不一,抗法斗争事迹不断充实丰富。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心“18981899年的抗法斗争”陈列的定名,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因此,有必要对湛江过去历史作简述。
湛江,尧舜之时属南交,禹贡荆扬之南裔,商周为南越,春秋战国入楚界,秦始皇平百粤置归象郡,两汉时期设合浦郡,此后分属郡、州、府管辖的地名更迭,诸繁不一。至明清时徐闻、海康、遂溪属雷州府,廉江、吴川属高州府。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民国政府撤销府、直隶州及州、厅建制,设立省、道、县3级地方行政,设高雷道辖原雷州府、高州府和阳江直隶厅属下的11个县。1945年设立湛江市,全市设:西营、赤坎、潮满、新鹿、通平、东海、硇洲、坡头、北渭等9个区,并成立区公所。
建国后,1950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西营、赤坎区人民政府和潮满、新鹿、通平、东海、硇洲、滨海﹙包括今之坡头区的坡头、南三、乾塘镇和麻斜、南调街道办事处﹚6个区公所。是年8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核准,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高雷专员公署,辖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化县、吴川、信宜、电白、梅茂和湛江市。1952115日,高雷专员公署改为粤西行政公署。195626日,中共粤西区委员会改为中共广东省湛江地方委员会,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湛江专区﹚。198391日,实行市辖县行政体制,湛江市为省辖市,管辖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5县以及赤坎、霞山、麻章、坡头4区。
自始,湛江成为54区的行政地名。湛江之名自1945年始,至今己有64年,但它所辖县区的历史是悠久的,所蕴涵的文化是厚重而丰富的。湛江承载着54区历史文化的先进性而载入历史。
但是,“戊戍遂溪、吴川人民抗法斗争”是发生在广州湾两岸沿海村庄,只是湛江市的局部地区的广州湾,而签订租界条约的名称又是《广州湾租界条约》,故应定名“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它涵盖了遂溪、吴川人民抗法斗争的历史,既有整体的又有局部的,符合了遂溪、吴川人民的根本要求。
 
 
                                                                                                                二OO九年五月十二日
 
 
中国史学会广州分会“1898-1899年遂溪人民广州湾抗法斗争调查工作团”1955年1月27日调查访问抗法老人。右一为:杨常郊(时年71岁)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