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第39代后人杨柏森
本报记者 刘永生
近日,肇源县茂兴镇站人杨氏第十代后裔杨柏森,接到从山西邮寄来的《中华杨氏家族通普》(现代版),想到自己编辑的《茂兴杨氏族谱》终于与《中华杨氏家族通普》并谱发行,并证实茂兴杨氏是杨家将在黑龙江惟一的后人时,他高兴得一夜未睡。
四兄弟寻根问祖三十载
采访中,今年63岁的杨柏森老人告诉记者,早在1975年年初,镇里一些有文化的人在整理站人文化过程中,就发现茂兴八大姓氏中只有杨氏家族来历不清,于是,茂兴杨氏第十代传人杨兆行、杨兆景、杨兆显三兄弟开始了寻根问祖续修族谱的漫长之路。
他们先后到贵州、广州、上海、西安、济南和北京等地,查阅了大量关于杨氏族谱的资料。到了1981年,三兄弟终于找到了茂兴杨氏的来历,但并没有找到最原始的出生地。为了弄清杨氏根源,他们又多次探亲访友,奔走于全国各地多方考察核实,在族长兄杨兆景的大力支持下,终于编成了《族谱》初稿。后经堂兄弟杨柏森执笔编订,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比较完整的《茂兴杨氏族谱》。
据兄弟三人的考证,茂兴杨氏自西周时期受氏封姓,至今已有三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
追本溯源,从周武王姬发的第三子唐叔虞起,至杨家将始祖杨业64代;杨业至茂兴杨姓“兆”字辈为39代,“世”字辈为42代,自杨姓第一辈唐叔虞算起共计106代。
2003年9月,《茂兴杨氏族谱》得到了山西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现年84岁的杨树远(杨业第38代世孙)的确认。杨树远之子杨泉恩系山西代县统战部副部长,主管杨家将遗址开发和保护工作,与茂兴杨兆显、杨柏森同为杨业第39代世孙。
杨氏一支如何定居茂兴
杨氏兄弟经过三十多年的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茂兴杨氏的来龙去脉,一支杨家将的后裔在古驿茂兴镇繁衍生息了300多年了。
那么,茂兴杨氏又是怎样来到古驿站的呢?此事还得从杨业之子杨充广说起。
公元1035年,杨充广随父奉旨出巡广西,与当时播州安抚使杨昭通叙家谱,方知同为“赵公房杨氏”。杨昭无子,杨充广便将其子杨贵迁过继给杨昭。从此杨家将一支后裔自山西太原正式迁往云贵,定居播州(今贵州遵义市)。
公元1565年,明朝嘉庆年间,播州杨贵迁23世孙杨应龙(大土司)因不服朝廷辖制,领兄弟杨兆龙、杨化龙率云贵10万之众起兵造反,史称“三龙起义”,后被朝廷平定,杨应龙、杨兆龙战死,杨化龙逃脱。
公元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杨化龙第四代玄孙杨时茂、杨时盛参加了吴三桂的反清队伍,后于1681年(康熙20年)被平息。康熙实行宽典政策,于1684年调拨三藩降兵到东北各驿站充当站丁,杨时茂、杨时盛就是这时被分配到齐市北马蹄岗、茂兴站充当驿卒的。
杨时茂为齐齐哈尔市马蹄岗子杨氏家族的祖先。史载杨时茂参加了康熙24年5月对沙俄的第一次雅克萨作战,并立有战功。解放前,杨时茂的后人曾到茂兴寻根问祖,却遇到了茂兴杨氏的一个糊涂人,一问三不知,来人便失望离开了。
进族谱认祖归宗
采访中,杨柏森老人介绍,从茂兴杨氏后裔的始祖杨时盛开始,设立的排辈谱系共有27个字,依次为:时正英宗(单字)福(单字)万青兆明俊世殿永熙英忠良传家本承荣立轩庭。
茂兴杨姓至今已传到“世”字辈,即第十三代,主要分为两大系,以杨时盛的两个居住位置不同划分。西街杨正晏一系为西晏,而居住在东街的杨正芳一系为东芳。现在,两系留下的后人已经达到4000人。而杨时茂的后人后来则在齐齐哈尔北部的马蹄岗落地生根。
2008年4月12日,杨柏森应邀参加了在陕西华山召开的“世界杨氏联谊会”。会上,杨柏森发表了关于茂兴杨氏来源的论文,说明茂兴杨氏的来龙去脉,得到与会人员的认可,经过多方核实,得出最后结论是:茂兴杨氏属于杨震后代。据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记载,杨业是杨震少子杨奉后代。同时,茂兴杨氏又是杨家将在黑龙江省惟一的后裔。
在这次会议上,《茂兴杨氏族谱》被批准并入《中华杨氏家族通普》(现代版)。至此,结束了茂兴杨氏族人三十载的漫长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