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族馬滘發祥地———媽宮、媽園、媽印石。媽宮,即媽祖(天后聖母)廟,背靠媽園,面向濠江,是漁民心中生命財產之保護神。媽宮前濠江中有一隨著潮汐起落而時隱時現的巨石,謂之媽印石(由於泥沙淤積,現時媽印石已不見)。相傳,燕山公就曾在此結網打樁,從事“車綜”捕撈作業,子孫後代亦大都圍繞媽園、媽宮而居。依靠上蒼賦予的獨特地理位置,面向無盡寶藏的浩瀚大海和濠江這個天然漁港,一個興盛的家族於此孕育出來。頂風踏浪,從事“討海”和相關行業,是我族人最早的選擇;其中,主要是包帆作業。
包帆又名對船,也稱對網、橫拖網,為二船共拖一囊狀網于近海捕魚,全靠風力、人力行駛,由舊時的網仔、橧仔逐步改進而來,因而亦叫牽橧。據載,至清末民初,達濠已有包帆九十餘對,是達濠漁業生產鼎盛時期。每天濠江各類船隻穿梭往來,魚产品堆積如山,蔚為壯觀(見附圖);解放前,達濠經濟結構有“耕三漁七”之稱,足見漁業生產、營銷、加工已是達濠經濟的主體;而我族人就是漁業經濟的主要從業者。
一個憑著落後生產工具靠天吃飯、從事漁業生產的家族的繁衍、發展,必然經歷過無數的艱辛和曲折,有時是極端殘酷的。俗話說,“行船討海三分命”,落後的生產條件給我族先輩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因討海而葬身魚腹者、一去無回者屢屢發生,以致斷代絕戶者不是個別。過去在我族人中就有“兄弟父子不同船”之說,為的就是一旦遭遇不測,家庭不至於慘遭滅门之災。一九二一年農曆六月初十颱風,達濠漁港幾乎全軍覆沒,漁船(包帆)損失四十多對,漁民死亡三四百人,這其中又大都是我族中人。其時整個馬滘後碼頭淒風慘慘,哭聲震天,淒涼至極。
隨著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繁衍,後碼頭已成了漁船停泊,魚產品裝卸、交易的重要場所,緊鄰的媽園、舊街(時稱街頂)也日漸繁榮起來。不但有經營生產、生活資料的各類商賈和小商小販,妓館、賭場也應運而生。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媽園、街頂是非常興隆的。現在,上了年紀的老人,每當提起舊時的媽園和舊街,就會眉飛色舞地給你講述甜糜(粥)、酥砂丸、鹵肉、油柑橄欖是如何如何的好食,織網時用筷子在竹筒中抽籤以確定工種是如何如何的公平有趣,煮熟的蝦婆、大蝦、冬蠐是如何如何的賞心可口,街頂剃頭鋪風扇是如何用人拉動的……,不一而足。個中情結,是現代人難以體會的。
漁業生產的不斷發展產生並促進了其他服務行業,諸如修船、織網、打索等行業也隨之建立。楊氏家廟左前方處一條長長的通道,原來就是“拍索”(编绳索)場所;街頂原來就是族人休息、娛樂、購物、織網和交流捕魚資訊的中心。
支分馬滘 派衍鴻江 馬滘創基
燕山公,作為大港這個沿海漁民的後代,攜眷遠走他鄉,選擇靠海之地落腳,一可駕輕就熟謀生路,二也可聊解思鄉之情;或有堪舆地理的考量,馬滘,就成了我祖燕山公安身創業之首選。時馬滘已有其他姓氏聚居。我祖選中媽園這塊風水寶地安家,從此枝繁葉茂,世代繁昌。
我祖一至四世世系是:
一世祖 燕山公(生卒年月待考註1。棺柩原葬于崎石鄉後,土名莊厝圍去處。公元一九五八年因深翻改土運動遭平整,遷至達濠紅花山烏鴉向地方)。
媽靈沼黃氏(生卒年月待考註1)。
燕山公 黃氏媽生下三男兒:
守育公(孟)、欣樂公(仲)、隆萬公(季)。
二世祖 守育公(生於?年,終於?年二月二十一日吉時)。
媽妙福謝氏(生於?年,終於?年十月二十七日吉時)。
媽妙勤黃氏(生於明隆慶壬申年即公元一五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終於天啟乙丑年即一六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原葬在尖山前地名望前緣去處,吉穴坐壬向丙。一九五八年遷至達濠紅花山烏鴉向去處)。
二世祖 欣樂公(生於?年三月十三日吉時,終於萬曆己丑年即一五八九年葭月十九日吉時。公出祖海門創“海門樹腳楊”)。
媽順美鄭氏(生於?年,終於?年二月十八日吉時)。
二世祖 隆萬公(生於隆慶元年即公元一五六七年十月念九日吉時。終於?年五月初九日註2)。
媽惠懿鄭氏(生於明隆慶六年壬申年即一五七二年七月初九日吉時,終於?年十一年九月初一日吉時)。
公媽合葬於今達濠紅花山烏鴉向去處。
隆萬公 鄭氏媽單生一男兒,即允熙公。
二〇〇五年,潮陽臚崗(臚崗鎮臚崗鄉院西三村)吳氏“綿慶堂”重修,發現其七世祖媽(該祠堂開基祖)儀臧楊氏出自我族,特來尋根。據載,其七世祖媽生於明嘉靖三十六年(丁巳年)七月十六日(即公元一五五七年),終於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一六一八年)正月十六日,應為燕山公之女。
三世祖 允熙公(生於萬曆壬寅年即一六〇二年二月十四日吉時,終於清康熙乙丑年即一六八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吉時)。
媽勤德陸氏(生於萬曆庚戌年即一六一〇年八月十一日時,終於康熙甲子年即一六八四年五月初四日戌時)。
公柩安葬於潮陽縣徑門內土名錫埔去處,号称名地“五燕”之一,吉穴內分金坐寅向申,外分金坐艮向坤兼丑未用丁丑丁未分金,計天盤用辛丑辛未分金。由于历史原因,一九五八年当地兴修水利时被掩盖。
媽柩原安葬於尖山前(前名籃弓角,後改名望前緣)去處。吉穴坐亥向巳分金。一九五八年遷葬於達濠紅花山烏鴉向地方。
允熙公 陸氏媽產下四男兒:
長男奇野公,次男呈瑞公,三男興兆公,四男俊卿公。
四世祖 奇野公(公生於丙寅年即一六二六年五月十七日午時,終於乙丑年即一六八五年正月初四日戌時,柩葬於廣澳鄉土名龜山坑尾去處。吉穴坐壬向丙兼辛亥分金,土星墳面)。
媽慈玉莊氏(媽生於癸酉年即一六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戌時,終於戊寅年即一六九八年三月十五日子時,柩葬於鶴頭山下,土名寮埔山去處。吉穴坐寅向申分金。後移葬於達濠紅花山)。
四世祖 呈瑞公(公生於明崇禎丙子年即公元一六三六年四月二十二日亥時。終於明永曆癸亥年即公元一六八三年閏六月初八日酉時)。
媽慈福周氏(媽生於明崇禎十七年即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念三日寅時,終於清雍正即一七二七年五年正月念一日酉時。柩安葬於赤砂埔,一九五八年移至錢塘石鼓洋,一九九五年再遷至今之達濠紅花山烏鴉向去處)。
公早年至臺灣謀生(一說從軍於臺灣)。據呈瑞公神主函内記載,公元一六八三年,公去世並安葬於東寧郡(即今台灣省)地方土名鯽仔潭去處。據傳,嗣後,祖媽周氏攜著兩個孤兒(即日萬公、汝明公),背著呈瑞公之魂位,不遠萬里,歷盡千辛萬苦,從臺灣回歸故里,落葉歸根。
四世祖 興兆(剛毅)公(公生於崇禎庚辰年即一六四〇年九月二十一日未時,終於康熙辛巳年即一七〇一年十二月三十日子時)。
媽貞順王氏(媽生於順治乙丑年即一六四九年二月十九日,終於雍正癸卯年即一七二三年八月初四日,)。
公媽棺柩合葬于葛州嶺,土名橫坑內去處。吉穴坐艮向坤兼丑未丁丑丁未分金)。
四世祖 俊卿公(公生於順治庚寅年即一六五〇年九月二十六日子時。終於雍正甲辰年即一七二四年正月初九日巳時)。
媽清孝林氏(媽生於順治丁酉年即一六五七年三月十三日午時。終於雍正丁未年即一七二七年五月初六日卯時)。
俊卿公當日職授儒業,教授門人,濠浦鄉出仕,職授於潛縣知縣。
公媽棺柩原合葬於北洋頭去處,吉穴坐坤向艮分金。二〇〇五年遷至達濠橫坑水庫去處,吉穴坐巽向乾,兼乙丑丙辰丙戌分金。
我馬滘楊氏永思堂子孫自此枝分四房。
另據海門楊氏永思堂記載,我祖欣樂公到海門開創“樹腳楊”一族,至今也已四百餘年。現海門我派楊氏已有二百多戶,人口三千餘人(海門族親八———十七世男輩序為:文起奕世茂 光拔舉毓才;女輩序為:順勤貞秀壽 束朝賢瓊瑜),族人多有俊彥。
海門“樹腳楊”先祖:
順涯公(生卒年月待考)
媽妙政林氏(生卒年月待考)
公媽葬於海門龍船山,坐癸向丁,兼丑未,用丙子丙午分金,坐女星1度。
振爵公(生卒年月待考)
媽速發林氏(生卒年月待考)
公媽葬於海門龍船山,坐癸向丁,兼子午,用庚子庚午分金,坐女星11度。
註1:關於我祖燕山公及黃氏祖媽生卒年月,我族現有歷史資料(先光耀公手抄本和其他族人相傳手抄本,下同)及燕山公神主函內記載相互多有出入,特別是燕山公終年與我二世祖生年相差懸殊悖乎常理,應是祖上某個時期記載有誤,故只能作待考處理,並附有關記載如後:燕山公,歷史資料載:公終於明世宗嘉靖元年壬午十一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522年;神主函載:公終於嘉靖四年(即公元1525年)十一月十五日。靈沼黃氏媽,歷史資料載:媽終於明世宗嘉靖四年乙酉年十一月十五日;神主函載:媽終於嘉靖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註2:關於隆萬公生卒年月,據我族現有歷史資料(先光耀公手抄本及其他族人相傳手抄本)載,公生於隆慶元年(即公元1567年)十月念九日吉時,終於明萬曆戊戍年(即公元1598年)五月初九日。據此,公終年與三世祖允熙公生年明顯不合常理,也應為祖上某時期記載有誤,故也只能作懸疑處理(現我族永思堂隆萬公神主函內沒有有關生卒年月記載)。
支分馬滘 派衍鴻江 祖出大港
公元一五六四年———一五七〇年(明嘉靖———隆慶年間),饒平大港(現饒平縣東界區所城鴻江鄉鴻南管區,亦稱大巷)漁民之子燕山公,攜妻帶子,輾轉來到偏僻的海濱之隅———馬滘安家創業,從此創下了一個繁榮的家族。
據饒平大港永思堂記載,大港楊氏鴻江弘農家族,始創於南宋,距今已七百多年。開基始祖清江公,生於宋甯宗嘉定十三年(庚辰年,公元一二二〇)正月十二日,終於元世祖十一年(公元一二九〇),享年七十一歲。
大港楊氏太始祖大成公(生年不詳,卒于宋理宗寶慶三年,即公元一二二七年),字子集,號梅月,諡憲。原籍河南省光州固始縣方集鎮方集村八角井人。十九歲入太學,由太學生、理學任秀州司理參軍。不阿權貴,力主抗金,觸忤當朝秦檜、湯思遲等權奸。為避追捕,南遷梅洲(福建省詔安縣),於漸山之陽修石榴洞,建石屏書院,著書講學,壽逾期頤。大成公著述甚豐,以詩聞名,有《梅月詩卷》留世,為“漸山七賢”之一。公生五子,長奮龍、次應龍、三興龍、四見龍、五乘龍。
據大港《楊氏永思堂世系、衍派、輩序簡譜》記載,興龍公(生卒年不詳)“徙居大港,生子清江”,為大港楊氏始祖。
我祖燕山公系清江公之第十二世孫。2009年初發現的我族先光耀公(第十一世孫,號植庭,約生於1878年,終於1946年)所遺手寫本關於我族淵源記載稱:“燕山公乃大港清江公第三子號基趾公之後也。吾清江公之先祖原系福建省詔安縣梅洲鄉人。身居進士,仕宋曆官學究,時因宋元易朝之亂,故徙居大港”(見附圖)。燕山公之父我緝公,共育五兒,分別為吉宇、達宇、召順、丹成和燕山。燕山公排行第五,當地人稱為五叔公。公自幼聰穎,於贛州學易,精通地理。及後葬父于當地下寮埭鳳地号称“欹翅鳳”,公孰知该墓地虽荫益昆仲,但對己不利,遂攜眷遠走他鄉。時年為明嘉靖至隆年間(公元一五六四———一五七〇),亦即公四十歲前後。
大港楊氏始祖清江公至我祖燕山公的世系是:
一世清江公(生五子:承統、松岡、基趾、四子名佚、九七)———二世九七公(生二子:居仕、新厝)———三世居仕公(生一子:勖學)———四世勖學公(生二子:剛烈、次佚)———五世剛烈公(生三子:肅雍、樂圃、林泉)———六世肅雍公(生三子:默庵、次不明、巨川)———七世默庵公(生二子:侃軒、居叟)———八世侃軒公(生二子:嘉歡、俗稱二王爺叔公)———九世嘉歡公(生二子:紹齋、次佚)———十世紹齋公(生二子:我緝、次子出祖潮坑)———十一世我緝公(生五子:吉宇、達宇、召順、丹成、五叔公出祖潮陽馬滘)———十二世燕山公(即五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