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洋淇沟内杨氏族修谱

洋淇沟内杨氏族修谱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5-01-23 20:14:00  阅读7879次


洋淇沟内杨氏族修谱


(云岫公、杨时(龟山))后裔


本书参考东方出版社中华姓氏通史200012月第一版


广东省丰顺县修谱组:杨氏家谱1989年杨猛虎编辑
2006
318

   
没有姓氏的人,这地球上有没有?也许有,但他()总有个称谓,或叫“无名氏”。这称谓与“无名氏”,便是他()的姓氏。
姓氏不只是私人的事,亦不只是家庭的事 姓氏是一种文化,它关系我们的历史与血脉。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我们的生命之所由来,从而打开久郁心中的大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自己肉体、心灵、心理之血脉传承,从而使自己不致于太昧于自己之短暂人生。“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 “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通过姓氏,多能知道古代社会的姓氏也曾有高低贵贱之别。“氏”曾经为贵族所独有,丢“氏”即是丢贵族之地位,故“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有“氏”者贵,无“氏”者贱,这在古代是常理 据说三代以前,有贵族身份的男子是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的,只有妇人称“姓”。至于“庶人”,当然无“氏”,故只称“名”。
   
通过姓氏,我们能知道何人之间不能通婚。同姓是一道门槛,我们的祖先三千年前就已规定,所有的男女均不能跨越这道门槛,而走进婚姻的殿堂。但“同姓不婚”不是“同氏不婚”,若谓“氏”重在“别贵贱”,“姓”则重在“明婚姻”:“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氏”可改变,而“姓”则是不可变的。至秦汉,“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姓”、“氏”是中国先人的伟大发明,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它。“姓者,生也”,“因生赐姓”,这是血缘传承的标志 “氏”者,旁支别属也,“胙土命氏”,这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姓”重血统,而“氏”重地域 一纵坐标,一横坐标。两者交叉,便把每个人固定在了唯一的靶心上,给后人回溯历史,提供了无上的方便。“姓”、“氏”合流以后,“氏”升为“姓”,“姓”、“氏”都站到了表示血统的那一边。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地望”,再次建立起地域、身份之坐标。这纵横坐标的发明,是一项伟大的发明,真可誉为“第五大发明”。要知道,多数欧美国家迟至中世纪中期才开始采用姓氏制度,而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亦至10世纪左右才相继使用姓氏,日本更迟至1870(明治三年)才准许百姓取名。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制度的国家。 “姓”、“氏”而外,中国人又发明了“名”。“名”是用来区别同“姓”、同“氏”中之不同个体的。“姓”、“氏”、“名”之外,中国人又发明了“字”。“字”是从“名”孳乳发展出来的另外的“名”。 “姓”、“氏”、“名”、“字”之外,中国人更发明了“号”。这“号”的发明,恰表现了中国先人秩序中求活络、强制中求自


-2-


由的“灵活精神”。“号”的精神是自由,取法灵活,不受限制。“号”可以说是“姓氏文化”中的一包调味剂,常常叫人回味无穷。


由姓氏而家庭,由家庭而家族,由家族而家族文化与家族精神。一姓有一姓之个性,传统所养,基因所逼,个体很难逃脱其规律。或帝王气不足,或侧重政治、军事,或“五世六公”、“九代封侯”,或“数世科名,门第清华”,或专心于一门而成工商世家、书画世家、医药世家……。家族文化乃是中华文化之缩影,在家族文化里,吾人既可读到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又可读到祖先之生存状态、处世心境、价值观念,更可读到吾土吾民之悲欢离合、之生灭盛衰、之死去活来……
   
寻根门祖,姓氏通史细说来龙去脉,认祖归宗,天下华人皆是龙的传人。
   
杨姓的根在古柏苍郁的陕西桥山,与浩荡的姬水相伴 杨姓得姓始于周,“桐叶封弟”这一美丽的传说,造就了一个诸侯王,也造就了杨姓。
第一章 木本水源寻初祖


杨姓之根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桥山、姬水间


杨氏的根在古柏苍郁的桥山之巅 杨氏的源在浩荡潆洄的姬水之端 杨氏的初祖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CA%BC%D7%E6">始祖——黄帝轩辕。历经夏商至周初,由姬姓衍生而成的杨姓,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几乎像所有的姓氏一样,杨姓的始祖也可溯源到黄帝。


-3-


让我们拨开远古历史的烟尘,去接近杨氏远祖黄帝吧! 在福建漳州杨氏族谱(下称《漳州谱》等上千种杨氏家牒(宗谱、族谱)的卷首,一般都列有周武王前的《古代公谱世系图()》,也可以说是“杨氏初祖”的图系,以说明杨氏发展的源流和脉络。其图有的列出28代,有的列出21代(包括唐叔虞)或20代不等。《漳州谱》则列有28代(见世系表1),并对多数代作了简要说明。现摘录如下:


1世,黄帝:


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官运亨通,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四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熊熊大火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 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 三妃彤鱼氏,生辉及夷彭 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十六人而已 已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娃。八月既望,帝崩,葬桥山,在位百年,年百十一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


名挚,黄帝次子。母嫘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八十四年前,寿一百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虫乔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虫乔 极:


玄嚣子,未即位,生子俊嗣位,是为帝喾。

4
世,帝喾高辛氏:


虫乔 极子名俊,生而祥灵,年十五,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阳氏为辅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毫。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嫄,与帝礼祀上帝面生稷 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 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 娵訾氏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
世,后稷:


名弃,母邵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嫄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楘玺立。



6
世,楘玺:


 


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
世,叔望:


楘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
世,不窟:


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
世,鞠:不


窟子,生子曰公刘。



10
世,公刘:


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

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
世,庆节:


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
世,皇朴:


庆节子,嗣位豳国。生子弗差。



13
世,弗差:


皇朴子,嗣位豳国。



14
世,毁喻:


弗差子,嗣位豳国。



15
世,公非:


毁喻子,嗣位豳国。



16
世,辟方:


公非子,嗣位豳国。



17
世,高圉:


辟方子,嗣位豳国。



18
世,侯侔:


高圉子,嗣位豳国。



19
世,亚圉:


侯侔子,嗣位豳国。



20
世,云都:


亚圉子,嗣位豳国。



21
世,太公:


云都子,嗣位豳国。



22
世,组绀:


太公子,嗣位豳国。



23
世,诸 :


组绀子,嗣位豳国。



24
世,公叔祖:


诸 子,嗣位豳国。



25
世,古公亶父:


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戌狄攻扰,遂去豳渡沮漆,逾梁山,止于岐山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岐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曰虞伸 其妃太差,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二子虞伸,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历立,是为王季。



26
世,季历:


古公三子,修古公遗道,笃于仁义,诸侯顺之。王季卒,葬鄂县之南山,寿98岁,子昌立,是为西伯(文王)



27
世,文王昌:


季历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诚一端庄,维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圣瑞,及长,受殷纣命,为诸侯领袖,得专征伐,称西伯。尊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以此士多归之,诸侯响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羑里,后6年自歧下,迁都于丰邑,7年而崩,寿97岁,谥为文王。葬在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原上(今陕西省咸阳西北18里处,有周文王陵),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28
世,武王发:


文王太子。商纣五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发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奭、毕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绪业。时纣王无道,以姜尚为师,遂率戌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000人,以东伐纣。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孟津,诸侯咸会,陈师牧野。商纣闻武王来,亦发兵70万人拒武王。武王使帅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太公卒,驰于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心。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不战以归,武王驰之,纣兵皆岸畔。纣走,登鹿台自焚而死。于是诸武尊武王为天子,十有九年十二月,王有疾,后崩,寿93岁。葬在雍州万年县西南28里毕原上。太子诵立,是为成王。




“人文初祖”的黄帝,又是姬姓的始祖,杨姓由玄嚣这一支派传递而来,而玄嚣正是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才成为杨姓的第2世。
黄帝,姓姬,一说姓公孙,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约4000多年(或5000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与炎帝并提。传说活到111岁,死于荆山(今河南灵宝县阌乡镇南,又名覆釜山)南面,葬于上郡桥山,即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北的桥山上。如今轩辕庙大殿门额上悬挂的“人文初祖”四字大匾,闪闪发光,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开端。“人文初祖”黄帝的身世,《史记• 五帝本纪》是这样介绍的: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氏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咸来宾从。而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 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 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1986
年,台湾出版的《高雄市董杨宗亲会纪念特刊》(下称《特刊》)中就刊有“始祖黄帝神像”,并在《像赞》中引证《史记》等古籍的话说:“始祖黄帝,姬姓(亦姓公孙),名轩辕,有熊国君。其先出自少典,母曰附宝,至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生帝于寿后,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端,故史称‘生而神灵’。其初都于涿鹿。帝榆罔不能治天下,人民涂炭,黄帝乃修德振兵,战榆罔于阪泉,诛尤于涿鹿,而后安天下,诸侯拥立为天子。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县),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海,登丸山及岱宗(泰山),西至空同(甘肃平凉县西),登鸡头,南至江,登熊湘(湖南益阳县),北逐荤粥(匈奴),合符釜山,遂建立中华万世之基业……”。由此可见,追寻黄帝为杨姓始祖,海峡两岸及侨居国外的杨姓宗亲都是认同的。
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四语》中胥臣解释说:“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唯青阳与夷鼓同已姓。”据史书记载,黄帝本从少典姓公孙,但由于他的氏族长期居住在姬水流域(在今陕西北部),氏族强大独立后改姓为姬。由此,黄帝便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姓姬的人,因而也成为后世所有姬姓的始祖。
据传说,黄帝娶了四位贤淑的夫人,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元妃为西陵氏之女,曰螺祖,她能干异常,领导妇女植桑养蚕,缝制衣服,一生非常辛劳。她生有昌意、玄嚣、龙苗三个儿子。其中只有昌意和玄嚣才继承了黄帝的本姓——姬。杨姓即从玄嚣这一支派传递而来。因此,杨姓家谱皆以玄嚣为杨氏第二世。


姬姓至周朝发展到了鼎盛地步,杨姓开始崭露头角


玄嚣,史书记载与家谱有异。家谱中的玄嚣为五帝之一的少昊,名挚,号金天氏,又号穷桑氏、青阳氏。传说活到100岁,在位84年。死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县),葬于云阳山(今山东省曲阜县西南),如今曲阜县还保存有少昊庙。而史书中的玄嚣为少昊之父。少昊是传说中继太昊而起的古代东夷族首领。他的部落以鸟为图腾,作官名。最大的官称凤凰,掌管刑罚的官叫鹰,执掌兵权的官叫鹫并设有农正、工正的官职,分别管理农业和手工业。这个部落分成24个氏族,以奄为中心,活动于今山东半岛,称为“少昊之国”。《淮南子• 时则篇》载:少昊后来留下一个儿子句芒,作为太昊伏義氏的助手,带着另一个儿子蓐收,去到西方,作了西方的天帝,管辖着从昆仑流沙一直到“三危之国”(今甘肃省敦煌县)12000里的地域。少昊住在长留山上,察看西沉的太阳反射到东方的光辉是否正常,以观测天象 蓐收住在附近的泑山上,也从事着类似的差事。《山海经• 西次三经》也说,落日西沉,气象辽阔壮观,晚霞映红半边青天,所以,少昊又称圆神,蓐收又称红光。少昊死后,他的子孙从山东半岛向江淮流域发展。春秋时期的郯国(今山东郯城县)和周朝帝族,都是他的直接后裔。



许多年后,黄帝的姬姓氏族沉着北洛河南下,经过大荔、朝邑、韩城一带,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沿着中条山、太行山向东而去,经过山西的永济、霍县、洪洞、芮城、新绛、临汾、河津,到达今天的北京附近。有的继续迁徙,南下,向河南的陕县、许昌进发。故《左传》说:“虞、虢、焦、滑、霍、杨、魏、皆属姬姓。”从这些姓氏分布的地理情况看,都是黄帝的子孙。史料研究和考古证明,黄帝部落应当发端于黄土高原。黄帝的后代从高原上走出来以后,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商周时代使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到了周期,姬姓势力发展到了当时的鼎盛地步,杨姓也就开始崭露头角。
黄帝陵被命名为“天下第一陵”的由来及其概貌
“黄帝崩,葬桥山。”(《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的坟墓就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
桥山,这块中华民族葬祖坟的“风水宝地”,座落在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上。在北中国大地上,有一条逶迤千里、奇异险峻的山脉,叫子午岭,它是昆仑山的一条余脉。黄帝之后的秦始皇赢政,曾在这里削山填谷,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这子午山脊,修筑了一条堪与万里长城齐名的直达边塞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秦直道。秦始皇几次出巡北方,就是走的这条道路。秦直道的各种传说,令今人对子午岭又增加了几分神秘与敬畏之意。桥山正是与子午岭成九十度直角向黄土高原伸出的一支支脉。在天地一色的黄色中,平空拱起一条桥状物,且绿茵葱葱覆盖着一支山脉,那景象委实奇异,故该山因其壮而得名,号曰桥山。1961年国务院将桥山之巅的黄帝陵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定为古墓葬第一号,故称“天下第一陵”。
陵区三面环山,沮河流绕,形如八卦,气势非凡。陵墓处于577公顷的8万株古柏包围之中,郁郁葱葱,景象万千。土冢面向东南,高3.6米,周长约48米,冢前立有“桥山龙驭”碑。陵前有祭亭,亭中立有郭沫若题书“黄帝陵”三个大字的石碑。整个陵墓庄严肃穆,往那里一站敬慕始祖的思潮油然而生,为中华民族有这样的一位祖先而感到骄傲、自豪。不仅笔者见此景生情,就是千百年来,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来到“文武百官,到此下马”的石碑前,都不由得放轻了脚步,虔诚叩拜,恭恭敬敬,惟恐惊醒了那陵寝里的伟大灵魂。在大厅里见到的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祭祖碑,及碑廊里留下的许许多多碑石,就是炎黄子孙谒拜黄陵、尊祖敬祖情感的佐证。
黄帝陵寝所在地的桥山东南麓,有座轩辕庙,相传为汉代所建。庙院呈长方形,长139.8米,宽83.3米,总面积17.3亩。庙的中轴线上有门,过亭、碑亭和大殿。大殿门额上悬挂着“人文初祖”的四字大匾。所谓“人文初祖”,是指黄帝打败 尤、统一各部落之后,结束了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社会。大殿中间是巨大的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上书“轩辕黄帝之位”。牌位后边供放着线型石雕的全身黄帝像。石料呈墨玉色,高3.9米,宽3.3米,重11吨。石浮雕画面中的黄帝雕像沉稳站立,步履向东,又回首望西,招臂扬手,冠带简朴,神情专注,举止亲切,给人以庄严而伟大的感觉。
黄帝手植柏被称作“世界柏树之父”
走进轩辕庙的庙门,左边即是闻名中外的“黄帝手植柏”。
周围用铁栏杆环绕。这棵古柏,苍翠挺拔,树干略朝南倾斜。树高19米,胸径11米,实为群柏之冠。当地有谚语说:“七楼八拃半,圪里圪瘩不上算”。这就是说,7个人手拉手抱不严,还剩8扎多。据说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柏树,距今约有5000多年。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桥山观赏“黄帝手植柏”。他们把这棵古柏定名为“世界柏树之父”。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杨姓“木本水源”的神圣象征物。故此后人有诗曰:
七楼八拃半,巍哉柏之冠。 世传远祖植,悠悠五千年。


钢枝挺铁骨,铁甲敌炎寒。 霹雳难摧志,风高无媚颜。


阅尽兴衰事,从容向长天。 神州衍斯种,世代泽绵绵。
正因为如此,有成千上万的祭陵子孙,站在这棵“世界柏树之父”的面前,不知抒发了多少感慨!
桥山脚下有一条河,河名叫沮河。相传沮河原名叫“祖河”,黄帝乘龙升天时,人们不舍,有人抓住黄帝衣角,有人抱着黄帝靴子,还有人抓住巨龙胡须,哭声惊天动地,臣民们的泪水洒湿了地面,流入了祖河。《水经注》作者在写书时,把祖河的“祖”字改成“沮”字,意思是“沮河”的水是由黄帝臣民们的眼泪形成。为了永远怀念黄帝的功德,“祖”字从此改成了“沮”字。
据说,用沮河水洗过眼睛,永远不害眼病。
在杨姓宗谱中,还记载着从后稷起至西周武王止的20余代杨姓先人业绩,其中有的是以史诗作为证据来记载的,有它的可信度。这种史诗指的是《诗经•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诗章。这组诗系统地追述了姬姓祖先的萌生、发展以至最后灭商建立周国的全过程。德配天地的始祖母姜嫄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而怀胎生了后稷。杨姓的第4代祖先帝喾,是个很有作为的部落酋长,据传是炎黄联盟的重要首领。帝喾的祖父为少昊,父为娇极,与颛顼是近亲。15岁时就辅佐颛顼,被封于辛(今地不可考),并立为族子。他所领导的部落由8个代族组成。30岁时成为首领,迁居毫(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又名殷,也名尸乡。这时,曾与颛顼争帝位而失败的炎帝后裔共工,又试图争夺首领地位,经过激战,帝喾也击败了共工,从而巩固了炎黄联盟的首领地位。《大戴礼• 五帝注》说,帝喾能够“春夏乘龙,秋冬乘马”,能召来凤鸟天雀跳舞。他把两个整天互相打架的儿子派去掌管商星和参星,后来又将他俩变成了两颗小星,让他们各自东出西没,永不见面。这个帝喾操纵星辰的传说,反映了那时已能掌握简单的观察时间和节气的方法,以指导农业生产。
帝喾也和始祖黄帝一样有4个妃子。元妃为炎帝后裔有邵氏女,名曰姜嫄,是一位德配天地的伟大女姓。传说她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而怀胎生了后稷。《诗经》中有两篇描写和歌颂她的
史诗:一是《鲁颂• 閟宫》 二是《大雅• 生民》。



《閟宫》分9章。其首章云:“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译成白话诗为:“宫庙关闭极清静,屋既广大材密紧。赫赫显著的姜嫄,德行不邪而贞正。上帝依靠她子孙,任何灾难没发生。怀胎期满不迟缓,于是就把后稷生……”
《生民》分8章。其1.2章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灾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译成白话诗为:“开初周族的起源,是由有邵氏姜嫄。怎样生下那周人?能够祭祀敬神诚。因此不无那子嗣!欣然践帝足拇指。拇指本是别居而独处,怀胎震动可严肃。生后抚养又提携,是周祖先叫后稷 ”“足足十月把孕怀,头生容易如羊胎。不裂胎衣不难产,母体无灾又无害。这样显示那异灵,足践拇印帝不宁。只因不安来祭祀,居然无恙生儿子。”
杨氏第5代祖先是农神后稷
《生民》一诗十分详尽地描述了杨姓5代祖先(亦即周人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开创农业,以及在邵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建立家业的历史,充满了姬姓人的自豪感。特别是首三章关于后稷诞生的描写,带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后稷之母姜嫄因践踩了天帝的足迹而怀孕。后来,临产又非常顺利。后稷出生后,姜嫄认为不详而将他抛弃。把他抛在小巷里,牛羊前来爱护他。把他抛在树林里,樵夫砍柴救了他 把他抛在寒冰上,大鸟展翅暧着他。等到大鸟一飞走,后稷呱呱哭出口。声音又长又很大,声满路途人惊诧!姜嫄得知后,以为这是天神的旨意,不得违抗,便将婴儿抱回抚养,并取名为“弃”。
果然,后稷有惊人的智慧和本领。他悟性好,会种庄稼,终于以一个农业开创者的身份成为氏族领袖。后稷刚刚会爬行,知识智慧即发生。就去自己找口食,栽种大豆很认真。大豆豆荚大又长,禾苗美好列成行。麻麦长得极茂密,累累瓜果嫩又黄 后稷学会种庄稼,观地择土有方法。拔去茂密串根草,种上良种十分好。这样发芽这包苞,这样壮芽这长苗。这样抽茎这出穗,这样坚硬这样肥。这样垂头这饱实,封到有邵立家室 良种乃是上天降,是秬是秠酿酒香。是糜赤苗是芑白,遍种秬秠长得旺。于是收获用亩计,遍种赤糜和白芑。于是手抱或背背,回家开始把神祭。
后稷的这种治农本领得到了尧帝的赏识,被推荐给舜作掌管农业的稷官,封在邵,因而史书上称他为“后稷”,被后世尊为农神。至今,在渭河流域附近供奉着的农神,有四五尺高的大脑袋,却无身躯,俗称“大老爷”,又称“后稷头”。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史料证明,姬姓部落最早活动的地区,在现在的陕西省武功县一带。
杨氏的第10代祖先是致力农桑的公刘公刘是个执掌姬族的诚实忠厚的族长。他勤劳勇敢,摒除懒惰,致力农桑耕织,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大雅• 公刘》用六首迭章诗称赞他: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场乃疆,乃积乃仓。乃裹 侯粮,于橐于囊。恩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山献,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是庐旅。于斯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浓,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即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君三单。度其显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邠居允荒。
笃公刘,于邠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乃密,黄鞫之即。
译成白话诗为:
诚实忠厚的公刘,不能住居图安康。就划地界就修疆,就理露囤就清仓。就把干粮包裹好,


装进小袋和大囊。显现光辉沐人民,弓箭张设把敌防。执着干戈与斧钺,开始启程向前方。
诚实忠厚的公刘,于是察看这平原,既是富庶又荣繁。即顺民情心宽,没有人怨没长叹。


往前登上那小山,往下又走到平地。他佩带的是哪般?是有美玉和宝石,玉饰刀鞘挂腰间。
诚实忠厚的公刘,去看上百的泉流。看那广宽平原后,就登南面那山丘,就见可居的京地,在那京师野地头。于是居其所当居,于是寄其所当寄。于是言其所当言,于是语其所当语。
诚实忠厚的公刘,这样于京住下后,随从群臣威仪盛,使设席位把几留。登上席位靠着几,就祭猪神把神求。牢中捉豕做嘉肴,酌酒用那匏瓜瓢。给予大家吃和饮,做长做君众人朝。
诚实忠厚的公刘,土地既广又很长,测定日影在山冈,勘察南北和阴阳,又看流泉的方向。轮流当兵三军旺。量好那些低平地,整治田土好种粮。测量西山夕照处,邠地真好大又广。
诚实忠厚的公刘,在邠地要建这宫室。横涉渭河把工施,采取厉石和锻石。宫室修好理田野,人口增多物丰实。夹着皇涧是住宅,顺着过涧往上辟,众人居住就安定,住在水涯河湾侧。
公刘在邠地发现了“京”这块好地方,于是就在这里安营扎寨,把姬姓周人安置下来,从此结束了姬姓周人的游牧生活。周人在“京”定居后,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一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史记• 周本纪》对此也作了一番描述:“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我徙而归焉!”
杨姓第25代祖先古公亶父作为周王朝的奠基人,造就了文王、武王这样的贤明天子
杨姓25代古公亶父,不但继承了前祖后稷、公刘的事业,而且还有所发扬光大。他为避开狄人攻扰,遂率领邠人南迁到期了岐山山麓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建立了新的诸侯国。
因为地处周原,故姬族从此称周人,建立的国家称周王国,古公 亶父称周太王,尔后开启了西周文武之盛,奠定了周王朝800年的帝王基业。
古公亶父经营周原的历史功绩
著称于世的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距今西安市200华里。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开河,东侧有漆水河。从广义的范围讲,周原包括凤翔、岐山、扶风、武功四县的大部分地区,兼有宝鸡、眉县、乾县三县的小部分地区,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岐山山脉绵亘东西,以西北诸峰为最高,山麓的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是周原北面的天然屏障。一般习惯所说的岐山,是指岐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箭括岭而言,这是岐山山脉中两个最高的峰,因而峰对峙,故名岐山。
古公亶父为何由邠迁居周原呢?有一段饶风有趣的传说。唐孔颖达疏《诗经• 绵》篇引《庄子》与《吕氏春秋》说:“太王亶父居分,狄我攻之,与之珠玉而不肯,狄人之求者土地也。太王子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请免吾乎?为吾臣与狄人臣,奚以异也!吾闻之,不以所养害所养。’杖策而去,人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又《尚书大传• 略说下》云:“狄人将攻,太王亶父召耆老而问焉,曰:‘狄何欲?’耆老对曰:‘欲将菽粟财货!’太王亶父曰:‘与之!’每与而攻不免,太王亶父属耆老而问焉,曰:‘狄人又何欲乎?’耆老对曰:‘又欲土地!’太王亶父曰:‘与之!’耆老曰:‘君不为社稷乎?’太王亶父曰:‘社稷所以为民也,不可以所为民亡民也!’耆老对曰:‘君纵不为社稷,不为宗庙乎?’太王亶父曰:‘宗庙,吾私也,不可以私害民!’遂杖策而去,过梁山,邑岐山,周人束修奔而从之者三千乘,一止而成三千户之邑。”
古公定居岐山后,在改革的基础上,征得商王朝的认可,建立了新的周王国。据《竹书纪年》记载:“(商王)武乙六年,分迁岐周。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古公这段艰苦创业的历史,亦在《诗经• 绵》里反映得很详尽。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
周文王,名姬昌,生卒年不详,杨姓尊之为第27世祖。商纣王时封为西伯,又称昌伯。《帝王世纪》说他龙颜虎肩,身长10尺,胸有4乳。他少年时参加农牧劳动,能关心民间疾苦。任西伯后礼贤下士,宽厚待人,深得民心,许多贤人皆纷纷投奔于他。纣王见他的势力越来越强,怕他造反,就找借口把他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西北,遗址犹存)。姬昌镇定自若,毫无怨恨的表示,借以赢得纣王的宽恕。他为了消遣,便在狱中潜心研究八卦,演化成64爻,穷探天下之理,成为中国的第一部经书《周易》,故有“文王囚羑里而演《周易》”之说。他还在狱中发明了七弦琴,创作了一首名为《拘幽操》的琴曲,经常弹奏,以散忧心。他的臣下为了使他获释,搜罗了许多美女、珍宝、名马,由散宜生进献纣王,纣王见之喜逐颜开,又见姬昌在狱中无
怨言,就释放了他,仍任西伯,为周族首领。姬昌出狱后,决心使周族强盛起来,攻灭商纣。为了扩充势力,寻找得力参谋,便着意寻访能统筹全局的文武全才之士。有一次,他外出游猎,正在渭水支流番溪畔遇着一老者,见他须发斑白,年纪80开外,全神贯注地在钓鱼。奇怪的是老人的鱼钩是直的,嘴里还念念有词:“愿者上钩,愿者上钩!”他好奇地上前去与老人攀谈。老人竟上明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天下大势,胸怀大志,是位难得的文武全才。姬昌大为兴奋,就请他一起回都,商谈天下大事,拜为国师,又升为国相,总理政治和军事。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又称姜尚、吕尚、吕望,人们尊称为姜太公。
在姜子牙的筹划下,周族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提倡礼义,做到国泰民安,兵强马壮。然后,击败犬戎、密须等部族,攻灭黎(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南)、邗(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崇(今河南省嵩县北)等商纣的帮凶 在崇建立丰邑都,以便于向商进攻。姬昌晚年的时候已经取得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西至今陕西、甘肃一带,东北至今山西黎城,东到今河南沁阳,南达长江、汉水、汝水流域,对商都朝歌已经形成了进逼之势,为攻灭商朝奠定了基础。
正当准备灭商时,姬昌得了大病。他自知不行了,叫来儿子姬发,叮嘱了他三句话,第一句是“看见好事,不要懒散,要赶紧去做” 第二句是“时机来了,不犹豫不决,要赶忙抓住” 第三句是“看见坏事,要赶快避开,别去做”。几天后他就崩驾了。
逝世后,被追尊庙号为文王。
周成王不忘诺言,剪桐叶而封弟,开始了周王朝三次封杨的先例 其后,周康王、周宣王和周安王三次封杨为侯。
第二章 杨姓被封始于周代
据谱牒学家及杨姓后裔研究,杨氏得姓于西周,从周成王姬诵“剪桐封弟”时开始。其后杨姓曾三次受封:一是周康王六年戊辰(前1073年),姬钊封堂弟姬杼为杨侯,世称杨侯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以杨为氏,故姬杼为杨氏肇姓始祖 二是周宣王十九年壬辰(前809年),姬静再封少子尚父,即杨氏第8世祖杨涧为杨侯 三是周安王五年甲申(前397年),姬骄又封杨伯侨为杨侯,即所谓“周朝三封杨侯国之谓也!”
“桐叶封弟”这个美丽的故事玉成了一个诸侯王
这是杨氏得姓的前奏曲。多数杨姓族谱在追寻杨氏始祖时,把从黄帝至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宝为一个大的阶段,并以叔虞为第29世祖,据史载,周成王姬诵继位时,年仅13岁,由著名政治家叔父姬旦摄理政事,安定了大局。7年后,他才亲政,继续大封诸侯,以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建立起以周王室为主干的宗法制度。他先后分封诸侯71国,包括姬姓的55国。如晋、楚、宋、卫四大诸侯就是在成王时封的。
晋,为姬姓,封侯爵。开国之君第武王少子叔虞,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西南部。
《史记• 晋世家》载:“唐有乱,周公灭唐。成王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王圭(把桐叶剪为封诸侯的文书)与叔虞,曰:‘与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戏之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系尧之故墟,因曰唐侯,史称唐叔虞。其世系如下列(参看《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姬杼首封杨侯及其世系
湖南城步县的杨氏族谱(简称《城步谱》)、广东的梅州杨氏族谱(简称《梅州谱》)和湖南望城的卯田杨氏族谱(简称《卯田谱》)认定杨氏受姓之始祖为杼公。杨杼世系的详细情况刊列如后:
1
世,杨杼(姬杼):周武王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之弟。《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生于周成王二十年丙辰(1085)七月十一日子时(均为夏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杨侯,食采于杨国,始以杨为姓。座、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999)四月初八日丑时,寿86岁,谥忠廉。葬于弘农西门外,金龟形,乾山巽向。在《卯田谱》中,除载有杼公画像外,还有鼻祖杼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B9%AB%C4%B9">公墓图。图记云:
杨杼墓 在陕西弘农县,龙远勿述,经西源毕,横开大帐,中抽降脉,闪跃连断,撒落平洋,结金龟上水一局,穴情精巧,泾渭二水,夹流南北,二山排列,大帐包裹罗城,城旬尖贺秀峰如画。兹依旧牒恭录,俾各房子孙咸知鼻祖邱墓之所在。
配姒氏,生于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不详)诰封贞静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
,杨伯沃:生于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月初三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寿92岁,谥勤简。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于周康王二十六年已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时,寿89岁,诰封专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
,杨庚: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时,袭杨侯,官拜中卿大夫。卒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时,寿68岁,谥闵惠。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贲氏,生于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时,卒于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岁76岁(原文有误,应为69)。葬同夫山。生子三:文、亶、亭。
4
,杨文: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时,寿86岁,谥青勤。葬山东城南门外,虎形,同父处。
配山氏,生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时,卒于周孝王二十三年已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69岁,谥端庄夫人。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
,杨昭武:生于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时,袭杨侯,卒于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时,寿73岁(原文有误,应为63),谥密察。葬山东武昌府东门外同母处。
配宣氏,生于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时,寿85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


6,杨康:生于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时,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于周夷王三十三年已巳(前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64岁,谥威烈。葬古圹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于周懿王五年已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时,卒于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寿73岁,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绍甲。


7,杨绍甲:(箕子六世孙),生于周夷王元年丁酉(前924年)正月二十日戌时,官礼部尚书,聘为上卿,封侯爵,周宣王元年甲戌(前827年),敕命肇封为大太祖杨侯。卒于共和元年庚申(前841年)四月十八日酉时,寿83岁,谥孝善。葬山东乐陵南门外南,蛇出洞形,辛山乙向。赞曰: 恩锡九重,缵祀承宗,心怀箕子,孝格苍穹。
配凤氏,生于周夷王五年辛丑(前919年)二月初一日亥时,卒于周厉王二十年壬寅(前858年)四月十五日酉时,寿61岁,
封慈善夫人。葬同夫山。养子涧。
尚父杨涧再封杨侯及其世系
据《卯田谱• 旧序》载:“粤稽我杨氏鼻祖,系出姬姓叔虞之后裔也。自周康王六年戊辰岁,肇封叔虞之子讳杼为杨侯大夫,即以杨为氏焉。传至六世康公被乱所害。宣王元年甲戌,聘箕子六杨孙讳绍甲,以祀其先,不数年,报国阵亡。王不忍绝其祀,不得已命五子讳涧再封杨侯,以承其祧。”这就是史书中所记的“周宣王少子名尚父,封于杨邑(在今湖北省襄阳一带),号称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见《广韵》)。”
8
,杨涧:绍甲养子,字尚父,生于周厉王十三年乙未(前863年)六月十八日卯时。周宣王姬静十九年壬辰(前809年)敕命再封为太祖杨侯(一说为周宣王二年),事父至孝。卒于周宣王二十五年戊戌(前803年)八月十五日卯时,寿61岁,谥忠孝。葬南京西门外黄鳅形,乾山巽向。赞曰: 赋性坚忠,螟负孝纯,螽瓞绵报,振蛰有伦。
配伊氏、祁氏。伊氏生于周厉王十五年丁酉(前864年)八月初八日丑时,卒于周宣王四十年癸丑(788年)五月初八戌时,寿76岁,谥敬戒夫人。葬同夫山。
生子五:寅、具、其、见、舆。
9
,杨其:生于周共和三年壬戌(前839年)三月初四日子时,袭侯爵,卒于周幽王五年甲子(前777年)二月初八日未时,寿62岁,谥明睿。葬山东乐陵南门外南,蛇出洞形,辛山乙向。
配史氏,生于周共和三年壬戌(前839年)五月二十日寅时,卒于周幽王五年甲子(前777年)十二月二十日卯时,寿62岁,封贞静夫人。葬南京东门外,虎形。生子二:丙宏、丁宏。
10
,杨丁宏:生子周宣王九年壬午(前819年)正月初一日戌时,官晋中大夫,卒于周平王三十年庚子(前741年)九月十二日未时,寿78岁,谥庄敬。葬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配仲孙氏,生于周宣王十年癸未(前818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卒于周平王二十一年辛卯(前750年)十月二十五日未时,寿68岁,谥真静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岑。
11
,杨岑:生于周宣王二十九年壬寅(前799年)五月初四日戌时,官晋上卿大夫,卒于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前726年)九月十六日卯时,寿73岁,谥威严。葬南京北门外,虎形,庚山甲向。
配耿氏,生于周宣王三十年癸卯(前798年)六月初八日未时,卒于周平王四十五年乙卯(前783年)九月初四日戌时,谥贞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懿宣。
12
,杨懿宣:生子周幽王六年乙丑(前776年)正月十五日午时,官晋上卿大夫,京都御史,卒于周桓王十六年丁丑(前704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时。寿72岁,谥刚毅。葬南京北门外,虎形。
配裴氏,生于周幽王七年丙寅(前775年)七月十五日子时,卒于周桓王十八年已卯(前702年)四月十三日酉时,寿73岁,谥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来。
13
,杨来:生于周平王二十三年癸巳(前748年)九月初九日午时,官授国老,卒于周庄王十五年已亥(前683年)正月十五日寅时,寿66岁,谥优裕。葬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赞曰:国强势重,靡事烦忧,德隆道盛,养尊有余。
配航氏,生于周平王三十四年甲午(前747年)正月初三日午时,卒于周僖王三年壬寅(前679年)九月二十日午时,寿67岁,谥清静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惠。
14
,杨惠:又名徽,生于周桓王二年癸亥(前718年)八月十五日巳时,授大司马,官拜国老,卒于周襄王十三年壬午(前639年)十月初四日卯时,寿79岁,谥易直。葬山东富足坪,庚山甲向。
配项(亢)氏,生于周桓王三年甲子(前717年)七月二十日子时,卒于周襄王十五年甲申(前637年)八月十八卯时,寿80岁,谥敬威夫人,葬同夫山。生子泰聘。
15
,杨泰聘:一名泰晰,生于周庄王四年戊子(前693年)三月十八日子时,官楚丘(今河南滑县东)令,政简刑轻,民歌乐之。卒于周匡王五年癸丑(前608年)十一月十一日辰时,寿84岁,谥和厚。葬山东洋坡坪口,仙人骑鹤形,丑山未向。
配项(亢)氏,生于周庄王三年丁亥(694年)十月二十六日未时,卒于周襄王三十三年壬辰(前619年)二月十五日寅时,寿75时。葬同夫山。生子六:平温、平淑、平 、平英、平华、平芙。
16
,杨平芙:生于周惠王三年丁未(前674年)四月初六日丑时,为晋邑令,卒于周匡王五年癸丑(前608年)九月十六日,寿66岁,谥勤慎,葬南京城东,黄鳅形,申山寅向。
配富氏,生于周惠王三年丁未(前674年)十月十六日子时,卒于周定王元年乙卯(前611年)十一月十一日申时,寿63岁,谥贞肃夫人。葬同夫山。生子二:载、戴。
17
,杨戴:字锡富,以博学著称。生于周襄王元年庚午(前651年)五月二十六日寅时,授上卿大夫,卒于周简王八年癸未(前574年)四月二十日午时,寿77岁,谥文密。葬河南东门外,将军镇殿形,乾山巽向。
配汤(滑)氏,生于周襄王元年庚午(前651年)十一月十八日寅时,卒于周简王六年辛巳(前580年)三月十六日酉时,寿71岁,谥一品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盛石。
18
,杨盛石:生于周襄王二十三年壬辰(前629年)四月初九日丑时。于周灵王十年已亥(前562年)征为博士。卒于周景王十五年辛未卜先知前530年)二月初五日子时,寿101岁,谥文寿。葬河南东门外,乾山巽向。赞曰:
耄耋将颐,好学日西,书不负人,征旗必至。
配燕氏,生于周襄王二十三年壬辰(前629年)九月二十六日寅时,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庚子(前561年)庚子八月十八日巳时,寿68岁。葬同夫山。生子八:雅、乐、快、渠、悟、呈、欢、江。
19
,杨欢:生于周定王元年乙卯(前606年)六月初七日亥时,官周上大夫,授太师少保,卒于周景王十七年癸酉(前528年)八月初一日子时,寿78岁,谥庄敬,葬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配敖氏,生于周定王十一年乙丑(596)七月二十日巳时,寿68岁,谥一品慈善夫人。葬同夫山。生子三:孟洪、仲洪、季洪。
20
,杨季洪:生于周灵王七年丙申(565)十一月十二日辰时,袭侯爵,卒于周敬王十九年庚子(501)十二月十四日酉时,寿64岁,谥英敏。葬山东济东坪,虎形,乙山辛向。 配湛氏,生于周灵王七年丙申(565)十二月初八日巳时,卒于周敬王二十年辛丑(500)三月二十日辰时,寿65岁,谥一品英敏夫人。葬同夫山。生子东莲。
21
,杨东莲:生于周敬王八年已丑(512)四月初八日酉时,袭侯爵,卒于周考王六年丙午(435)十二月二十日卯时,寿77岁,谥英武。葬江西九龙潭九岭,鸦形,亥山巳向。
配绍()氏,生于周敬王十八年已亥(502)八月初八日丑时,卒于周考王十二年壬子(前429年)四月初四日酉时,寿73岁,赠一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定悼。
22
,杨定悼:生于周贞定王十四年丙戌(455)正月初二日午时,袭侯爵,卒于周安王十五年甲午(387)十二月二十四日酉时,寿68岁,谥清勤。葬山东乐陵南门外,牛形,丑山未向。
配公孙氏,生于周贞王二十八年庚子(前441年)三月初三日子时,卒于周显王二十一年癸酉(前348年)四月初六日丑时,寿93岁,赠一品清勤夫人。葬江西九龙山九岭,海螺形,丑山未向。生十五子,其中十四子在晋国内乱中被害。仅存第十三子伯侨以延续其后。
杨伯侨三封杨侯及其世系
关于伯侨三封杨侯之事,在杨姓家谱中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第一种是:杨定悼及其余十四子地晋国内乱中(指周安王十五年,晋孝公六年,即前387年)被强晋所杀,仅第十三子伯侨同母亲公孙氏,幸被家人古吉搭救,投靠晋国贤士大夫习。习为掩护其母子俩,与公孙氏拜为兄妹,习呼伯侨为外甥,曾改名文实。大夫习畏惧晋国六卿的强盛(当时正是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前夕),让伯侨母子归附周。周王(应指周安王)任命伯侨为中大夫。周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是为继杨杼而后的杨姓23世祖。
而第二种是:根据《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称伯侨为晋武公之子,晋献公诡诸之弟(献公是公元前676至前651年在位)。从杨杼算来为12代,两者之间的代数差距就很远了。两种记录之间的生卒年相差两至三百年。而这第二种记载又是以伯侨为第一世邕祖的。其原因姑置不论,现仍按第一种记载延续如后:
23
,杨伯侨(侨亦作桥):字文实,生于周安王五年甲申(前397年)七月十一日午时,卒于周慎靓王六年丙午(315)十二月十四日酉时,寿82岁。周王念杨氏历代功勋,敕命封为杨侯太祖,赠名硕公,谥贤敬,葬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配于氏,生于周安王十四年癸巳(前388年)八月二十五日丑时,卒于周慎靓王五年乙巳(前316年)十月十四日卯时,寿72岁,封一品敬贤夫人。葬同夫山。生子三:逊、近、述。
24
世,杨逊:字子谦,生于周显王十一年癸亥(前358年)六月初二日申时,袭侯爵,卒于周赧王五十五年辛丑(前260年)十二月三十日申时,寿98岁,敕封左卫将军。葬古岗,人形,丑山未向。
配姜氏,生于周显王十四年丙寅(前355年)三月十八日申时,卒于周赧王十八年甲子(前297年)十月二十日卯时,寿58岁,葬古龙潭,猫儿洗面形,甲山庚向。
继配曾氏,生于周显王十六年戊辰(前353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时,卒于周赧王二十一年丁卯(前294年)四月初八日酉时,寿57岁,葬古龙潭,猫儿洗面形,生子章。
25
,杨章:字道斐(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东周末年的周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时期,即战国末年。居华阴。配姜氏。生子三:款、志、朗。
26
,杨款:字洪哲,生于周赧王四十八年甲午(267)七月初十日辰时,封泰国上卿,卒于汉惠帝元年丁未(194年)二月初二日亥时,寿73岁,葬山东南门外,蛇形,乾山巽向。子孙迁住北京顺天府大兴县。
配曾氏,生于周赧王五十年丙申(前265年)十月初二日子时,卒于汉惠帝元年丁未(前194年)正月初二日亥时,寿71岁,封一品敬德夫人。葬山东湖圹,牛形,申山寅向。生子四:显、硕、顾、顺。
杨杼后裔权高位显,散居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成为秦汉时期的弘农望族
以杨杼为杨姓始祖,传至战国末年的杨章(或曰昌)25世,居于华阴,繁衍甚盛。他有子三人,曰苞、朗、款(一说为款、志、朗)。苞仕秦为上卿 朗为秦国将军,封临晋君,居于冯翊(一说是居凤翔) 款为韩国将军,居于河内。款的子孙最多,散居于现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成为秦汉时期的弘农望族。
27
,杨硕:杨款之长子。字太初,亦号佳青。秦始皇登帝位后,五次征召不赴,隐居华阴。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驻军坝上时,聘请他从军征伐,官封太史,后因年老辞职。
28
世,杨喜:字德嘉,号幼罗,生于汉文帝九年。官汉高祖郎中骑都尉,掌宫中更值宿卫,隶属韩信,后从著有殊勋的灌婴攻杀项籍(即楚霸王项羽)于垓下,因功封赤泉侯。卒于汉武帝五十一年辛卯(前90年)十月十二日未时,寿81岁,谥严威,
葬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
配陈氏,生子二:敷、致。
29
,杨敷:字伯宗,生于汉武帝十二年壬子(前129年)七月十四日辰时,袭侯爵。卒于汉昭帝十三年丁未(前74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时,寿55岁,谥忠定,葬江西大塘,鹅形,乾山巽向。继配蔡氏生子三:哲、胤、衡(又作彻)。
30
,杨胤:字嗣宗,又名毋害,生于汉武帝五十二年壬辰(前89年)三月二十日申时,袭侯爵。卒于汉成帝九年丙申(前25年)五月二十日亥时,寿64岁,谥忠贤。葬洋坡河岗后,牛形,未山丑向。
配李氏,生于汉武帝五十四年甲午(87年)五月初八日戌时,封忠贤夫人,卒于汉武帝二十年戊申(前13年)十月十日辰时,寿74岁,葬同夫山。生子四:敞、昌、伟、泰。
31
,杨敞:字子明,生当汉昭帝、宣帝年间,为昭帝丞相。初为大将军霍光部属,甚得霍光厚爱,升任御史大夫。汉昭帝去世,敞等协助霍光废黜淫乱无道的昌邑王,拥立汉宣帝有功,封安平侯。卒于汉孺子婴居摄二年丁卯(7年)七月十四日子时。葬石子岭,虎形,甲山庚向。
配司马氏,历史学家司马迁之女,大文学家。霍光等共谋废黜昌邑王时,派大司农田延年报知杨敞,敞惊惧犹豫,夫人由东厢房出,对敞说:“这是件国家大事,现在既已议定,来报君侯,君侯犹豫不决,将因此受株连!”敞从之。生于五:忠、诚、君、皇、恽。
32
,杨忠:字孟兰,袭侯爵,为安平顺侯。生子二:见锡、见利。
杨恽,字孟尽,号紫幼。为司马迁外孙,习《太史公书》,好史学,汉宣帝时任左曹,霍光废昌邑王时,上书诛霍光,封平通侯,升任中郎将,廉洁无私,后因事牵连,免除爵位,废为庶人,即归家治产业,起室宅,以财自娱。后因在《报孙会宗书》中抒发愤懑,得罪了汉宣帝,遭腰折。其书有云:“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爵为平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配蔺氏。生子五:谭、论、讷、徽、奇。
33
,杨谭:杨忠嗣子,字献美,生于汉成帝阳朔三年已亥(前22年)二月初二日丑时,封安平侯,卒于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丑(52年)十二月初六日酉时,寿74岁,葬山东富足坪,艮山坤向。
配石氏,约生于汉成帝年间的二月二十八日亥时,封忠献夫人,卒于汉光武帝十七年辛丑(41年)九月二十四日寅时,葬同夫山,生子二:宝和宰(惟美)。
34
,杨宝:(生卒年月不详)字惟善,亦字惟渊,习《欧阳尚书》,汉哀帝、平帝时,隐居任教。汉平帝五年乙丑(5年),与龚胜等被王莽征召,遁逃不就。汉光武帝即位后,派公车特征,他因年老多病,不能应征召。寿79岁,葬华阴朱家山、龙形,丙山壬向。
配王氏,(生卒年月不详)封清第夫人,寿89岁,葬江西湖口县桂良村,未山丑向。生子三:霖、震、霆。
弘农杨震家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是后汉历史中的一段佳话。特别是“含环雀报”和“四知辞金”的故事,更是广为传颂
弘农杨氏亦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以“清白传家”为额。故《后汉书》赞曰:
“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 虽才子,渝我淳则。”
话说前汉末年的时候,华阴人杨宝,系杨姓34代祖。他在九岁的时候,在华阴山北,见一只美丽的黄雀,被一只大雕(鸱枭)抱住啄伤。那大雕正要吃它的时候,见杨宝来了,便吓得飞走了 而那只黄雀却坠落在树下,即将被树下成群结队的蚂蚁所吞食。杨宝见此情景,便把奄奄一息的黄雀捡了起来,拍掉它身上的蚂蚁,把它笼在衣袖中带回家来。尔后,他又把黄雀放在盛帽子的帽箱里,每天用黄花来喂它。就这样把黄雀精心喂养了100多天,那只黄雀的羽毛便长得丰满了,能够飞了,杨宝便开了帽箱放它出来,任它飞去。那黄雀展翅飞在空中,盘旋了几圈之后,便飞得不知去向了。杨宝想到救了一条小性命,心里觉得很痛快。
有一天夜里,杨宝忽然梦见一个黄衣童子,对他拜了几拜说:“我是西天王母娘娘的使者,蒙君的仁爱,救了我的性命,实在非常地感激你!”那童子说着,从身上摸出4枚白玉环来送给杨宝,又说:“这4枚白玉环子作为酬谢之物,令君的子孙洁白地登上三公的高位,他们的品德当如此环!”后来果然有所就验。
杨宝很好学,读书也非常用功,习《欧阳尚书》,很有学问。他长大了正是前汉的末年,哀、平两个皇帝,昏淫无能,都不理国事,朝政弄得一塌糊涂,所以他不愿意做官,便隐居起来,专门教授学生。后来王莽篡权,做了新潮的皇帝,便更不肯出世。一次,王莽要聘杨宝做官,他闻讯后,便逃得不知去向。后汉中兴以后,光武皇帝很佩服他的清高气节,曾经特别嘉奖他,并且派了自己坐的车子,不能到京,便老死在家里。
35
杨震:字伯起,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甲寅(54年)二月初八日亥时。从小好学,明经经博览,无不穷究。当时学界称他为“关西夫子杨伯起”,长期居今河南湖城县,任教二十多年,五十岁才开始当州郡长官,曾任荆州和东莱郡(今山东掖县)太守。卒于汉安帝元初四年丁巳(117年),《后汉书》记为汉安帝延光二年癸亥任太尉,三年甲子(124年)为宦官诬陷,饮鸩而亡,时年70岁。初葬于今陕西华阴西南的潼亭,墓在潼关西大道之北,立有碑,并立有一石鸟像在墓地上,后改葬四川成都府西门外,黄龙山洞形,辰山戌向。
配王氏,生子三:牧、里、让。
续配邴氏,生于汉光武帝三十一年乙卯(55)六月二十日亥时,卒于汉顺帝永建六年辛未(131)九月十一日寅时,寿76岁,赠封一品清德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秉和奉。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廉洁奉公传为千古佳话。
杨宝的儿子杨震,是后汉章帝、和帝和安帝时人,因为他是弘农华阴人,亦称为弘农杨氏始祖。
36
,杨震公次子,杨奉公,官为校尉中书侍郎,配丙氏,生一子:康锡,字敬。
37
,奉公一子,杨敬,字康锡,谏议大夫,擢黄门侍郎,配梁氏,生三子:篡、贤、宜。
38
,敬公长子,茂集公,讳篡,官为陆中大夫,配陈氏夫人,生二子:宗、品。
39
,茂集次子,长卿公,字品,为魏中大夫,配阎氏,生二子:安仁、安国。
40
,安国公,官为晋朝弘农令,配郭氏,生三子:宁、袭、伦。



41
,安国公次子,仲素公,字袭,配阮氏,生八子:世昌、万穆、行可、浦、元伯、综、任可、隆。
42
,仲素公八子,杨隆公,号允高,官封赠肃公,配刘氏夫人,生四子:佶、衍、律、宏。
43
,隆公长子,杨佶,号昌时,官为中山相,配子氏,生二子:雍、继。
44
,佶公次子,植公,讳继,号衍祖,官为潭州剌史,勒都督指挥使,葬江西抚州乐安杭村尾长嘴岭虎形乙山辛向,配张氏,续贺氏,诰封夫人,合葬于夫处真武踏龟形,生四子:廷、谟、晖、纬、纶、唐贞观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六年),勒都督时天师奏乐,邑有天子气命江西按察巡查或称杭村岭按察会截龙脉气,乃不得作事。
45
,植公次子,杨晖,字承吉,号松波,谥忠简,赐进士,任洛州剌史,葬乐安县招携石龙潭蝴蝶形,亥山,竖杨氏碑墓,配李氏、张氏,诰封夫人,合葬杉源坑寒婆炙日形,生三子:来、柔、恩。唐昭宗乾宁四年,诰封端公,勒命一道(公元八九七年)
46
,晖公三子:会木因 公,字恩,讳君锡,为河涧太守,葬宁都柴岗水口飞鹅形,配周氏、温氏,合葬大铺桥,龟形,生一子:德重。
47
,德重公,字钧,官为桓州剌史,配庾氏,合葬宁都柴冈村壬山龙形。
48
,次子:俭公,字子良,官为将军,封夏邑侯,谥忠智,配殷氏、梁氏,合葬龙潭,生六子:文异、文忠、文华、文渊、文吉、文庄。



49
,长子:文异公,讳谷士,官刑部尚书,配韩氏,合葬琴源大座人形,卯山酉向,生四子:安荣、成荣、商荣、凤荣。
50
,长子:安荣公,号靖山,配陈氏,生四子:志立、中立、德立、道立。
51
,三子:德立公,号克明,配张、孙氏,生四子:俊哲、俊英、俊景、俊瑞。
52
,长子:俊哲公,配李氏,生四子:居荣、居立、居隐、居朝。
53
,四子:居朝公,讳仕元,官为合阳令,配魏氏,生三子:燕宗、燕荣、燕都。
54
,次子:燕荣公,官临安令,配刘氏,生二子:宁、鼎。
55
,长子:杨宁公,官国子监祭酒,配郑氏、李氏,生五子:真卿、吉卿、秀卿、虞卿、祐卿。
56
,四子:虞卿公,讳邦佐,为监察御史,佥宏文阁学士京兆尹太师,配吕氏、李氏,生四子:杨、堪。
57
,一子:杨堪公,讳士泰,官大子太保,配王氏,生三子:承业、承美、承休。
58
,三子:承休公,讳继,官刑部员外郎,擢户科都给事,谏议大夫,配周氏夫人,生一子:岩。
59
,杨岩公,讳玉洞,官为左丞相,配张氏,生五子:郁、斌、质、原、厚。
60
,长子:杨郁公,官尚书右丞相,配宋氏,诰封一品夫人,生一子:定禅。
61
,杨禅公,字庆宇,官安平大尹,配周氏,生腹子:文友公,公因督战屡败,上怒令全家剿斩,幸平监官仁慈,见妣怀孕在身,不忍一刀二命,默嘱远避,星夜逃归浙江钱塘,得生腹子,幸上帝有赫眷,顾我祖续得继传。
62
,腹子:文友公,讳淑孔,官吏部员外郎,参知建章军事,葬松源黄寿山,配陈氏、李氏,葬钱塘县。生四子:轮、轼、辐、辂。
赞曰:幼冲不辰,乾宫见怜,蹉难坤道,旻天克成。
63
,四子:杨辂公,字朴斋,官虞部侍郎,吉安剌史、太守,原葬吉水县第五子云岫,出剌潮阳,更葬梅州城东北古田
黄龙戏爪形,配郑、郭、李、陈氏,葬夫坟处,生九子:云嶙、云峦、云岩、云嵋、云岫、云拔、云宽、云伯、云定。公随任居于江西吉安府庐陵县衙背后。
64
杨云岫,杨辂五子,讳耸,赐进士,历官都御使,剌潮阳太守。寿92,原葬福建南岩眠狮头形,定光古佛易葬梅州百祖冈,天虹灌水形,又作螃蟹形,乾山巽向,子三。配欧阳氏,敕封积庆夫人,生思孝、思恭、思聪。
65
,杨思孝,讳尚淳,号高峰,乡进士授奉新县令,子五。配刘氏,生子二,均徒福建汀洲府,继本邱氏,未育,三配钟氏,生安寅、安义(子三,均徙上杭)、安倍(子二,均徙漳州)。
66
,杨安寅,讳捷魁,乡进士,葬湖口,仙虾戏水形,子一。配苏氏,葬与夫合冢居右同向,生荣。
67
,杨荣,字子江,由进士官镛州令,葬光明都衢坊株林山内,巳山亥向。按:镛州令,即今将乐县司户,解官,公自梅州迁江右湖口县,迨宦游镛州,遂家于州城之北郭,因占籍焉。子二。配余氏,生胜远、胜达(子四,均徙连城)。
68
,杨胜远,葬将乐株林内祖墓侧。子五。配孙氏,生同(子六,徙万安、扶竹、安福、岭关等处)、延(子七,徙大里、黄坊、紫云台、涧溪等处)、明、丰、昭(子孙徙建宁、浦城、邵武、龙坑、三湖、将乐、蛟湖、龙湖、池湖等处)。
69
,杨明,字珍,葬杉田,蜘蛛结网形,壬山丙向。子一。配萧氏,字车珍,生植。
70
,杨植,诰赠中议大夫,葬杉田株林祖山内,俗呼猛虎跳墙形,庚山甲向。子三。配廖氏,未育 继配陈氏,生时、标、魁。
71
杨时,字中立,号龟山,由进士授工部侍郎,升龙图阁学士。谥文靖。宋仁宗皇祐五年癸已(1053年)十一月廿五已时生,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四月廿四丑时没,葬
镛州水南原,土名乌石山,胡安国撰墓志铭。子四。配余氏,诰封一品夫人,葬大埔县,猛虎跳墙形。生迪、遹、适、造。
杨时(公元10531135年),字行可,后改中立,世居将乐县北的龟山村,号称龟山先生。据史料载,杨时自幼聪明,人称神童,“七岁能诗,八岁能赋”,十五岁起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榜进士。他一生立志著述,立说讲学,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朱熹为其三传学生。后人称杨时为“闽儒鼻祖”“道南第一人”。杨时40岁时,以师礼见程颐,留下“程门立雪”这一尊师求学的千古佳话。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的杨时,卒谥文靖,享寿83岁,宋高宗追封其“吴国公”,明朱孝宗皇帝封之为“将乐伯”,清康熙帝赐书“程氏正宗”。 杨时以毕生精力研究理学,师从程颢、程颐兄弟留下“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杨时学识渊博,创设东林学院,代表作有《龟山集》。


备注:云岫公——杨时公(龟山先生)——迪由公(即现在广东省潮汕市潮安县庵埠镇文里村、揭阳(原揭东县)登岗镇沟内村等杨姓始祖)
72
,杨造,字汝首,号念三郎,赐翰林院编修。子一。配周氏,生山崧。
73
,杨山崧,讳炳,由孝廉任江阴军户部赡军酒库。子二。配梁氏,葬大埔县株林祖山内,生公著、公辅。
74
,杨公著,字选荣,号福来,葬株林祖山内。子二。配李氏,葬株林祖山内与夫合冢居右,内志外墓,生汝龙、用和。
75
,杨汝龙,字万春,讳正常,葬株林祖山内。子一。配林氏,葬株林祖山内,夫妇合冢居右竖碑。生衍孙。
76
,杨衍孙,官江西奉新县丞。任县丞时,宋理宗宝庆间(12251227年)被乱,居于小沛之庄,宁宗庆元六年庚申(1200年)九月十六亥时没(显然错了)。葬杉田株林山内。子
二。配黄氏,葬杉田株林祖山内,与夫合冢居右,内志外墓,生广仁、广义。
77
,杨广义,字达觐,葬小肺,将军按剑形,辰山戌向。子一。配游氏,葬与夫合冢居右同向,高碑大墓,生泰益郎。
78
,杨泰益,字皋林,本连城南冲人,后与长子九一郎迁江西乐安县,惟次子九二郎、三子九三郎与妣白氏守住南冲。后因妣葬南冲,次子两房同住杨家坊。配白氏,葬南冲祖山内,与夫合冢居右共碑墓,生九一郎、九二郎、九三郎。
79
,二子:杨九三,生宋端宗景炎元年丁丑(公元1276年)九月廿五日戍时,卒元泰至和元年戊辰1328年兄弟二人始居连城,火烧后迁居杨家坊中心屋,配黄氏十四娘,合葬陈坪山上,生五子:千一郎、千三郎、千四郎、七一郎。
80
,九三郎五子,杨奇公,号七一郎,配陈氏、张氏,公葬老虎坑辛山乙向,生子元朝成宗,原居杨家坊,后分移背园,配万氏,又妣张九娘,生三子:六九郎、伯九郎、伯一郎。
81
,七一郎长子,六九郎公,兄弟三人合葬老虎坑品字样,辛山乙向辛卯、辛酉犀牛下水形,配罗氏葬浪村芷溪竹山下、巳山亥向,生五子:永宣、永标、永魁、永槐、永瑞。
82
,六九郎长子,永宣公,字世道,妣仲氏、张氏,生四子:德辅、德元、德润(平远黄畲)德寿,公登进士,知龙川县令,爱民如子,民皆颂之,葬芷溪大路背竹山下,已山亥向。
83
,永宣长子:德辅公,司牧莲花峰,配華(华),黄、叶氏,合葬连城浪村芷溪湖山,丙山壬向,至康熙十二年,癸丑,更换葬金盘荷叶形,生六子:华氏所生、泰生、官生、善生,黄氏所生甲生,生(宜寿)、满春,公元末世变避难连城县,明洪武登位到芷溪背园开基。
84
,德辅公三子:善生公,配陈氏,合葬长汀县(罗坊),狮形,庚山甲向,生二子:五郎(平远开基)、孜公(蕉岭县开基)。
蕉岭县(镇平)开基祖
85
,善生公次子:孜公,号松轩,谥逸叟,配余氏,生三子:荣、发、琳,公于明正德年间,由福建连城杨家坊迁居蕉岭县横岗乌坭坑入籍,编户里长杨孟福,是为开基始祖,公原葬樟坑子,于民国三十一年迁下祠堂下重修安葬,蝴蝶过岗形,配余氏,谥慈懿耋寿,葬梅县隆文黄蚁径狗腿凹昂瓦流珠形,癸山丁向,庚子午分金,康熙已丑四十八年重修,发公移居瑞金县,琳公移居惠州温州。(蕉岭县一世祖)
86
,孜公长子:荣公,字孔耀,谥肇基大宾,以曾孙明经右都御史,诰赠亚中大夫,生明弘治癸丑六年二月三十日(1439年),卒于嘉靖乙卯三十四年四月十二日辰时(1555年),六十三寿,公葬蕉岭县蓝坊乌土场,寅兼艮,大子披袈裟形,配石氏,谥贤烈,葬文福乡牛子岌,坤山猴子捧腹形,继配林氏,谥贤慈耋寿,诰赠淑人,葬兴福乡日头窝,妣蔡氏,谥顺助寿恺,葬直径松树塘,公坟于民国三十七重修,在公坟侧再造一石妣墓,由各房代表(杨相椿、杨公伟、杨志刚、杨运谦)滴血牌安葬,生六子:得清(直径)、得藓(迁台湾新竹县)、得菲(广福企田排)、得芳(鸿创公横岗下楼下,大杨屋,松树坪)、得丽(新屋下细杨屋)、得成(窝子里、广福留畲)。有六子三十孙七十二曾孙之称。(蕉岭县二世祖)
87
,荣公六子:得成公,字美夫,号应南,谥英直勤教,窝子里祠堂,配徐氏,谥勤慈懿范,生五子:孟元、孟振、孟显、孟奇、孟表(字汝标,号惺初)。(窝子里三世)
88
,得成五子:惺初公,配徐氏,谥庄淑慈俭,葬禾园子背,继配邓氏,谥惠操,八十寿,葬寨子岌,生三子:明简、明策、明敏。(窝子里4世)
89
,惺初二子:明策公,字淑进,谥清贞,配钟氏,谥勤慈耋寿,俱葬乌土场歇人凹,生二子:士盛、士昌。(窝子里5世)
90
,明策公次子:士昌公,字炘然,谥义直,配古氏,谥勤贤,俱葬大窝塘,生四子:福振、次殒、福操、福拔。(窝子里6世)
91
,士昌公长子:福振公,配钟氏,俱葬大窝塘,生子:友丙、友庚、友伟。(窝子里7世)
92
,福振公长子:友丙公,谥勤樸,葬大窝塘,配徐氏,生四子:长殒、文学、文付、文习。(窝子里8世)
93
,友丙公四子:文习公,配徐氏,继张氏,生一子:秀兴过继文清。(窝子里9世)
94
,秀兴公,配徐氏,生子:润才。(窝子里10世)
95
,润才公,生二子:闺淑、程淑。(窝子里11世)
96
,程淑公,配丘氏,生子均贵后出走南洋。(窝子里12世)
97
,均贵公,配赖氏,谥阿满,生子:尚鸿、饶鸿、奕鸿、仕鸿。(窝子里13世)



98
,仕鸿配黄氏,名兰玉,生子恒标、银标、新标、宁标。(恒标、新标过继奕鸿)(窝子里14世)
99
,恒标,配李氏,名淑英,生子:杨浩、杨威。
银标,配李氏,名珍华,生子:猛虎、猛义。
新标,配林氏,名雨华,生女:杨单、杨杏、杨蕾。
宁标,配罗氏,名琼玉,子:杨敏,女:杨英。(窝子里15)
100
,杨浩,配黄氏,明加学,生子:颂岙。
杨威,配涂氏,名巧芬,生子:官霖。
猛虎,配黄氏,名秋葵,生子:宇霖。
杨敏,配张氏,名翠霞。
猛二。(窝子里16世)


备注:云岫公——时公(龟山先生)——迪由公(即庵埠文里、沟内等杨姓始祖)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