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瑚琳杨氏源

瑚琳杨氏源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9-04-25 12:03:50  阅读4753422次


译者注:

瑚琳杨氏源 自元末明初岁贡生弼养公,字粹佐,号松庵,尊称松庵祖。谱载为宋朝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后裔,由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大塘里,生于元末天元初,卒于明初洪武中。东莞松庵祖派下有道常、道福、道丑、道通四大支系,四大支系后裔在明朝嘉靖年间迁居粤西瑚琳开枝散叶、播迁繁衍、追根溯源形成族谱的都有此序,故称《瑚琳杨氏族谱序》。今译此《序》,原文出自瑚琳杨氏福杨村族谱。福杨村族谱记载:(该村)由广东东莞大塘里迁吴化之瑚琳,继由瑚琳迁茂名福杨村(福杨村曾归茂名县)定居开族。

作者——晚清举人汉章(文江)先公此《序》为文言文,造诣高深,内涵丰厚,用典较多,翻译难度较大,为此尽力查对资料,标注标点,反复核对,译文始成,期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此《序》在传抄中错、掉、误字较多,承蒙杨七湧伯西宗贤反复查对旧谱校正;晓江宗贤不辞劳苦作了详尽补注和雅正;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特约研究员维森家先生润色,原湛江一中校长杨燊先生最后审定,谨此一起表示感谢。

 

〖原文〗:

上天垂星辰万象(1),而日曜为众阳之宗(2);大河(3)分南北数支,而崐崘(4)实发源之祖。故万殊必归一本,而收族(5)愈表敬宗。此统系(6)所由敦(7),而谱牒(8)所从作也。吾杨氏胚胎(9)于后稷,锡(10)姓于姬周。厥后汉晋隋唐,闻人辈出,勋名道德,史册迭书,诸序已详,无烦赘述。爰递炎宋(11),接二程(12)之统绪(13),闽学(14)肇于(15)龟山。值南渡(16)之流离,支派(17)衍于羊石(18)。

推原初祖,厥有由来(19)。且夫平陂往复者(20),时局之变迁也,出险济亨者,豪杰之谋略也。溯有明嘉靖之世,正倭寇(21)扰粤之秋,尔时(22)吾松祖卜居东莞已数传矣。鸮啄鸱张(23),敢云无毁?我室迁乔出谷(24),所期有道(25)。曾孙(26)履端公者,松祖之五世孙也,远虑深谋,揆时度势(27),思饘粥之世族(28),奔东鲁(29)而明德弥彰(30);忆王谢(31)之故家,迁江左(32)而声华益懋(33),慨边氛(34)之不靖,宁甘怀土之安(35)?随迁地以为良(36),远作诒谋(37)之计。长城既难北筑,吾道已决南行。循黄甫(38)以星言(39),梯山航海(40);望高凉之云气(41),度隰(音)观泉,维时(42),叔侄弟兄亲朋臧获(43),千余里裹粮负襁(44),从者如归(45),三百余人,前舞后歌,悠居咸奠(46),卜瀍卜涧(47),鸡犬亦乐新丰(48)。尔宅尔田(49),走马方停亶父(50),是皆履端公缔造之力也。庸讵(51)知继继绳绳(52)之克昌厥后(53)哉?噫!积善餘庆(54),鉴观不爽(55)。迄于今世才四纪(56),春满万家,而松柏葱葱,瑚岗奕奕(57),科名仕宦(58),辉映吴化之交;食德服畴(59),歌咏祖宗之泽(60)。

沧桑(61)虽变,丰芑常滋(62),历传不乏文孙(63)。数典岂虞忘祖(64)?惟是(65)阅前人之旧纪,岁久则简断编残(66)。睹子姓(67)之日繁,翘首如袂云汗雨(68)。彰美传盛,赖述作(69)之相承(70);考献徵文(71),庶昭兹于来许(72)。今者诸君子(73)前光克迪(74),家乘(75)重编,承续(76)似于百年,丛条手理(77),慰瞻依于万象(78);行苇心敦(79)。为束皙以补亡(80),或拾遗而订坠(81)。法紫阳修史(82),俨(83)纲举而目张(84),汇集夫文物典章(85),旁及夫山川土宇(86),三年削草,稿满庭除(87)。奕叶流芬,穀诒孙子(88)。本本原原(89),粲乎备矣(90)。予小子循环披览(91),俯仰兴怀(92),更有津津然(93),乐为我族人道者夫!太原瑯琊,别郡名而为二本(94);惠连灵运,述祖德而出一原(95),恍如磐石之宗,犬牙交错(96)。犹记择邻(97)之谊,燕翼分诒(98)。用抒寸丹,托于毫素(99),颂庇根于葛藟(100)。笔端尚愧雕虫(101),藉清荫于竹林(102),纸尾幸叨附骥(103),鞠躬敬序,拜手(104)陈言。

 

作者:清钦加五品衔栋选知县署理两淮知事庚子科举人十二世族侄汉章谨撰(标注标点是译者所加)

 

【译文】:天上垂挂着无数星球,万象纷呈,而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浩大的黄河分出南北数支,昆仑山实在是发源的祖地。所以万种不同必定归于一个本原,而团结聚集同宗族的人,更加表示对祖宗的敬重。这就是宗族派系促成的缘由,也是族谱兴修的原因。我们杨氏发源于舜帝册封的后稷(周朝王族的始祖),赐姓于姬姓的周朝。之后,历经汉朝、晋朝、隋朝、唐朝,有名望的人一批接一批地出现,功勋、名望、道德,史册屡有叙写,各序已记得很详尽了,这里不须累赘讲述。朝代更迭到宋朝,承接程颢程颐(儒学理学)体系,集理学大成的闽学创建于(我们福建的先祖)龟山公杨时。正值宋朝渡江南迁,民众流离失所之际,我们的家族一路南迁,分支繁衍在吉祥的地方(羊石,源于《左传》祥石。古汉语羊石祥石,即吉祥之地——这里是指南雄珠玑石塔的所在地,即南雄珠玑巷)。

推究我们先祖的本原,是有来由的。人生道路有平地有斜坡,来而复往,这是时局的变迁;避凶趋吉,这是豪杰的谋略。回溯到明朝嘉靖年间,正值倭寇袭扰广东沿海,那时候,我们松庵祖选择居住在东莞已经传承几代了。时局凶险,犹如恶鸟鸮鸱肆意横行,我族怎能没有损毁?于是我们宗室决意摆脱困境,乔迁远方,期望到达理想之地。(定居东莞的)子孙履端公,是松庵祖的五世孙(松庵祖次子道福公的曾孙,即松庵祖的玄孙,名宗正,字履端,随其父在瑚琳下山开基。履端公后迁福杨村定居),深谋远虑,审时度势,想起古代战乱纷扰之中,江南豪门世族靠稠粥烂饭充饥,奔赴山东重振家业,美德更加彰显;又追忆东晋时期王导、谢安等世家大族,则是由战乱的北方迁往江南而声誉更加显耀。于是我祖感慨于边地倭寇肆虐不得平定,岂能甘心安于现状、留恋原居之地?还是远迁他方,为子孙作长久打算为上。既然在北边难以得到安全,那就决心往南前行。于是顺着黄甫(出发港口在虎门,中山有个黄圃镇,明代可能有靠近珠江口的河道,现在也常被简写为黄甫镇)走,每天早起启程,登山渡海,历尽艰辛;远望高凉(古代高凉郡,在两广交界的大片地域,隋唐时期为岭南21州的中心,郡治在今阳江市西,明代地域分属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肇庆府等多个地区;东莞县属广州府)的云气,测度湿气,观察泉水。叔侄、兄弟、亲戚、朋友、奴婢,行程一千多里,携带粮食,背负婴儿,随从者像回家一样,共计三百多人,前呼后拥,载歌载舞,迁移定的居所都稳妥地安置好了。就像周公旦跋涉瀍水和涧水,最终选择洛水营造洛邑新都,连鸡犬也乐居乔迁之地,这新住宅新田土,又像周朝先祖古公亶父骑马疾走带领姬姓周氏迁至岐山也安居乐业一样。这都是履端公开拓缔造之力啊。怎么能不知晓先人承前继后、延续不断,让子孙后代繁衍昌盛、兴旺发达的功绩呢?啊!积德行善之家,先代的恩泽必然遗惠子孙。考查历史,确实不错。到现在这代人仅仅四十八年,裔孙繁昌,春意满万家,居所周围松柏青翠茂盛,瑚琳的山岗洋溢活力与灵气,子孙参加科举考试榜上有名,仕途为官深孚众望,辉映在吴川、化州交界之地;大家承受着祖宗的恩德,致力于耕田种地,都歌咏先辈的恩泽。

世事虽多变迁,就像丰茂的芑菜长久生长一样,我族人丁仍然兴旺发达,历代相传,不乏习文之孙。怎会担心数典忘祖?只是翻阅前人的旧谱记载,发现年岁既久,难免磨损缺失、残缺不全。看到子孙一天一天繁衍,抬头望,众多人口举袖成云,挥汗如雨。要彰显先辈美德,传扬祖德宗功,必须依靠著述历代相承。考据文献,引证成文,就能将先辈业绩显耀于后辈子孙。如今我族中诸位君子受前辈光荣启迪,弘扬美德,重修家谱,可继承延续超过百年。我们动手整理众多条目,为能够瞻阅依循包罗万象的资料而感到欣慰,本着仁厚诚实之心,像晋代束皙编著《补亡诗》那样,收拾遗文,补充缺漏,又效法紫阳学派严谨治学,庄重地做到纲举目张,汇集历代的典章、文物,兼及山川、田地、房产,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草拟、修改,稿件充满庭阶。我族枝繁叶茂,世代流芳,美好的功德可以留传给子孙了。我族繁衍播迁承前启后,本本原原都记述得很明白详尽了。晚辈的我反复翻阅,抬首远望,低头俯视,感触良多,兴味盎然,为我族人津津乐道啊!太原王姓和琅(瑯)琊王姓,分别为两个郡望,名义上是两个本原(实际上是同源);南朝时的谢惠连、谢灵运,追述祖宗功德都出于一个本原。宗族之坚固稳定就像坚硬致密的磐石,繁衍播迁呈犬牙交错、互为依托。依然记得祖先世代择邻而居的深情厚谊,将祖训传于后世,为子孙深谋远虑的恩德,所以我抒发自己赤诚之情,依托纸笔赞颂葛藤能够保护其本根。我这点笔墨只是雕虫小技,真是感到惭愧。凭借着族中叔侄辈修谱的盛举,在谱册末尾有幸叨光,鞠躬献上此序,拱手陈述感言。

 原文作者:清钦加五品衔栋选知县署理两淮知事庚子科举人十二世族侄汉章谨撰

注释、译文者:吴川市合山村杨裕坤

补注、雅正者:东莞松庵祖长房道常祖嫡孙霞侣祖一脉瑚琳杨氏后裔杨晓江

润色者: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特约研究员杨维森

审定者:原湛江一中校长吴川市合山村杨燊

 

O一七年春

 

注释:

(1) 象:

万种仪象。

(2)日曜为众阳之宗:

太阳的光辉在照耀,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日曜:日照。的意思有三层,一是动词照耀;二是形容词明亮,例如日出有曜《诗经·桧风·羔裘》;三是代名词,日、月、星均称,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参考《汉典》),火曜日就是星期二,水曜日就是星期三……但这种表述方法不见流行,现在也没有使用。

众阳之宗:

众多阳气的宗主。典出《幼学琼林》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宗主、主宰仪象。这句的意思是:太阳是众多阳气事物的宗主、主宰,月亮则是阴气极盛的仪象。

3)大河:

,古汉语里面专指黄河,专指长江。其他河流用表示,例如黄河的支流洛水泾水渭水,长江的支流湘水,珠江古称珠水等。廉江境内有九州江支流廉江河,按古文习惯就是廉水”,“水口即河口入海处在廉江新民镇平塘,流经廉江廉城。八十年代初,廉江县征集楹联比赛时,一等奖揭榜楹联为廉水长流千古秀,江山永固万年红”,一语双关,也切合当地地名。这里提到大河分南北,所指大河,与毛泽东诗词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一样,为古汉语特有字义,指黄河。

4)崐崘,今写作昆仑:

古人尊崇昆仑山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昆仑山脉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千字文》也有引自《易经》的经典玉出昆冈,昆冈指昆仑山,相传稀世珍品和田美玉(昆山玉)出自昆仑山脉,是山石千

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成的,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之说。民间更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无价之缘由可以说出千万条,主要的几条是美玉的储量比黄金少得多,美玉不像黄金一样能随意铸造变形,美玉既有美感又利于人体健康、有保健作用,还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佳话,此外不像黄金有可比价格,还要看眼光和背景,古时亲人离散之时常以有特殊印记的玉器为信物随身佩戴珍藏,作为血脉相连、此后自身和子孙后代认亲的实证,这是无价之宝。没有美玉的,也传承这种精神,流传佳话,据传南宋末年有曾氏两兄弟从南雄珠玑巷南迁途中相约以猪腰石(又称文石、玛瑙石)为信物,一旦失散,则以此作为后人相认的凭证。战乱中,这对兄弟失散了,一个去了番禺定居,另一个辗转到了宝安沙井新桥定居,兄弟二人一直将猪腰石带在身边,并时时将其拿出来把玩,这两块石头竟然日久生辉。多年以后,他们的后代凭猪腰石相认,作为联系宗亲感情的信物,在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曾氏大宗祠牌楼背面正中匾横额也书写着片石留辉四个大字。

5)收族:

聚拢、团结同宗族的人。怎么聚拢、团结呢?就要有宗法、宗旨,明确上下尊卑、亲疏远近,敬奉祖先,合力同心。具体来讲就要修族谱,建宗祠,有辈分排序,可以追根溯源,脉络清楚,世事洞明。坚守传统美德,如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还有仁义礼智信五常、温良恭(恭敬)俭让、忠孝勇恭(谦恭)廉等。我们瑚琳杨氏家谱还有相守以义,相传以文等传承。

6)统系:

古代指宗族系统。宋代张载《经学理窟·宗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7)所由敦:

意为来自什么地方,为古文通假字,通,意为屯驻。此外,还有一个古义,有根本的意思,因而所由敦也有不忘宗族根本、不忘祖先来自何处的双重意思。

8)谱牒:

有的族谱用为古文通假字,通的意思是文书或证件。这里指宗族家谱记载,谱牒就是家谱世系源流和主要事迹的记载。

9)胚胎:

原指人类繁衍的胚胎发育,这里属于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并引申为发源、起源的意思。

10)锡:

古汉语通假字,通,古汉语含义为赏赐,词语有锡命(天子所赐予的诏命)、锡赉。赉,意思也是赐予、给予,还有赉赏、赉赐。表示的含义时,级别比高,为天子(皇帝)所赐。

 (11爰递炎宋

朝代更迭发展到炎宋时期。炎宋指宋朝,字与战国时期阴阳学家邹衍(驺衍)首创的五德终始学说有一定的关联。邹衍把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周易》的阴阳观念和五行观念糅合,历代正统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代表火德的王朝都在前边冠以字。然而宋朝被称为炎宋,并不是因为这五行相克的顺序而来,而是五行相生的另一个顺序而来。五德终始说有新旧两说,在西汉末年发生一个历史突变与转折。

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学说,按照相克顺序循环排列;虞舜为土德,夏禹为木德,殷商为金德,周朝为火德。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兼并六国,建立秦朝,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取消诸侯分封、实行中央集权的皇朝,并诏令天下: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就是说秦始皇以五德始终学说推论,认为周朝得火德,而秦朝取代了周朝,所以秦朝应得到火德的所不胜之德,也就是水德,水克火(胜与克相通,克*者为“*所不胜*克者*所胜)。秦始皇还颁布新的正朔(帝王登基后新颁的历法,正为正月,读音与同),以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表示新朝代的诞生,并把(黄河,古汉语里面专指黄河,其他河流用表示)改名为德水,明确秦朝得占水德,以五德终始转移为依据确立秦朝的合法合理,随后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告祭天神地祗,进一步确立正统地位。然而,秦朝并没有秦始皇诏令所希望的传之万世,而是二世而亡。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代相张苍认为秦朝的国祚(祚,指皇位;国祚指王朝维持的时间)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大力削藩、逐渐解除诸侯国的势力,完善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认为秦朝属于正统朝代,于是改正朔为土德。

五德相克理论(旧五德终始说)终止与五德相生理论(新五德终始学说)产生。

西汉末年,皇亲外戚王莽(汉元帝皇后之侄)篡汉建立新朝以后,认为五德相克理论只适合于暴力方式改朝换代,不适合通过和平禅让的方式获取刘氏江山的现实,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创造出五德相生理论(又称新五德终始说),认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个顺序与此前的五德相克不同。王莽采用了刘向、刘歆父子五德相生理论,根据汉朝皇室刘姓自称尧帝的后裔、有祖庙【以高祖庙为文祖庙,《尚书·舜典》正月上日(尧)受终于文祖,孔安国传谓:文祖者,尧文帝之祖庙。】于是认定汉朝为火德后代,属火德;自称是舜帝后裔,属土德。火生土,远古有古代圣贤尧舜禅让,而今汉朝把政权禅让给自己建立新朝,就是顺应天道,合法合理。中山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杨权在《王莽对尧后火德说的移植利用》一文中对此论述到:“‘尧后火德说本是为了证明汉家天子具有君临天下的本钱而炮制出来的,但在西汉末年,此命题为觊觎帝位的王莽所利用,不仅没有起到维护皇权的作用,反而成了瓦解社稷的催化剂。王莽的做法是:按汉家尧后说裁制王氏舜后说,再按尧汉火德说裁制舜新土德说,然后以五行相生说为据,制造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的舆论,最后在符命帮助下,一步一步接近权力顶尖,最后以受禅方式篡夺了汉祚

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史称东汉)之后,明确汉朝属于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室姓刘而称炎刘。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描述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最终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也可见到炎刘的说法,例如《三国演义》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指的是火德,炎刘就是指汉朝。按照五德相生学说,依次循环,一直到了宋朝,也认为自己代表着火德,因而就称炎宋

在王莽篡汉之前,通用五行相克说,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其顺序为:虞舜(土)-夏禹(木)-殷商(金)-周朝(火)。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大一统皇朝,为彰显正统,按五德终始说确立为水德。王莽篡汉夺权以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同时又要标榜是从汉朝禅让过来的正统,确定汉朝继承帝尧的火德、自己的新朝属于火生土的土德,并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五行相生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修改汉朝以前各个朝代的五行之德,交替顺序为:虞舜(土)-夏禹(金)殷商(水)周朝(木)汉朝(火),否定秦朝是正统朝代,没有。但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正统的朝代,为典籍共认,而王莽的新朝却没有被承认。新朝的历史只有14年,比秦朝短一年,实际上也没有一统的疆域。只不过汉朝属于火德的说法,汉朝皇室也认同,并用于复兴汉室,自东汉光武帝以后也确立汉朝为火德

以五德相生说为依据确定的朝代交替顺序,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延续过程如下:

汉(火)。

三国时期刘备创立的蜀汉(火,史学界有观点认为汉朝延续到蜀汉)/曹魏政权(土)/孙吴政权(土)。

司马氏族的西晋、东晋(金)。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分别论德。在南朝,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取代东晋政权建立的刘宋(又称南朝宋,金生水,水德),刘宋将领萧道成建立的南齐(木),南齐宗室萧衍取代南齐建立的南梁(继续沿用木德),南梁大将陈霸先建立的南陈(火)。/北朝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及其后的分出的东魏、西魏(均为水),分别取代东魏、西魏的北齐、北周(均为木)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汉族正史承认为正统的胡人建立的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胡人建立的政权,虽有汉化确立的五德,而且入主中原,甚至曾经一统北方并统辖过南方部分地区,都不被承认,没有朝代沿袭,不属于正统,历史也非常短,而且战乱不停。唯有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本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排在十六国之外的小国代国,被氐族的前秦所灭,后趁前秦瓦解之际重建代国,后来更改国号为魏,既有地处古代魏国之地的原因,也有志在恢复曹魏、与晋朝抗衡取而代之之意。北魏第六位皇帝拓跋宏,非常推崇汉文化,皇族改姓元(寓意万物之本,彰显黄帝后裔的正统性),自己改名元宏,并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将所有鲜卑姓氏改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按照汉文化正统观念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而且观念开放,参照南方的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所以史料有评述: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也是民族关系融和、民族相对平等的时期。

北周大将杨坚建立的隋朝,由北周的木德生出火德,属火德。

隋朝大将、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表弟李渊建立的唐朝(土)。

隋唐两代开国皇帝的生母为亲姐妹,源自西魏王朝鲜卑贵族独孤氏。历史研究常见的名词隋唐时期(581—907年),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思想上相对开放,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也是基本沿袭隋朝。影响深远的科举取仕制度,也是源于汉族杨氏创立的隋朝,历经一千三百余年。

五代十国时期,十国自认没有资格称德,只有五代王朝论德。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依次更替的五个政权——唐朝大将朱全忠(朱温)篡唐称帝建立的后梁(金),唐朝旧臣、沙陀部(又称沙陀突厥)将领李存勖[xù]建立的后唐(不承认朱全忠的后梁政权,认为自己仍是唐朝的延续,沿用唐朝的土德),后唐大将石敬瑭建立的后晋(金),后晋沙陀部大将刘知远(刘暠)建立的后汉(水),后汉大将郭威建立的后周(木)。从唐末、五代到宋初,中原政权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的宋(火)。因为郭威建立的后周属于木德,木生火,所以宋朝属于火德。

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朝(土)。宋辽夏金并存时期,金朝与南宋隔着黄河对峙,金朝觉得已经夺取了中原,改朝换代,火生土,取土德。

蒙古忽必烈建立的元朝(金)。蒙元攻入中原,灭金朝,土生金,取金德。然后一路攻南宋和更广地域。

五德相生学说到元代以后即终止,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要恢复汉江山,尊崇炎汉、炎宋之德,不承认蒙元统治,不以水德替代元朝的金德,而延续汉、宋正统,取火德。

满族建立的清朝,仿照明朝官制,想立正统,树五行之德,以五德相克说认为明朝是火克金,清朝延续相克原理,水克火,定水德。据说,明的火奇旺,有三重火之说,一重为炎汉之火,一重为朱姓之赤火,一重为之拆为日月,皆火。清朝改女真为满洲,改金为清,以三水克三火。这种传说,源自北方,但忽略了一重火:炎宋。元朝末年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发动推翻蒙元的起义,头裹红巾,寓意继承炎宋大业,红色代表火德,韩山童自言先祖为宋朝宗室,因宋朝灭亡而改姓,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 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推翻蒙元残酷统治,打下明朝江山。南方尤其是华南的历史、族谱记载,都离不开炎宋。特别是经历了灾难深重的民族压迫、千百年来的内忧外患之后。

12)二程:

程颢、程颐兄弟,洛阳人,曾经就学于著名学者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因而他们的学说也称为洛学,学术思想主要见于《遗书》、《文集》和《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南宋朱熹(朱子)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理学学说。瑚琳杨氏福建先祖龟山公杨时专门投学于程颢门下,与游酢、伊熔、谢良佐成为程门四大弟子,受教于程颢、程颐昆仲(兄弟)。龟山公杨时回家乡福建之时,程颢说:吾道南矣(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二程到杨时、罗从彦、李延平,再到朱熹,是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在福建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杨时有着闽学鼻祖的历史地位。由此形成的朱子学说影响深远,遍布海峡两岸。龟山公后裔繁衍的杨氏家族兴建的祠堂,许多有定名道南祠道南宗祠。历史上,瑚琳杨氏家族与中山杨氏家族牵头,联合广东省内部分龟山公后裔家族在广州原中华路(今解放中路)师古巷建有道南书院(祠堂,省城广州街道内不能有祠堂名号,著名的陈家祠的名号就叫陈氏书院)。

程颢去世时,龟山公杨时在卧室专设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窗学友,并与学友游酢(zuò)一同到洛阳拜见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两人恭敬地站在门边等候,等到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积雪已经一尺多深了,程门立雪传佳话,成为尊师重道的楷模。杨时的德行和威望与日俱增,四方之人士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因为隐居龟山,潜心学问,别号龟山;后裔修谱,敬称龟山公。

(13)统绪:

指系统。接二程之统绪就是承接程颢、程颐的学术系统。二程传承发扬的是周敦颐的儒学、理学理论体系。

(14)闽学:

闽学,又称朱子学。南宋时期,与孔子、孟子齐名的朱子(朱熹)传承周敦颐——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李延平的理学思想,成为一代宗师,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由于他学术活动的主要区域在福建,故人们又称其学说为闽学。从24岁起,他受学于李延平等人,成为南宋影响最大的哲学家、经学家。其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构建起了一个规模庞杂而又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从南宋末起,朱熹的思想学说逐渐被官方所重视并接受,成为正统学派,一直持续到清末。

龟山公杨时,则是学术界、历史学界公认的闽学鼻祖,龟山公告别恩师程颢之时,程颢感叹吾道南矣道南也成专用词,是杨氏宗祠崇尚文化、敬重先祖、激励后人的字词。相关资料显示:朱子之学在宋元之际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17世纪欧洲人开始注意朱学,18世纪初有人翻译了朱熹的某些作品,可见朱子之学的研究已超越国界,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哲学理论。

(15)肇于:

基本词义有开始、开端、发端于,创建于,由……创建,等等。

16)南渡:

讲到宋朝的历史,经常提及南渡,指的是痛失中原,往南搬迁。东北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掉契丹人的辽国以后,大举举兵南下,攻入北宋帝都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为金国所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江南,迁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被推举为皇帝, 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史称宋高宗,新建立的王朝史称南宋。北宋王朝灭亡,无数人家园尽毁,流离失所,中原朝廷宗室、官员和百姓像潮水一样过黄河、淮河、长江向南逃亡,定居江南,史称南渡。因为有众多的士族峨冠博带(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礼服装束)随迁,又称衣冠南渡

17)支派:这里指宗族的支分派衍。

名词方面,可指分解出的流派,例如学术流派,也可指宗族的分支。《朱子语类》卷二七:如水源滔滔流出,分而为支派。

18)羊石:在本文代为地名。

这个字,在文言文的古义中,有吉利之义,与字相通,为古汉语通假字。《墨子》摘录: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若以取羊(又怕后世子孙不能敬顺以取得吉祥)。羊石祥石”,出于《左传》典故。《左传·昭公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 ,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凋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虒祁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春季,在晋国的魏榆有块石头说话,晋国君主(晋平公,周朝所封世袭爵位是侯爵,所以称晋侯)向师旷询问说:石头为什么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不能说话,有的东西凭借着它(注:字古义通)。否则,就是百姓听错了。下臣(译作自称臣下也可,原文为抑臣,尊君抑臣制度始于秦朝,也有自称抑臣的)又听说:做事情不合农时,怨恨诽谤在百姓中发生,就有不能说话的东西说话。现在宫室高大奢侈,百姓的财力凋零耗尽,憎恶怨恨诽谤一齐爆发,没有人能确保自己的性命。石头说话,不也是相宜的吗?当时晋平公正在建造虒祁之宫,叔向说:子野(师旷的字)的话真是君子啊!君子的话,诚实而有证明,所以怨恨远离他的身体。小人的话,虚伪而没有证明,所以怨恨和灾祸来到他身上。】后借用此典,以祥石来象征能预言吉凶之石。唐代骆宾王《过故宋》诗: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绮琴是一种古琴。旷师为春秋时期的著名盲人乐师、道家学者,晋国多代君王向他问政。民间长期以来有官无树玉不亨通,店有祥石乃兴旺,宅有奇石保平安的传统说法。

祥石移民历史有关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

珠玑石塔  位于南雄市珠玑镇珠玑古巷,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为八角七级实心幢式石塔。全塔用17块红砂岩石雕刻成形后垒叠而成,高3.36米。基座为八角形,置于一古井之上。

19)推原初祖,厥有由来:

从本原上探究我们先祖的奋进历程,才有对先祖自始以来、由来已久的振兴家业、福荫后人的感悟。推原:从本原上探究。厥:在这句的意思是然后才。西汉司马迁《史记》: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当今一般称孙武为孙子,但司马迁认为有两个孙子,一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二为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各有兵法传世。学者研究认为当今流传的《孙子兵法》大量名词和战术用词、时代特征为战国时期,可能是孙膑或伍子胥或其他人所作,学术界有探讨争论,甚至有观点认为孙武、孙膑是否同一人,孙武是否存在。1972410日,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汉简之墓,内有《孙子兵法》13篇残文和孙子佚文5篇、《孙膑兵法》16篇,证明确有孙武其人,孙武、孙膑各有兵法传世。但当今流传的《孙子兵法》是否孙武所作,还有探讨)。由来:自始以来;从发生到目前由来已久。

20)且夫平陂往复者:

何况前路既会有平直顺畅大道,也会有高山斜坡险途,来而复往,沧桑尽阅。陂:这里指山坡、斜坡,不平坦的地方。往复:往而复来,阅尽沧桑。者:语气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连接下文。且夫:连词。一种意思是表示进一层,意为况且(何况),再说。夫:,普通话读音同;粤音读音fu4,同,词义也同,语气助词。例如:且夫天下非小弱也(汉朝贾谊《过秦论》),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宋朝苏轼《教战守》),杨文江公的这句且夫平陂往复者……”也属于这种意义;另一种意思是语气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表议论,提起话题,例句:且夫不好问者(清朝刘开《问说》)。

21)倭寇:

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据历史学者研究也有江浙闽沿海的一些海盗混合在里面,还有葡萄牙和西班牙海盗参与,属于典型的国际犯罪集团。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初起于十四世纪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在十六世纪明朝嘉靖年间最为猖獗,有嘉靖大倭寇之称,肆虐于中国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抗倭名将戚继光就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率军奋战浙江一带。朝廷也从广西调集勇猛的、世代为军户的壮族狼兵前往浙江驻扎剿灭倭寇。倭寇肆虐于明朝,有个很大的原因是明朝卫所、驻屯军垦的世袭制,再过几代已经是武备废弛,军粮军饷供给等也有拖欠盘剥,海防废弛在明朝中期嘉靖以后尤其严重。相关资料显示嘉靖中期有的一卫不满千余,一所不满百余者,沿海巡检司的弓兵缺额也很严重。而沿海的卫所本来就很少。电白电城有一个明朝的卫所,屯垦官兵后代所讲的话称为旧时正,为明朝官话与南方语言融合形成。沿海这样的卫所非常少。

瑚琳杨氏家族曾于明朝嘉靖年间,在瑚琳板埠率家兵几十、乡勇几百,团结乡民与倭寇决战,平定来犯之敌。松庵祖长子道常公的曾孙杨霞侣第四子杨立斋是当年率众抗击倭寇的领军者,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瑚琳杨氏宗祠有一副对联对此有记述:赤手建奇勋记当年兵无百勇无千独领乡民平巨寇,丹心图伟业喜尔日兄有三弟有一同扶艺祖创宏基。艺祖即霞侣祖,谥号文艺。霞侣祖第五子杨益斋为增城县教谕,对族谱记叙、续编有完整详尽记载,还请名流、官员题序、留言。

22)尔时

字在现代依然常见常用的字义有人称代词,但也有另外几种含义,其中这种含义在现代少见,少为人知:用作代词这,这样;那,那样。《孔雀东南飞》(出自东汉时期的乐府诗,作者佚名):同是被逼迫,君尔(尔:那样)妾亦然。诸葛亮 《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尔来:自从那时以来。尔,指,这里指时间,即那时。来,在这里是语气助词,表示以来)二十有一年矣。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国萧子显编撰的《南齐书卷二十五张敬儿传》记载南朝齐国名将张敬儿的豪言:尔时盘石之心既固,义无贰计,蹙迫时难,相引求全。杨汉章举人所提的尔时尔时就是文言文那时当时那个时候的意思。

“360百科资讯对尔时一词的解释:“道经里的时间用语,表明在哪(应是)个时候或在这个时候。有让人以身临仙境的效果百度百科也是一样的解释,并加上道教经文《太上道君说解怨拔罪妙经》例句:尔时,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罗列威仪,敷陈道要,怡神默坐。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道教经文里面尔时的意思就是那时,并非你在的时候,让你身临其境。在尔时一词中,就是古汉语里面这,这样;那,那样的意思。古汉语专家研究者对词汇考证著述、字典和词典解释都没有道经里的时间用语这种说法,而是古汉语的常用词汇,只是现代人多数不知而已。佛经里面尔时【其中《佛说梵网经合注》云:“时无实法,长短唯心,但据师资道合,机教相符,总名尔时。意为时间并无确实之法则,其长短唯有内心所体验、感受,只依据为师者与弟子的相合,即老师愿意讲经论道,弟子也愿意听,那么就是合道(此不同于道学、道教之道,师资道合为古汉语里面的一个成语。师:老师,资:弟子),老师诲人不倦地教,弟子机不可失地学,教学相长,老师之教与弟子之机十分相符,时间上总的概括名称就是当时那时(正当其时那个时候,那一段时期,长短都不好确定,因心而定,这是佛学角度的看法吧。古文表述就是尔时”—当时那时)】。尔时出现在所有文章中的意思都是指当时这个或那个时候,所用的就是基本的古汉语词汇,并不是让别人身临其境,变成你的时间你的时代,道学、佛学的主张不是这样的。例如讲到敬奉的道仙、佛祖,宗族敬奉的祖先,所处的那种时代环境,尔时=你时、你那个时候?这就无异于与佛像、神像、祖先牌位并排坐,有悖于常理,有悖于传统,更不符合古汉语字义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传统。依照传统规矩,不能与佛像、神像、祖先像站在一起合影,身临其境到这种离谱程度,不能手指指指点,显出不敬、无礼的举动。

23)鸮啄鸱张:

鸮、鸱:音肖痴,古文里面都指猫头鹰。古今中外传统民俗里面,猫头鹰都寓意凶兆——灾难、祸患等。当然,从现代科学角度看,猫头鹰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是益鸟,捕杀森林鼠类等等。但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科学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社会、时局又非常残酷,猫头鹰的叫声又非常不好听,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的情况与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比较之下,也让文化人借物比喻。淮北师范大学王政的论文《国外诗歌中的猫头鹰不祥观念与中国背景》涉猎广泛,取材丰富,见解精辟,引用的例子很多,其中有: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在《湖对岸的月亮静止不动》的诗中说:我们预感到,可怖的灾难……猫头鹰在鸣叫;《诗经》中鸮鸟的出现又预示着邦国灾殃。《豳风▪鸱鸮》写道: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从字面上翻译,意思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既然夺取了我的幼鸟,就不要再毁我的家室……我的羽毛渐渐稀疏零落,我的尾毛又枯残破败。我的巢穴只剩下一个翘起的随时要掉下来的晃晃荡荡的空架子,在雨打风吹中漂浮、摇晃,随时要倒了,我恐惧的声音在喳喳叫。实质上,这是借诗比兴。王政的论文指出:传统诗说以为周武王丧逝后,殷之武庚诱合周之管叔、蔡叔叛乱,周王室风雨飘摇。赖周公旦忠信,平乱定邦,使周皇室转危为安。诗中周公以受损害的护巢的雌鸟自比,指斥凶顽的鸱鸮抓食了她的幼雏,怒斥鸱鸮不要再破坏其巢穴。其中,鸱鸮借比殷之武庚,被食幼雏借比上当受害的管叔、蔡叔,巢穴喻周王室。汉之《焦氏易林▪坤之遁》曾点示此诗诗旨时说:《鸱鸮》《破斧》,邦人危殆。赖旦忠德,转祸为福,倾危复立。焦延寿以为,诗是借鸱鸮之鸟的凶夭不祥整体暗喻周王室那一次凶险的颠覆,那一场危如险卵的政治灾难。

鸱张,意为像鸱鸟张翼一样,比喻邪恶势力的嚣张,凶暴。《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坚(孙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张温)曰:卓(董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宣布)军法斩之。成语有鸱张鼠伏,用来比喻为人,一时表现嚣张,一时又深藏隐匿。在文化人的诗文中,饥鸮啄月一类词句,常用于描述国破家亡、时局混乱、人民流离失所等状况和对黑暗时代的愤慨。杨文江公在文中提到的鸮啄鸱张,指时局凶险,恍如恶鸟肆虐、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24)迁乔出谷:

指我们家族和乡邻同心迁移追寻美好愿景,前途美好。

迁乔出谷,为汉语成语。在线汉语字典解释:迁乔 : 1.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谓鸟从低处迁往高处。 2.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3.犹乔迁【也就是住所、居住地另换地点,迁居、迁移、迁徙】。出谷 :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25)所期有道:

我们祖先原来所居的地方政局混乱、海盗倭寇肆虐,我们家族作为大户和乡邻都不得安宁,很希望远方有一块远离乱局、比较清明、安静的乐土。所期:所盼望的;有道:这个词在古今汉语里面有多重意思,例如有办法可叫有道,明智也可叫有道,例如有道明君,等等。在这里指政治清明之世、理想宜居之地。 宋朝苏轼 《次韵王定国谢韩子华过饮》:莫乱三上章,有道贫贱耻。

26)曾孙:

又称重孙,通常指孙子的儿子。《尔雅·释亲》:孙子之子为曾孙。亦用作孙之子以下的子孙的统称。《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郑玄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也可泛指所有子孙后代,在此文作子孙解,因下句有松祖之五世孙属于补充说明,则前边的曾孙属于泛指子孙后代

中国古代传统的世次称谓:

附录:世次

称谓

世次

(儿子)

世孙

(孙子)

世孙

曾孙

世孙

玄孙

世孙

来孙

五世孙

晜孙

六世孙

仍孙

七世孙

云孙

八世孙

耳孙

九世孙

(《世次表》资料来源:百度资料《曾孙》)

履端公为松庵祖次子道福公的曾孙,即松庵祖的玄孙,按照古代传统传承,应是四世孙。但为什么举人公的谱序称为五世孙?再看举世闻名的孔府家谱,也是同样的情况,据查相关资讯可见《孔子家谱》的部分内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叔梁纥之子,母颜徵在……2世孙/2代孙(儿子)孔鲤3世孙/3代孙(孙子)孔伋……”,旁人评述认为这是搞错了,依据是史籍记载历史人物提到的世系,与这种家谱的提法不同,孔子自己不会是自己的一世孙,此外世祖世孙的概念、角度不同。但是,写历史与家族后代修纂族谱、敬奉祖先是不同的,祖先的世孙,是我们后世的世祖,我们不能居高临下地看孙子一样地写前辈,而是从敬奉祖先、尊敬前辈的角度续写世系,所以就有举人公谱序所写的松庵祖五世孙,孔府家谱的那种格式(孔子的儿子就是二世孙,一路延伸)。

27)揆(kuí)时度势:

成语,意思同审时度势。揆:测度(duó),揣测。例如:揆策。揆古察今。

28)饘粥之世族:

世族也要食粥,说明世道艰难。饘:zhān,粤音dzin1煎,稠粥。西汉学者戴圣编纂的儒家经典之一《礼记·檀弓》有句典故:饘粥之食。原文: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布幕,卫也;縿幕,鲁也【春秋时期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派人去向曾子请教:丧事该如何办?曾子回答说:曾申(曾子的次子)闻之于他的父亲(即曾子自己)讲过(比喻这是小孩都懂得的道理):通过哭泣来抒发悲哀,通过披麻带孝来表示纪念父母对己的无限恩情(齐斩为丧服五服之中的齐衰、斩衰,齐衰指母丧,斩衰指父丧),通过喝粥度日来表示孝子的食不甘味,所有这些,上自天子[当时的天子还是名义上存在的周朝帝王,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属于分封爵位的世袭诸侯。鲁哀公,姓姬,全名姬将,属于公爵,周朝王族同姓诸侯贵族后裔, 不属于天子。哀公是其逝后的谥号,在世之时是不知自己叫哀公的。异姓诸侯也有公爵,例如殷商暴君子受(帝号辛王,史称殷纣王,因谥号纣)的庶兄微子启(多次劝谏殷纣王无效被驱赶)为公爵,建立子姓诸侯国宋国。还有比商朝还早的夏朝时期的斟灌国姜姓后裔淳于公封为公爵,建立姜姓诸侯国州国。齐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军师姜太公(姜子牙)的后裔,侯爵,但国君后来自我晋爵到公爵,还称王,如齐威王、齐宣王;楚国因为是异姓-熊姓芈氏,还是蛮夷,分封诸侯时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爵的次低等——子爵,楚国在春秋时期称霸之后,逐渐自我提升晋爵至,甚至自称,楚穆王、楚庄王、楚怀王等,还有吴王阖闾(子爵,姬姓,因先祖远避宫廷争斗在蛮夷开国而循例得到低的爵位)、越王勾践(子爵,姒姓),连越几级称王,与周朝天子平起平坐,这是少见的],下至庶民,不分贵贱,普天之下都是一样。用布来做出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卫国的习俗;用旌旗的正幅来做出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鲁国的习俗(各地都有不同,不必一致)。】传统的丧俗正是这样,旧时乡间办丧事,是煮稠粥,粤语称为烂饭。而古代贵族在战乱艰难时世中,从锦衣玉食骤然变成烂饭稠粥度日,平民百姓的日子更加不可想象。回望历史,和平发展、国家富强弥足珍惜。

29)东鲁:

原指春秋鲁国。后以指鲁地(主要在今山东省)。春秋战国时期,东鲁名人辈出,著名的有孔子、孟子、墨子、鲁班。

30)明德弥彰:

美德更加明显。明德指光明之德,美德。儒家论述教育理论和为人修养的经典著述《大学》全文共十章,相传明德所在的第一章为孔子的观点,曾子述之,后九章为曾子之意,全文由曾子门徒所记,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实为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31)王谢:

六朝(公元222-589年,在南方有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望族琅琊(在今山东)王氏与陈郡(在今河南)谢氏的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迁至金陵,后因王谢两家的王导、谢安及其后人在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故有王谢之合称。

32)江左:

江左,即江东。古人习惯坐北朝南看(皇帝的座位也是这样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东西与左右常可互相替代。因长江在安徽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江左(江东)的大致范围包括今湖北、皖南、苏南、上海、浙江、赣东北。明末清初文学家魏禧《目录杂说》提到: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自江北论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33)声华益懋:

声华:美好的名声,声誉。唐朝诗人白居易诗篇《晏坐闲吟》: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益:更加。懋,古义有几种意思,主要有两种:1、勉励;2、同,盛大之意。在这里是第二种意思,指盛大显赫。

34)边氛:

边地灾祸凶气。比喻边寇。例如明朝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四:穷塞寝兵,喜边氛之靖息。谱序这里指肆虐闽粤沿海的倭寇。

35)宁甘怀土之安:

宁:岂能。怀土,主要有两种意思:1.安于所处之地,谓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将迁移看得很重,不轻易外迁)。《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孔子认为君子念念不忘道德,胸怀国家社会,改变社会,小人只会惦记乡土,为家计生存私利,安于现状。三国时期何晏集解引汉朝孔安国曰:怀土,重迁。宋朝朱熹集注: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谱序所讲的宁甘怀土之安就是这个意思:岂能甘心安于现状、只留恋在原来所居之地。从立身处世、择地居家的角度看,只要趋吉避凶、与德为邻、止于至善,跋山涉水万里迁徙都在所不辞。黄龙光先生曾有长篇纪实文章刊登在《鉴水流金》杂志,记述杨、黄、刘三姓祖先由福建、东莞一路世代相伴迁移到吴川,一路吸纳众多亲戚、乡邻同行,历经四百多年的传奇历史,也与我们族谱所强调的相传以文、相守以义切合。  2.远离家乡,怀恋故土。 汉朝班彪 《王命论》: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晋朝陆机《序》:余去家渐久,怀土弥笃。

36)随迁地以为良:

随即认为迁移到其他地方更好。随:在这里是随即、随后的意思。迁:迁移。良:好。以为:认为。

37)诒(贻)谋

指父祖对子孙的训诲,典出 《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贻:遗留。 厥:其,他的。谋:计谋,打算。这首诗写的是夏禹的儿子夏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结束部落联盟禅让制,子承父位,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传到儿子太康,但太康没有君德,奢靡享乐,还长期在外打猎不归,引起百姓反感,后羿乘机攻入国都,将其五个弟弟和母亲驱赶到洛水边,这五位公子在痛失家国之后,追忆祖父夏禹的教诲,悔恨不已,作了《五子之歌》。明明我祖指睿智、英明、贤明的有道明君、五位公子的祖父夏禹。宋朝文豪苏轼《韩维祖保枢鲁国公制》:上以报贻谋之德,下以励移孝之诚。 清代女侠秋瑾《失题》诗:膝下贻谋晚,堂前慰藉先

贻谋,也可写成诒谋。《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燕:安;翼:敬,有传给的意思,古文例子有诒训;此外也有赠与,给与的意思,例如诒尔多福。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考证: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因为这是一个古文通假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给、遗留。就是说周武王以深谋远虑留传给子孙后代。《大雅·文王之声》追述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先后迁丰、迁镐京,最后一章述说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指周成王、周康王。后世由此用燕翼贻谋燕翼诒谋这个成语形容深谋远虑、为后嗣作好打算。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有中华传统美德宣传网页,其中重教守训文章里面,收录有《河东裴氏家训》第一条的内容:敬奉祖先,慎终追远,木本水源。生事死葬,祭祀礼存。立志向善,做贤子孙。贻谋燕翼,勿忘祖恩慎终追远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就是慎重地办理父母终老以后的丧事;追远,就是祭祀尽虔诚,寻根溯源、由远及近追念历代祖先。民德归厚,是指黎民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水有源而长流,木有本而常青,人立足于世上不能忘本,这是最基本的为人信条。父母者,人子之本源,生前侍奉、死后安葬,祭祀之礼要奉行,历代祖先也是如此。一心向善,做贤良子孙,使后代安定,不忘祖先恩德。贻谋燕翼这个千古经典,也是恪守道德、修身立本的准则。

法治环境下,对党员干部的婚丧嫁娶等事宜有各项严格规范要求(广东省纪委、广东省监察厅就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办法》,20144月印发了《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的暂行规定》新规),包括事前备案、廉政承诺和事后报告,不得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借机敛财,不准邀请管理服务对象及与行使职权有关的人员参加等等。重点在对党员干部的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规范约束,着眼点是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维护。而民族传统这种世代传承的文化遗产,也是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始终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重教守训(祖训)等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经风云变幻、风雨浮沉而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摸索出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结晶之一。在建设文明富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更要根系本源,推陈出新,使传统精华与现代文明融合,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中华之魂。

38)循黄甫:

顺着黄甫(可能是今天的中山黄圃镇一带,黄圃也常被写成黄甫,中山与东莞都是地处珠江口,隔海相望的出海必经之地。黄圃镇有一部分东莞移民,讲东莞话)。按理不可能是广州黄埔区的黄埔或海珠区的黄埔村,那个方向在东莞北面纵深内河港口,往西江、北江方向,那边要想南出海反而要经过东莞的麻涌、虎门,是反方向的。中山黄圃在内河,但方向是在东莞虎门西南,可能有避风的原因取道进入,也可能在明朝中期的时候还没有形成那么多冲积平原、有宽阔水面靠近珠江口。

(39)以星言:

以:在,于(指时日),在……之时。例如唐朝文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为唐朝文豪柳宗元的字)。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星言有两种意思:1、同晴焉,即天空晴朗了。《诗·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好雨夜间下已停,吩咐驾车小倌人。天睛早早把车赶,歇在桑田劝农耕),这首诗歌颂的是卫文公励精图治重视农耕。夙:主要意思是,常见词语有夙夜、夙兴夜寐。另有意思是指早就有的、素来就有的、旧有的,例如夙愿、夙怨、夙敌等。这里星言夙驾的意思是天空晴朗了,要及早驾车起行。这个字的意思是”,音同,意为劝说说服2. 泛言及早,急速。《北史·令狐整传》:宜分遣锐师,星言救援。 唐朝柳宗元 《为安南杨侍御祭张都护文》:星言赴命,注望帷幄。 谱序的星言,两种意思都有。晴朗之时起航,急速赶路。

按照古时的条件,应该不会有夜航披星戴月的,应该是白天航行,遇到狂风暴雨还要避一避。晚上一般是抛锚停航。近现代才有条件建立航标灯、在大的礁岛上设立航道站、在明礁暗礁上设置警示灯等。看我们的族谱记载,从东莞航行到达吴川,足足35天,中途停顿的时间应该很久。以星言即是在天气晴朗之时加速出发起航。

(40)梯山航海:

梯、航均为登高山、渡远海的有效工具。这种梯不是我们日常所讲的竹梯、木梯、金属梯,而是可以随身携带的登山绳梯(属于软梯),也可用于高楼和轮船攀爬、消防安全救生。这种登山绳梯,两侧是平行而粗厚耐磨的绳索,中间横向而等距离地绑上结实的木棍或铁管之类器材,绳索上端有钩紧攀援物体的硬钩,绳梯长度一般有3米至30米,可折叠收藏于背袋。配套的登山用具还有登山绳,通常带钩,向上攀爬、跨越悬崖、下悬崖都可用登山绳,下悬崖或集体攀崖可用登山软梯。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四年》:都指挥使王环乘风趣黄州 ,以绳梯登城,径趣州署在这里通,古汉语的一种用法。例如《荀子·修身》:趣舍无定,谓之无常)。 元朝丞相脱脱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赵遹传》:暮夜复遣土丁负绳梯登厓(厓同崖)。 明朝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绳梯》:绳梯以巨绳系横桄为软梯,凡登高则用之(桄,意为门、几、车、船、梯、床、织机等物上的横木,古代家具梯子上的横木)。

梯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典出《<宋书 > 卷八·本纪第八·明帝》: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日月辉映之下,登山渡海,抵达目的地,风调雨顺,正襟束带隆重庆祝)。这是南朝宋出名的暴君宋明帝刘彧域)登基之时发布《泰始元年改元大赦诏》先列举历代先祖的辉煌业绩的其中一段字句,后文接着粉饰自己。暴君为政不仁,但后世文人从文字上评论其文甚工梯山航海也成为流传久远的一个成语。唐朝平曾《薛平仆射出镇浙西主礼稍薄曾留诗讽之》诗云:梯山航海几崎岖,来谒金陵薛大夫

(41)云气:

云雾天气,风云变幻形成的气象。宋朝曾公亮的《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也可指奇异天象,寓意一方人杰地灵,或指龙起生云、虎啸生风,有不凡之人乃至真龙天子诞生于这片奇异的地域。

(42)维时:

斯时(这时候),当时。明朝叶盛 《水东日记·敕词与部奏违异》:盖维时阁老以权臣自任,不復顾惮,惟其意之所欲为矣。《红楼梦》第一五回:赵堂官 一迭声叫:拿下贾赦 ,其餘皆看守。维时, 贾赦 、 贾政 ……俱在,惟宝玉假説有病,在 贾母 那边打闹。

43)藏获、臧获:

有的谱记载为藏获,意思是:收藏细软,指收藏贵重的财物。有的谱记载为臧获,意思是:奴婢。今按臧获翻译。

44)裹粮负襁:

携带粮食,背负婴儿。裹:携带。唐朝孙樵书褒城驿壁》:吾闻开元中,下天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又如:成语裹粮策马(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襁:包婴儿的被、毯等,常见组词为襁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襁,负儿衣也。

45)从者如归:

随从者像回家一样。

46)悠居咸奠:

转转迁徙,所居住的地方都稳固地安置好。:转转的意思。居:住所;住宅。都是这样。奠:稳固地安置,常见词组有工程奠基。

47)卜瀍卜涧:

卜:选择(居住的处所),具体来讲是通过占卜确定选择迁移,常用词汇有卜迁。瀍(音前),瀍水(河),源出河南洛阳市西北,东南流经旧县城东入洛河。涧,指涧水,源出河南渑池县东北,东南汇流到渑水,东流经新安县南至洛阳市折东南入洛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阐释:一曰涧水,出宏农西安东南入洛(宏农即弘农,郡名,历代郡治有迁移变化,汉朝的郡治在河南与陕西交汇处。杨姓郡望为弘农郡)。《尚书·洛诰》记述周公营洛邑提及涧水以东、瀍水以西这一带卜迁的经过:周公拜手稽首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洛师指洛阳、洛京,始于西周 。师指京师、首都,政治和军事中心之意,与镐京一起,构成了汉语中京师的最早来源。这段古文讲述周公(周公旦)朝见周成王时,跪拜叩头说:“……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先占卜选择了黄河以北的黎水地区,我又占卜选择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地区,仅有洛地吉利(适合建造都邑)。我又占卜选择了瀍水以东地区,也仅有洛地吉利(建造都邑)。于是来拜见您,商量筹划,且献上卜兆。谱序以周公卜瀍卜涧最终营洛邑的典故,讲述趋吉避凶、择地而居的历程。

48)鸡犬亦乐新丰:

刘邦在长安附近仿造家乡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建造新丰(今西安市新丰镇),所仿造的新丰与原来的丰邑一模一样。建造新丰之后,将原丰邑的鸡犬也一起取来,这些鸡犬在新丰都各自认识自己的。比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像在家乡一样快乐自在。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

49)尔宅尔田:

有如此的住宅和田园。尔:在这里是如此之意。

50)走马方停亶父:

走马: 骑马疾走(快速奔驰,古文意思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疾速即是高速快跑)。方:才(才会这样)。停:停当,停下来。疾走以后才会停下来想起,古代先贤、周朝皇帝的祖先亶父(dǎn fù)率众迁徙岐山典故。《诗经·大雅·緜》: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讲的是古公亶父清早骑马起行,率领姬姓周民沿着西岸水泊方向走,一直走到岐山山脚下。从岐山到扶风为著名的周原,周朝的古都所在地。这是周朝择地而居、发端于周原的史诗。

51)庸讵:

岂,何以,怎么。又作庸遽。 东周春秋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庄子·齐物论》: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耶?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耶!

52)继继绳绳:

成语, 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典出明朝宋濂《吴公墓碣铭》:自时厥后,继继绳绳,予知未有艾也。(从此时往后,承前继后,我知未有停止结束。)清末民初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总论》: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屹今日

53)克昌厥后:

能让子孙后代永葆昌盛、兴旺发达。典出《诗·周颂·雝》: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安定祥和能以德感动天庭,更能让其子孙后代保持昌盛)。燕:古义有。克:在这里的意思是能够,常见词组有克勤克俭。昌:兴盛,例如昌盛。厥:其。

54)积善餘庆(今写为积善余庆:

余:㈠我。㈡通:①多余;剩余。②遗留;残存。提示:在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

积德行善之家,先代的恩泽必然遗留惠及子孙。典出《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佛教禅宗教义)积:积累; 善:善事;庆:在这个词语里面的古汉语含义是指福泽、有幸的事。《国语·周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有庆未尝不怡(后世文人对字的点评批注是福也)。常见词汇有余庆、庆云、庆景、庆绪(祥和福善的事业)、庆室(吉祥幸福之宅,不同于吉屋之说,粤语用表示出于一种同音字避讳,吉屋为待售、待租、待转让或闲置的空屋,庆室、庆宅为人丁兴旺、人气聚集的居屋)等。余庆:指先代的遗泽(遗存的福泽)。

55)鉴观不爽:

意为查考历史不见有缺陷差池。鉴观:察视。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后汉书·翟酺传》(此后汉指现代的历史学家所称的东汉,不同于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沙陀突厥首领刘知远在北方建立的后汉):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 爽:古汉语里面有差错、差失,违背的意思,现代汉语也有部分词汇保留,例如爽约(违约)、毫厘不爽(毫厘不差)、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闪失)等。

56)迄于今世纔(cái才)四纪:

到现在这代人仅仅四十八年就已经奠定立足安居此地的基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时也。古汉语之,就是这个时期的意思。 才经历四十八年。有两种意思: 1. 方,始(刚刚、才)。 2.仅仅(只是)。古代记年代的单位,一纪为十二年,四纪就是四十八年。宋朝文豪欧阳修《渔家傲·四纪才名天下重》:四纪才名天下重。三朝构厦为梁栋。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顾我薄才无可用。君恩近许归田垅。今日一觞难得共。聊对捧。官奴为我高歌送

57)瑚岗奕奕:

如瑚琳地的山岗高大华美,洋溢活力、生机与灵气。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58)科名仕宦:

科名:考中科举而取得的功名。仕宦:给皇帝当仆人,即做官的谦称。新时代,为人民公仆,讲公仆。明朝孙仁孺《东郭记·妾妇之道》:无阳气,不丈夫,朝中仕宦尽如奴。这是封建时代不为官的文人的一种说法。封建时代,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有所作为的官吏也是有的,不是绝对化的。汉代的《大戴礼记》之《子张问入官篇》、《汉书》之《东方朔传》都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清到极点就没有鱼在其中游,人太精明、太苛求就没有朋友、伙伴)的经典名言,强调重在加强自身修养。

59)食德服畴:

领受先人高尚德行,致力于耕田种地。服:从事,致力。畴的本意是田地。食德,接受先人的德泽的意思,典出《易讼》:讼卦第三爻,爻辞: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易经讼卦第三爻之六三卦的爻辞,意思是:遵循善教功德的规范,领受先人留存的德泽善行,坚定不移地磨炼自己、经得起砥砺考验,最终都会有好结果,或许能够跟随君主为官管事,无论任何情况下做事都要怀有忠诚之心。爻 [yáo]:卦象的基本符号。食:在这里的古义为旧德指自己从前就有的功德,或者先人留下的德泽;贞:古汉语通假字,通,意为正、定,立到正、立到定,端方正直,坚定不移。厉:磨砺、历练、考验。《战国策·秦策一》: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贞厉的意思就是坚定不移地磨炼自己,经得起砥砺考验。无:连词,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唐朝文豪韩愈《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高贵还是低贱、年老还是年轻)。。真心,诚心。东汉道家学派著名学者王充《论衡·感虚》:疑世人颂成,闻曾子之孝天下少双,则为空生母扼臂之说也。。怀疑世间有人为了颂扬诚心,听说曾子的孝道在天下少有第二个,就凭空生造他母亲掐捏臂部感到疼痛、结果曾子也有感应就跑回家的说法了。)

60)歌咏祖宗之泽:

讴歌咏怀祖先的绵绵世泽。

61)沧桑: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词汇,来自成语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了种桑养蚕用于编织丝绸实现男耕女织的田地,而种桑树的田地历经岁月变迁变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世事多变,人生变化更加无常,面貌改变巨大,很多东西原本还难以想象,简略称为沧桑。典出晋朝道家葛洪 《神仙传·王远》:麻姑 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

62)丰芑常滋:

指人丁的兴旺发达、事业的壮大兴盛经久不变、继续增长。丰(豊):盛、多、大。芑:一种野菜,四季茂盛。常:在这里的意思是恒常长久经久不变。滋:在这里的意思是增益,加多,现代常见词汇有滋养、滋补,古文里面单独一个字,在多个含义中就有的含义,看上下文联系来判断。

63)文孙:

感受先辈遗留的福泽与文德、并知守业(守文)更比创业难的后辈守文之孙。文孙:这里是守文之孙的简称。守文的含义丰富,不限于文化,从文从武之。古汉语里面,守文守成的意思是相近乃至相同的,也可以说是同义词。守文之君,也就是守成之君(继承和守住帝业的君主)。守文在古典典籍里面的本义有:遵循文王法度,后泛指遵循先王法度。宋朝王安石 《委任》:当是时,守文之盛者,二君( 汉文帝 、 汉武帝 )而已。再后来守文就不限于帝王,而是是泛指遵循先辈传承的德行规范、传统文化道德法度。要懂得、理解和继承这些,首先就要尊崇文化、继承文化。近现代来讲就是发掘优秀文化遗产的精华。我们的祖训也强调相传以义、相守以文,这个既有文武之道所喻的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法度为代表的法制意识,也有崇尚文化教育、追求文明进步的观念。

64)数典岂虞忘祖:

单纯讲数典,指历举典故,具体来讲就是典制和掌故(俗语讲的典章制度和旧事旧例,包括历史人物的事迹,传奇故事,历史传说等),此外还包括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参照《辞海》对典故一词的两方面概括释义)。此为数说、谈论、述说、列举、解释之意。虞:预料,料想。加上岂虞这个词构成反问句,表明守业(守文)更比创业难,守文之孙岂能令人意想不到地数典忘祖?

数典忘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泛指忘本或对祖先历史的无知(商务印书馆《新华成语大词典》数典忘祖词条的解释),又称数典忘宗。典出春秋时期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叙述的是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国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国为何没有贡物进贡,籍谈答道:晋国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哪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你没有后代吗?谈论历来的典章制度、事迹掌故却把自己祖宗的职守(司典)都忘了! 籍谈的高祖,孙伯黡担任晋国司典,掌管晋国典籍,子孙后代以官名中的字为姓。籍父是籍谈的别名,不是指他父亲。他父亲名叫籍游。而且是一个姓氏,因为祖先掌管典籍而取,不会用姓氏指一个人。

65)惟是:

只有这样。惟:通,指只有。是:在古汉语里面,常见字义有,在这里表示这时、这样这种状态。

66)简断编残:

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形容书籍磨损残破。简:竹简;编:穿竹简的皮条或绳子。东汉以后已经有纸张,竹简篆刻、编册是此前的事情。但古文习惯讲竹简这类词汇。简断编残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宋朝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简断编残字欲无,吾儿不负乃翁书。绝胜锁向朱门里, 整整牙签饱蠹鱼。书籍残破字体隐约,都翻阅无数次,我的儿子没有辜负你父亲的书。绝对胜于锁向庭院深深的豪门大户里面,过整日呆在朱红大门的庭院里的富家子弟,成为玩弄牙签饱食终日的蠹虫。乃:你;翁:父亲。朱门:指豪门大户,庭门是涂成红色的,著名的诗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蠹鱼:一种无翅昆虫,又称蠹、白鱼、书虫等,附着在建筑物的墙缝中。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陆游教导儿子勤学的这个诗篇一共有八首。

 

67)子姓:

常见的用法是泛指子孙、后辈。清朝赵翼《五十初度》诗:家风岂敢夸颜柳 ,或可垂为子姓规。颜柳为唐代书法一代宗师颜真卿和柳公权的并称,颜体、柳体楷书规整,其中柳体影响最大,现代印刷还是重要的字体范本,文化风范影响千年。诗的意思是我们的家风哪敢自夸颜柳之风,但崇文重教、伦理有秩或许能成为子孙后辈的规范。

68)袂云汗雨:

古典成语,形容人多。清朝王韬《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士女麇至,几于袂云汗雨。” “为衣袖的通称。士女指男女或未婚男女;泛指人民、百姓。见《楚辞·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原指成群聚集的獐子,常见词语有麇集,形容大批群集。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百姓成群聚集而至,人数之多,几乎达到一齐挥挥衣袖就像形成一片片云彩,一齐流淌汗水就像下雨浸湿一大片地面一样。以夸张手法形容人潮汹涌、熙熙攘攘或人多势众。一般的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没有收录袂云汗雨,收录成语最为齐全的《新华成语大词典》都未见这个词条。

袂云汗雨,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使楚张袂成阴,挥汗成雨一说: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讲述春秋时期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晏子出使到楚国。楚人因为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狗门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三百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即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就能遮天;同时挥洒汗水,就形成下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后面还有一段唇枪舌剑的斗嘴辩论,诸如楚王问既然这么多人,怎么还派你这样(差)的来呢,晏子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不同的规矩,那些有德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有德有才的贤能君主所在的国家(诸侯国),没有德没有才缺乏贤能的不肖之人被派遣出使到没有德没有才的国王所在的国家。我晏婴是最不贤、没有德才的人,所以只好出使到楚国来了……

战国策·齐策一》: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汉朝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都有举袂成幕,挥汗成雨的记载。讲述的都是同一个典故:战国时期,说客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联合抗秦,他说道:临淄7万户人家,每家可以出3个男人当兵,地方很富足,街上人很多,众人把衣袖举起来像帐幕,每人挥一把汗,简直像下雨一样,有这样的实力难道还要屈服于秦国?

69)述作:

典出《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动词。此外,另有一种含义,指著作,作品,名词。

70)相承:

这里指递相沿袭、先后继承。周朝《·归妹》:跛能履吉,相承也。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唐朝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蔡州自吴少诚已来,相承为节度使,亦微有功效。

71)考献徵文:

考据文献,引证成文。

72)庶昭兹于来许:

但愿能将先辈的光辉业绩彰显传留给后辈子孙。庶:但愿,或许。在这里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昭:光明,显耀。兹:同,语气助词。清朝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于:给。来许:后进;后辈。典出《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清朝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药王庙》:今虽莫详其处,尚有存图,以示来许。

73)君子:

在古代汉语里面,原本的含义指地位高贵的人,后来引申指人格高尚、才德出眾的人,再往后在礼节上也可用于对所有人的尊称,相当于阁下先生等,例如唐朝李朝威《柳毅传》:君子书叙(尊称,意为:与您书信畅叙,用书信与君畅叙)。才德出众之君子,典籍出处比较多。之前的古籍所讲的君子,基本是指王朝统治阶层和贵族男子。例如《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讲明他是王子。先秦以前的君子多数都指君王之子,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君子也是王宫贵族的泛称,通常是王子王孙。儒家学派首创者、有万世师表盛誉的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人品道德的含义,增加了德性。由儒学而产生的《论语》(孔子的弟子整理记录孔子言论的专著)、《易经》、《诗经》、《尚书》影响深远。《论语·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所以道德情操高尚的君子定下一个名分一定要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论,是从不马马虎虎苟且对待就凑合着应付过去的)。《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品格高尚的、德才兼备的人并没有得到发挥的机会而不能当政有所作为,而人格卑下、学识浅狭的人却占据着朝廷要职官位)。

谱序所讲的君子, 两种含义都有,既赞扬诸位族亲才德出众,也尊称为诸君。

74)前光克迪:

也称克迪前光克迪前人光。表示前辈的光耀业绩和传统能够得到后辈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光宗耀祖、激励上进。前:先前的,前人的;光:光荣,光耀;克:能够,可以;迪:继承,启迪。

75)家乘:

原指家庭家史的记述(在古文中有一个含义,通称一般的史书,例如史乘为比较大的记载,就是一般的记载),后指家谱、族谱、谱书、谱牒。宋朝陆游《东邻筑舍与儿辈访之为小留诗》:“年丰日有携尊兴,家乘从今不一书。尊,通樽,酒器。携尊,即携樽。携樽挈酒常用于形容饮酒会客、放达自如。不一:指不一致,不一样,不相同。

76)承续:

继承延续。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代范晔《后汉书·顺帝纪》:陛下践祚,奉遵鸿绪,为郊庙主,承续祖宗无穷之烈,上当天心,下猒民望(皇帝陛下即位登基,敬奉遵从祖先的基业和传统,成为国家政权执掌人,继承延续祖宗无穷无尽的盛大气势,对上顺应天道之心性,对下满足人民的所望)。践祚皇帝即位,登基的字义有天福皇位国祚指国运。鸿绪指祖先的基业。指世系、家业等。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设在郊外,称为郊宫或郊庙,郊庙这个名词也可用于借代国家政权。郊庙主就是国家政权的主事当政者。当:合宜,适合。猒:满足。

77)丛条手理:

收集众多资料汇聚起来,分条列举,动手整理。

78)慰瞻依于万象:

依托于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的史料汇编,瞻阅(尊敬地阅览)以后感到满意和宽慰。万象:指各种事物和景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实际上也就是无所不包,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编纂族谱,尽量完善体例,追求完美,补充修订,囊括多个方面,并随着时代发展有所变化,就无愧于先人与后辈。

79)行苇心敦:

骨肉同胞团结一心,待人和睦亲善,惠及草木,忠厚传家。典出《诗经·大雅·生民之什·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芦苇丛生聚路边,莫让牛羊踩过线。初茂芦苇刚成形,只见嫩叶润又鲜。亲亲热热亲兄弟,不要疏远要靠前。铺设竹席来会客,端上茶几又见面)。行(音航):道路;行苇:生在路旁的芦苇。敦(音团):聚貌,这里指苇草丛生之貌。方苞:开始茂盛。体:成形。泥泥:叶片润泽之貌。戚戚:亲热。远:疏远。具:通。尔:,近,与(远)相对,成语有闻名遐迩。或:在这里作为虚词,没有词义。肆:陈设。筵:竹席。几(音):矮脚的桌案。《毛诗序》云:《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认为周朝的王族忠厚,仁德惠及草木,所以能够对内和睦宗亲九族,对外尊重黄发老人斑的年老者,帝王及嫡长子对年高德劭者按时饷以酒食、并向他们求教,所以成就了他们的幸福与爵禄。

80)为束皙以补亡:

以晋代著名学者束皙编纂《补亡诗》鸿篇巨著的那种踏实精神为楷模,做好收集整理,在族谱增补遗亡的珍贵文献。使之完整无缺。

:做,作。以:连词,用法相当于。《国语·晋语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狐偃:人名;惠:通,聪明)。补:补足,补充,增补,把残缺部分加上材料修缮完整。亡,指忘佚、散失、遗亡的宝贵的诗文、记载等。

束皙:西晋古文字学家、玄学家(又称新道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都有研究和解说),字广微,阳平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据史料记载,著述甚富,有《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纪志、《五经通论》、《发蒙记》等,皆亡佚(全都散失、失传了)。今存《补亡诗》六首及《饼赋》等赋作数篇。其《补亡诗》,意在补《诗经》中有义无辞的《南陔》、《白华》等六篇,对偶精当,语辞流丽,不脱西晋气息。补亡旨在对已经消亡、遗失的内容进行补遗。宋朝的洛阳医学家郭雍就有《伤寒补亡论》,辑录唐朝名医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和宋朝进士、医学博士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又名《南阳活人书》、《无求子伤寒百问》),以及《伤寒总病论》作者、北宋医王庞安时、擅长于伤寒诊治的南宋国医常器之等诸家学说,糅合个人见解,对东汉南阳名医、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的残缺部分进行完善补充。

81)或拾遗而订堕:

有时采集、补充缺漏遗佚(查漏补缺),修订匡正有错漏的地方。晋朝葛洪《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抱朴是一个道教术语,源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现其本真,守其纯朴,减少私欲。即坚守、坚持,少、寡在这里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少)。或:在古汉语里面有有时之意。

82)法紫阳修史

效法紫阳学派(朱子理学)的严谨规范编修历史。紫阳指朱子(朱熹)理学。宋朝大儒、理学宗师朱熹之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曾经在安徽歙县游学,常到紫阳山(在安徽歙县城南),结庐而居,潜心治学。进入福建担任尤溪县尉,在当地讲学之时依然念念不忘紫阳山,镌刻紫阳书院印章。朱熹也曾慕名而至紫阳山,并在紫阳学祠讲学。后来朱熹随父亲几经迁徙移居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仍在其所居之听事堂题名紫阳书堂,以示不忘。朱子理学也有紫阳学派的别称,后世常用紫阳指代朱子理学。

83)俨:

在这里的意思是整理,使整齐。常见词组有俨然,形容整齐。然:语气助词,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古汉语词汇俨存”(很分明、整齐有序地保存或存在),例如清朝钱学伦《语新》卷上:春秋虽高,幽闲贞静,俨存大家风范。大家,即大方之家,《庄子·秋水》云:今我覩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成语贻笑大方之大方就是指大方之家,完整意思是贻笑于大方之家,字可以省略。古风犹存的文化人,非常讲究严谨,尊崇大家风范。

84)纲举而目张:

纲:网上的大绳。目:网眼。撒网时提起大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纪:这里指编织成渔网构成孔眼的散丝的头绪,有个成语就叫做丝缕有纪。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纪,别丝也。一丝必有其首,别之则为纪。此处之指分类整理编织、理出头绪)。后用纲举目张比喻只需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条理分明。汉朝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宋朝王安中(北宋末年南宋初期山西太原人,与北宋文学家、改革家、江西临川人王安石不同年代、籍贯)《瀛洲经武堂记》:补直罅漏,趣成条维,纲举目张,参差适序。概括起来,纲举而目张的意思就是:犹如撒网时提起大绳这个总纲,所有的网眼即古语所讲的都张开,只需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执其要领,则细节自能顺理而成,纲目条理分明。

85)汇集夫文物典章:

汇集历代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文化遗物,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礼乐制度,以及乡规民约、世传祖训、法典规章。礼乐的本义为礼仪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更引申为一个国家一段时间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礼乐,在古汉语也称文物,与典章密不可分,所以文物与典章连起来讲,组词有文物典章典章文物。按照古代儒学要求,礼是行为道德的规范,舞乐可以陶冶性情、修养自身,两者有利于稳定社会、治理国家。《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在《志三代宗教礼学》对作了概括:礼也者,人类一切行为之规范也。有人所以成人之礼,若冠礼是;有人与人相接之礼,若士相见礼是;有人对于宗族家族之礼,若昏礼丧礼是【昏礼即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有宗族与宗族间相接之礼,若乡射饮酒诸礼是;有国与国相接之礼,若朝聘燕享诸礼是;有人与神与天相接之礼,则祭礼是。故曰:礼所以承天道以冶人情也。’”夫:发音同,在这里属于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里指族谱、家史方面的。史籍载,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音乐),即周礼。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追溯礼乐文化源头,则是从远古时代的祭祀文化发展而来。之本义,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考证: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所谓,乃行礼之器,从豆,象形。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再考证,确实是礼器,然而不是从豆,而是像二玉在器之形。古代行礼以玉,《尚书·盘庚》中所谓具乃贝玉说的就是以玉礼神。《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文物指礼乐制度。典章:指法典规章,族谱方面也包括乡规民约、世传祖训。

(86)土宇:

在这里指土地与住宅。《诗经·大雅·卷阿》: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卷阿:蜿蜒曲折的土山、冈陵。古汉语字义:卷,曲貌;阿,大丘,大陵。东汉郑玄《郑笺》(《诗笺》):大陵曰阿,有大陵卷然而曲。尔:你。土宇:土地与住宅。昄章,或作版章,版图之意。孔之厚:孔子那样的厚德,可以吸纳很多人才前来。矣:语气助词,相当于。古籍里面还有一层含义,可指疆域、国土。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代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传》:今豪杰竞逐,雌雄未决,当各据其土宇,与陇蜀合从。成书于南北朝南朝梁代的《昭明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

(87)削草、庭除:

削草:删改、删除、草拟;庭除:庭院、庭阶。

(88)奕叶流芬,穀诒孙子:

世代福泽恩德绵延开枝发叶,如同散发幽香流传久远,让美善的品德遗留给子孙后代。奕叶比喻世代绵延,开枝发叶。古汉语有奕叶之说,意为累(音)世、世代。东汉蔡邕 《琅邪王傅蔡郎碑》:奕叶载德,常历宫尹,以建于兹。《隋书·礼仪志七》: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奕叶共遵,理无可革(宣尼即孔子。孔子谥宣尼)。明朝宋濂《元徵士周君墓志铭》:君自以奕叶为儒,继承不易,孳孳问学(孳,通。勤勉;努力不懈。现代汉语有成语孜孜不倦)。清刘大櫆 《<张讷堂诗集>序》:见其父子祖孙奕叶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艳之。奕叶流芬,比喻世代绵延,开枝发叶,如同幽香流传久远一样。穀:美善的品德。诒:在这里的意思是遗留。

(89)本本原原:

本原,指根源、根由。《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古时天子对同姓分封诸侯的称呼为伯父,异性诸侯为伯舅。这段记载,讲的是鲁昭公九年,周朝属地的这个地方的人和诸侯国晋国封邑在边境的阎嘉争夺土地,晋国的梁丙、张趯率领阴戎进攻颍地,周天子就派詹桓伯去谴责晋国。晋国是同姓诸侯国,都是姬姓,晋国最早的国君是周王朝王室宗亲的分支,所以称伯父。詹桓伯对晋国国君说:我们周王朝对于伯父来说,犹如衣服之有堂皇冠帽,树木流水之有根本源泉,百姓之有谋略之主。由此产生成语木本水源,意为树的根本,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因由)。《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地,是万物的本原,是一切生命的植根之处。菀:音同,本意为茂盛。根菀组词,则是根本之意,等同于根荄。)郭沫若等在集校(收集、校正)古代典籍的研究过程中,引用清朝学者王引之的论述:“‘根菀当为根荄。下文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本原、根荄、宗室,皆谓根本也。

本原的内涵与外延比本源更广,除了寻根溯源以外,还侧重于先祖的敦厚本原(本质)、踏实精神、艰苦创业、优良品德、荣耀业绩、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等。从族谱修编的角度来讲,就是家族的繁衍播迁犹如树有根水有源、土地是一切生命的植根家园,寻根溯源,始终不忘先祖的敦厚本原,承继先人的遗教,开启后来的事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90)粲乎备矣:

鲜明而足够了。粲:鲜明。备:很多,足够。乎、矣都是语气词。

(91)予小子:

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诗经·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予:在此读,我的意思。译为:晚辈的我。

披览:

翻阅,展读。南北朝南朝陈陈代徐陵《序》: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 鸿都 ,不籍篇章,无由披览。明朝张居正 《答中溪李尊师论禅》:《三塔图说》披览一过,不觉神驰

(92)俯仰兴怀:

俯仰天地、转瞬之间感触良多。俯仰,指低头与抬头;也可指短暂的时间、举止动作。《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兴怀:引起感触。 晋朝王羲之 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俯仰一词,通常有俯仰天地的感怀,表示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典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怍:惭愧。

(93)津津然:

兴趣浓厚的样子。然:语气助词,放在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相当于“……的样子

(94)太原瑯琊,别郡名而为二本:

太原王姓和瑯琊王姓分别在两郡,名义上是两个本原(实际上是同源)。王姓郡望之一有太原郡。太原郡为战国秦庄王置,以太原郡为郡望的王氏开基始祖为东汉司徒王允。另有《通志氏族略》记载,山东琅琊王氏的来源是周文王的后代,周灵王太子晋的17世孙王离生二子:长子王元,次子王威。长子王元搬到山东琅琊郡,为山东琅琊王氏始祖。次子王威传承山西太原,为太原王氏始祖。据王氏族谱,王允为王威后代之一。
(95)
惠连灵运,述祖德同出一原:

讲到南朝刘宋时期的文化名人谢惠连、谢灵运,追述祖宗功德都发现同出东晋名将、重臣谢家堂前一个本原(由河南陈郡祖籍谢奕、谢安、谢铁这一代到浙江会稽谢灵运、谢惠连这一代只有四代)。

惠连、灵运,指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代(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刘裕所立,又称刘宋)的文学名人谢惠连、谢灵运。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奠基者、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县),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谢惠连为谢灵运的同宗族弟。谢灵运与会籍的族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上的成就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谢灵运时有感叹,他写作诗文的灵感来自谢惠连,写不出来的时候,梦里见到惠连,对话之中,诗意就出来了,并记述在文章里。

谢惠连是东晋名将、重臣谢安的六弟谢铁之曾孙,谢灵运之族弟,父谢方明历任竟陵(今湖北天门一带)太守、丹阳尹(今南京一带)、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太守等职。史载谢惠连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但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谢灵运见其新文,每曰:张华重生,不能易也。’”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藏书家,西汉名相张良的后裔,盛唐名相张九龄的先祖,工于诗赋、学识渊博,编纂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政治才华也突出,有西晋政坛第一人之称,在皇族、士族把持朝政的环境下,作为庶族寒门子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和后世楷模。张华的父亲张平原是曹魏朝代的渔阳郡太守,在张华年幼时去世,家道中落,张华在孤苦贫寒中放羊为生,但他的才情被同乡、东汉名儒卢植之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子卢植(后任西晋大臣、将领)赏识,本地乡绅、曹魏大臣刘放(汉武帝之子燕剌王刘旦的后代)更为赞赏张华的才华,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张华少年时抒发政治情怀的《鹪鹩赋》被名士阮籍盛赞为王佐之才,由此引起朝廷重视重用,一直官至司空(辅佐皇帝,即当朝宰相),后因反对西晋皇族八王之乱被害,诛灭三族,长子张袆、次子张韪及两名孙子同时遇害,长子张袆之子张舆侥幸避过惨祸。张华平反后,张舆获重新起用,官至丞相掾、太子舍人(据《晋书 张华传》),按照历史踪迹来讲,张华的后裔就是张袆幸存的儿子张舆的后裔。南北朝时期的谢惠连之所以被赞誉为西晋名人张华重生,是因为十岁就成文,人称神童,诗赋广泛流传,名闻遐迩,其中,赋(散文之形神,诗歌之韵律)的成就最大。可惜英年早逝,年仅26岁,虚岁27岁。

六朝望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是中国古代名门望族的代表(六朝,指有传承关系的、司马光编纂的编年史《资治通鉴》作为正统编年纪事所指的汉魏六朝——曹魏、两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或者唐朝许嵩根据历史上在建康(南京)定都的朝代的传承关系所编的《建康实录》而确定的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最著名的是东晋时期王谢堂前燕的里面的”——豪门大户陈郡谢氏,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谢惠连都是这门谢氏的后辈、同族兄弟。读过东晋历史的都知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以后,征集各族九十万大军、号称百万之众压境猛攻东晋,谢安、谢石、谢玄、谢琰等临危不乱,淝水之战一举扭转战局,其中谢安为谢石的兄长、谢玄的叔父、谢琰的父亲。谢安的父亲谢裒( póu)为东晋元帝的吏部尚书,谢安这一辈有六兄弟:长房谢奕,豫州刺史,追赠镇西将军,长房谢奕第三子谢玄,建武将军,剽悍的十几万北府兵(主要在江南征募北来之人组成)主帅,在淝水之战中被谢安任命为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用计使前秦军队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谢玄进而率北府兵各部大举北伐,收复徐、兖、青、司、豫、梁六州(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中原地区和江淮一部),创造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强大的前秦也自此衰亡,北方各族趁机割据,分崩离析,南北局势再变,东晋面临的威胁解除,谢玄因军功而进号冠军将军,逝世后追赠车骑将军;二房谢据,早卒;三房谢安最出名,东晋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一品太保(古代著名的太师、太保、太傅三公至尊之一)、卫将军、都督十五州诸军事,调度指挥淝水之战大决战,次子谢琰在淝水之战中出任辅国将军,率八千精兵与西中郎将桓伊和前锋都督谢玄主力抵抗前秦大军,战功卓著;四房谢万,东晋名士,官至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五房谢石,东晋卫将军、尚书令,在淝水之战中出任征讨都督,作为淝水之战的主帅,并亲率一万多名水军沿淝水顺流到寿阳扼守要塞,阻压六万南征大军,建立奇功,史载将帅排序为谢石谢玄,为主帅与先锋的关系,淝水即今天的淝河,淮河支流,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的古代寿阳,即今天的安徽寿县,晋代以前又称寿州、寿春,为避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皇后郑阿春之讳而改名寿阳,护城河之水来源于淝水,当时为前秦皇帝之弟苻融率前锋部队攻占,前秦皇帝苻坚进驻城中,想不到谢石谢玄在寿阳境内石涧会师,驻军镇守,决战开始,前线总指挥是谢石,谢玄、谢琰的叔辈;六房谢铁,东晋永嘉太守。六房谢铁不出名,但曾孙谢惠连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与长房谢奕第三子谢玄的孙子谢灵运齐名。所以,谱序中有惠连、灵运,述祖德同出一原之说。

(96)恍如磐石之宗,犬牙交错: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磐(盘)石:巨大的石头。唐·李白《丁督护歌》: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宗族之坚固稳定就像极为坚硬而致密的盘石,繁衍播迁呈犬牙交错、互为依托、紧密相连的态势。东汉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诸侯王自身认为骨肉同胞最为亲近,汉朝先帝所以广泛封邑连接城池,呈现犬牙交错互为依托的态势,是为了使宗族像盘石一样坚固。为:为了;宗:宗族。盘石宗就是盘石一样坚固的宗族。相错:相互交错)。

(97)择邻:

选择好的邻居。成语有择邻而居,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好的环境适宜的引导和熏陶对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作用。史上有孟母三迁择邻事﹐培养孟子(孟轲)一代大儒。后世所云择邻典出于此。汉朝刘向《列女传·邹孟轲母》: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

98)燕翼分诒:

燕翼贻谋,指祖训传承遗留给后世,为子孙后代深谋远虑。《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翼,敬也。陈奂传疏: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孙子。引申谓善为子孙计谋。传给的意思,古文例子有诒训;此外也有赠与,给与的意思,例如诒尔多福。清代陈奂《诗毛氏传疏》考证:诒,遗也。上言谋,下言燕翼,上言孙,下言子,皆互文以就韵耳。言武王之谋遗子孙也。因为这是一个古文通假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给、遗留。就是说周武王以深谋远虑留传给子孙后代。《大雅·文王之声》追述周文王、武王父子两代先后迁丰、迁镐京,最后一章述说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这子孙指周成王、周康王。后世由此用燕翼贻谋燕翼诒谋这个成语形容深谋远虑、为后嗣作好打算。

99)用抒寸丹,托于毫素:

借以抒发精诚的一寸丹心,寄托在纸笔之间。毫素:古文泛指纸笔。毛笔之毛使用羊毫(山羊毛)、狼毫(黄鼠狼的尾毛)等制作。

100)颂庇根于葛藟:

称赞葛和藟能够保护其本根。颂:称赞。庇:遮蔽。葛:一种蔓生植物,其纤维可以织布。藟:音垒,藤也。《春秋左传·文公七年》: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阴也!葛藟犹能庇其本根。’”译文:乐豫说:不可以,公族是公室的枝叶。要是去掉他,则本根没有保护了!葛藟尚能够保护它的本根。’”汉章先公用葛和藟能够保护其本根作比喻,称赞瑚琳福杨杨氏(亦包括各房各支)修谱,不忘木本水源,保护其本根。

101)笔端尚愧雕虫:

谦称,意为和先贤相比,我下笔之处微不足道如同雕虫小技,心中还是有愧。有成语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典出唐朝魏征《隋书·李德林传》: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初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辞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都引《法言·吾子篇》(见下):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韩敬《法言注》云:“雕,雕刻。古代没有纸,写字用刀刻在木板上。虫,虫书。篆,篆书。刻,刻符。雕虫篆刻,指学童学习书写古文字。

李白年轻时写了一封信给荆州长史韩朝宗,其中写道: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这篇著名的自荐书题为《与韩荆州书》,表述的意思是: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尽善尽美?我李白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矜持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不惴浅陋请您过目。只怕这些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观赏拙作,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誊写抄送呈上。希望如同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春秋时期秦国善于相剑者)、卞和(春秋时期楚国善识玉者,和氏璧玉的发现、进献者)门下增添价值一样,我的文章能在您的门下显现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阶层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贵为君侯(汉朝以后对达官贵人的尊称)的您加以考虑。影响中外千年的诗人、以狂傲、豪放出名的李白都是这样自谦,是因为中华历史传统的深远影响。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学术权威王力先生也是遵循这个传统,称其书斋为龙虫并雕斋,说:我的文学作品(包括翻译的作品)以及一切普及性文章(包括一些演讲)都该算’”

古代雕龙指写文章,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了结构严谨、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后世传颂,从来没有人认为他所称的雕龙是自吹,而是体现一种认真治学的精神,非常有价值。雕虫则是指写书法。据国学研究资料,雕虫小技中的,指的不是昆虫,而是历史悠久的曾经代表殷商、姬周王室王权的青铜器礼器上面镌刻的特殊美术字体——“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青铜器上的铭文。史称金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朝王室喜欢将铜叫做金,这类铜器又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东莞籍的著名学者、金文研究专家容庚《金文编》记载,金文的字数共计3722个, 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图案,主要起装饰作用,凸显的是一种美感。到了秦代,虫书已经成为秦书八体之一。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即有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的记载。到了王莽统治时期,则将秦八体变成了汉六体,《汉书·艺文志》中云: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说明当时虫书还是一体。虫书最大的特点是:回环盘曲,工整华丽,变化莫测,极难辨识。它们多刻于兵器、铭器、容器、玺印、瓦当等上,如传世名器越王勾践剑上刻的铭文,便是虫书。

102)藉清荫于竹林:

以典籍记载先祖高尚的美德荫泽传承于族中叔侄。藉:通,以书籍记载。于:介词,置于动词后面,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对象等。竹林:竹林叔侄的雅称。典出明朝程登吉(字允升)《幼学琼林》:竹林,叔侄之称;兰玉,子侄之誉(竹林:魏晋时的竹林七贤中,阮籍、阮咸是叔侄,后人就借用竹林来指代叔侄。兰玉:即芝兰玉树,常用来比喻优秀的子弟。谢安曾问他的侄子们:你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只有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清荫:先祖高尚的德荫惠泽子孙后代。在这里的意思是庇荫,由大树遮阴的本意引申到尊长照顾晚辈或祖辈,以好的传统传承福荫子孙。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岁寒堂三题其二·君子树》写道: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夭矫(基本词意为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亦作夭蟜)向庭户,双龙思霹雳。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迺(通)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这就是传为佳话的清荫。相传范仲淹在树旁也写了清荫大庇,期与千年八个大字,马来西亚宣讲佛学和国学的蔡礼旭老师在讲课中举过这个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树跟柏树在冬天的时候都不会枯萎,这是比喻,比喻有德行的人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会改变他的气节,所以松柏代表君子。种这两棵君子树,也是期许后世子孙,个个都是有气节的读书人范公在他家门前种了两颗松树,叫君子树,他很有信心自己传承的家道,他说清荫大庇,就是他这个树的树荫,可以庇荫后代,期与千年,我千年以后的子孙还受到我的庇荫,还依照我的教诲在做

103)纸尾幸叨附骥:

在此结尾有幸叨光(沾光)依借先贤长辈的福德也出个名。附骥:自谦用词。本义指蚊蝇附在好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名人而出名。也说附骥尾,或附尾。典出汉朝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记载贾谊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清朝曹雪芹《红楼梦》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骥了。

104)拜手:

古代汉族男子一种跪拜礼。跪后两手拱合(合掌作揖,左手在上),低头至与手心位相平置,而不及地,故称拜手

附录:

1、道南杨氏粤西支系血脉图

【粤西瑚琳杨氏与中山杨氏牵头在广州中华路(今解放中路)建有道南书院(宗祠)】

2、道南杨氏粤西瑚琳杨氏血脉图

【建于明代的瑚琳杨氏宗祠群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3、《杨晓江先生简介》

 

 

道南杨氏粤西支系血脉图

伯侨(1世祖)……靖恭房三院……时,号龟山(59世祖)

时,字中立,号龟山。宋龙图阁直学士。

迪,奉议郎,诰赠宣议大夫。

迥,历任修职郎,起居舍人,右司谏,殿中侍御史。

遹,任军监丞,迁工部员外郎。

适,进士,历任宣教郎,婺州通判,京正寺丞。

造,进士,历任编修官,西外睦宗院阶,敦宗院丞,迪功郎,台州崇道观。

……判社,字福源,琼州知府,寓居遂溪县文相里,后裔迁居文车村。

昆山

次山(官苏州监酒)

振高

惠(居常州武进)

……作松——仁杰,字贞惠,号绍斋(吴川合水村)

大经

大纶

邦艾

邦昌

邦端

继盛

继宗

耀

朝谊

(石矶)

万年

弼养

(松庵)

 

道南杨氏粤西瑚琳杨氏血脉图

朝谊(时公十世孙,大经支系)——弼养(松庵)

弼养(松庵),从珠玑巷迁东莞,享祠建于瑚琳旧村。

 

 

 

道通

贵兆

贵祖

守仁

守敬

守中(止)

守礼

思俊

善勤

善贤

官胜(止)

官念

长成,字德实,号志南【瑚琳冷水开基】

道明

思明

体震,字复中,号云水【瑚琳凌田开基】

体乾,字美中,号霞侣【瑚琳旧村开基】

宗贵,字世弼,号悦川【瑚琳大地开基】

宗贤,字世达,号怡山【瑚琳竹瓦洞开基】

时秀【瑚琳龙窦开基】

时茂

文昌,号怀隐

文标(止)

宗正,字履端,号中亭【瑚琳下山开基,派居福杨】

乙养(止)

庚祥,字时瑞,号耕隐【瑚琳包山开基】

有郁,字时从,号盛周【瑚琳南埇开基】

道长,字子善,号前岗【瑚琳车底开基,有后裔迁黄坡】

贵孙【瑚琳南埇开基】

亚小【东莞大塘】

哥三【廉州合浦】

 

杨晓江先生简介

 

杨晓江,男,籍贯广东吴川塘缀荷木山村,196110月生于阳江,毕业于暨南大学新闻学系新闻学专业,法学学士,现为广东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正处级干部,曾任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广东省十佳期刊广东《支部生活》杂志(广东省委主管、省委组织部主办,2002年停刊)编委、执行主编(编委轮值)。在吴川一中就读高中时期,获吴川县中学生语文比赛第一名。大学就读期间,曾获奖学金。在杂志社工作期间,与总编合作的一篇文章获全省新闻出版优秀作品评选三等奖;得到读者高票评选的好文章获得党刊一等奖多次,其中按照单位的部署对揭阳市农业局长李楚生廉政勤政感人事迹的典型报道获得广泛好评,参加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组成的李楚生先进事迹考察组草拟给省委领导的报告、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李楚生同志学习的通知并获得省委常委会通过,发往全省,登载在各大报刊。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大事记(1949.10-2004.9)》记载:“1996630日省委组织部、宣传部作出《关于开展向李楚生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李楚生是一位孔繁森式的好公仆,是广东在改革开放年代涌现出来的勤政廉洁好干部的优秀代表。在组织部调查研究室(政策法规处)工作期间,根据部领导的部署,向报社提供理论专版策划和新闻报道,其中在2002918日与南方日报策划《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大创新——专家畅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专版,组织文章多篇,以笔名郑策(政策法规处的谐音)开篇《向选贤任能科学机制迈进》,署名晓江的文章有《观念、体制大突破》。业余撰写一些政论、社评和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发表,其中在南方都市报发表多篇粤语文化研究文章,包括与父亲杨志群合作的《石砣与草艃》,署名晓江、杨晓江的《论尽论尽》、《的无忌及观念交替》、《做嘢可争先,讲嘢要避》、《老城广州话之》、《做个得意广州人》、《此绵绵无绝期》、《生埗不是生保》、《重实情,轻断估》、《姿整也怕论尽》、《就算一窝暗灯,也要分清发音》、《再谈》、《再谈”(续,连载)》、《髀VS肶、骟VS⻊ 》、 《年年有鱼》、《鲮鱼年年有》 等等约20多篇。

出生时的名字为小刚,在《瑚琳杨氏族谱》中的谱名海刚,就读时所取书名(族谱记载为)晓江,瑚琳杨氏霞侣祖十六世孙。父亲杨志群,曾任广东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组织员(五十年代的普通干部的一个职位,组织系统的办事员,基本是来自基层的年轻干部,与办事员同一级,不同于现在与班子领导成员同级的领导层的组织员)、中央第六中级党校(省委党校)初级分部干事、党支委和团支部书记,阳江县第七中学(塘坪中学)校长、吴川县第二中学校长、吴川县委党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吴川县农会主持日常工作的专职副主席。母亲李雪慧,广东鹤山市人,曾任茂名县高州镇团委书记、阳江县团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江县国营小刀厂人保股长兼团委书记、阳江县第一中学政工组长兼团委书记、吴川县文化馆负责人、吴川县知青办副主任、吴川县城建办副主任。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