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杨氏春秋 » 各地宗祠 » 慈善公益 » 人物专栏 » 四知期刊 » 历史文化 » 族谱支系 » 重修譜序①

重修譜序①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11-07-01 21:53:25  阅读2694次

傳曰: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以故姓同名,獨命名不可不慎。見有譜牒無存,而晚輩名字多與前人相重複者,皆無所考證故也。
歲丁巳新正月望日
,族人會,齊集楊家莊子,議及譜事,慾立數字,以為後之命名模楷。推重於金城,城質學譾陋,恐留遺笑,固辞不獲。乃與族祖俊德、杉林、夢鶴、傳相,族叔象振、大文,侄景禹等,編訂數字母,以寄於後。凡命名者,必先檢閱舊譜,敬避祖宗名諱,然後接其班輩列於何字,斟酌取用。或偏旁,或假借,多從字母而來。庶先有依據,不至後有錯綜,且一問其名,世次了然。遠者若近,疏者若親。落成極知,偕妄難免厥愆。庶後哲不吾訾議,世世守之莫易也,是為序。
自十四世起:泊、芬、阜、文、里、和、樂、依、卿、雲。
中華民國六年如月上浣


注释:
此文是民国六年本《杨氏族谱》(寿邑杨氏七支长公支族谱)的序言。公元1917年,农历正月中旬共议修谱,二月上旬作序。
语出《左传》。《左传·桓公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说明讳始于周代。《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今一般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岁丁巳新正月望日,即中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一般称为正月。正月:又称孟春、端月、陬月、柳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等,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指今寿光市羊口镇杨家庄子村。据《杨氏家乘》考:杨氏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凤凰窝人,明洪武初迁居寿光县城北50里处孙家庄。至明末,杨氏一族由孙家庄迁此立村,以姓氏故名杨家庄子。
原谱此处用简体而不用繁体的俗字。明代字书《正字通》已经收录字。可见民国时写字而不写字,并非错误,说明早已约定俗成。
称谓、命名避讳禁忌,亦即名讳方面的避忌。此民俗始于周朝,见孔颖达〔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周朝开始,有了讳避称谓的习俗。周朝讳事初兴,秦汉时避讳渐臻完备,生前也要避讳名字。最初避讳盛行上层社会,后流行民间,成民间习俗。
字在此处意思:但愿。后哲:后代哲人,犹才俊,即智慧卓越的人。如《诗·大雅·抑》:其维哲人,告之话言。
亦作訿议,非议。宋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文采典重如此,岂可以时谐谑之迹而加訾议。清 唐甄 《潜书·劝学》:圣人不作,世衰道丧,旁蘖别出,乃訾议儒者。此句:但愿后代才俊不要对我们有所非议。
如月:二月。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浣:读huàn ,洗。按照唐代定制,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作为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博主敬请龙松先生雅正。

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