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杨氏宗亲网

世界杨氏联谊会

中华杨氏大宗祠

当前位置: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 新闻中心 » 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纪念明朝杨家将进驻凉州卫640周年座谈会在甘肃武威举行

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纪念明朝杨家将进驻凉州卫640周年座谈会在甘肃武威举行

世界杨氏联谊会sjyang  2020-12-24 17:38:34  阅读100006395次

传承清白传家四知堂文化   弘扬忠勇爱国杨家将精神  


【中华时报/中华新闻网甘肃武威讯】 
 

(全媒体记者甘木报道)

    冬天的河西走廊,阳光灿烂,天空湛蓝,万里无云。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杨家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甘肃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承办的“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纪念明朝杨家将进驻凉州卫640周年座谈会”,20191221在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金都国际酒店隆重举行。  

      武威市政协原副主席马序锭,武威市人大专委会副主任、凉州区原副区长张志殿,市人大专委会副主任杨琦,市人大专委会调研员、市财政局原副局长王军臣,市政协调研员、原副秘书长徐建林,武威市委讲师团团长张生龙,市网信办调研员赵勇忠,市文化旅游局原局长张吉林,市教育局原调研员王其英,市规划局纪委书记杨宗同,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商务局原副局长杨祁雄,市民进主委王兴瑞,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王守荣,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孔祥荣,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黄胜元、副主席杨震雨,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忠、香千远,凉州区人大办公室主任杨才年,区文旅局副局长宋开秀,市人民医院工会原主席张世杰,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古浪县文化馆原馆长张新民。  

      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陈玉福,著名作家许开祯、王相山,甘肃杨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杨万兴,金昌市规划局原局长杨万开,兰州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蕊祥,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顾问杨忠、古浪县泗水实业公司董事长杨发春,甘肃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宏、杨建海、杨门元、杨万玉、杨飞、杨之军、杨玉发,副主任杨宗国、杨宗芳、杨云鸿、杨德、杨竣元、杨振年、杨博文、杨鹏元、杨文龙等

    与中华杨家将文化研究会杨家将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甘肃武威市有关部门领导、文化史学专家学者、武威市一区三县的杨家将后裔、杨氏宗亲和社会各界人士一百三十多人出席了“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  

    座谈会正式开始之前,甘肃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门元先生率领著名的“凉州杨家将攻鼓子”队,首先在宾馆门前广场、宾馆大厅欢快地表演起了“凉州杨家将攻鼓子舞”。

    “凉州杨家将攻鼓子”是名扬中华的武威传统文化表演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十年代,武威县四坝杨家寨子的“杨家八将”就代表甘肃进京向中央领导献礼表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接见。“凉州杨家将攻鼓子”传承于明朝“凉州杨家将”军鼓,百年以来队员全都是凉州杨家人。欢快的鼓舞,使人穿越到了明朝的西北边疆,展示了凉州杨家将士驰骋西北疆场,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英雄画卷!

      下午三点,“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正式开始,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武威市商务局原副局长杨祁雄先生主持座谈会。杨祁雄说,今天我们在武威金都国际酒店召开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杨家将文化工作委员会主办、甘肃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承办的纪念明朝杨家将进驻凉州卫64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本着“以发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己任”的主旨,通过探讨凉州杨家将家族文化生活遗迹及其“清白传家、忠勇爱国”的家风,挖掘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遗产,对打造西北杨家将文化中心城市和中华尚武之都,促进武威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杨家将工作委员会、中华杨氏联合总会监事长杨生剑先生致辞,他代表总会向“中华杨家将论坛”在甘肃武威举办,表示衷心地祝贺!

    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顾问杨万开先生代表甘肃省人大原副主任、原武威地委书记杨作林先生致辞,热烈祝贺“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成功在凉州举行,还宣读了杨作林先生为论坛写的两首祝贺诗文《贺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  

()  

一门忠勇杨家将,何惜碧血洒疆场, 烽烟远去留史痕,永励后人图国强。 
 

()  

男英女杰赴国殇, 神钦鬼泣威名扬, 千古传颂意难尽,碧海血花永芬芳。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轨道交通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杨新文(武威市凉州区蜻蜓村杨家坟庄子人)发来祝贺诗文:


《杨家儿女》  

千里烽火炼忠胆,万隘关口震鞑靼。 杨家儿女善国事,继往开来谱新篇。


     武威市凉州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李晓瑛女士向中华杨家将文化论坛赠送了一套《诗话凉州》的丛书,以示祝贺。  

      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杨家将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主任、香港中华时报副社长杨鉴旻教授首先作了《为什么是明朝杨家将进驻凉州卫640周年?》的主题演讲。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杨鉴旻说,“凉州杨家将”是清朝以后尘封了三百七十多年的光辉历史。经过本人多年的深入研究,根据《凉州杨氏宗谱》记载,明朝“凉州杨家将”开山祖一一杨税,是徐州(彭城)壹乡人,在明朝初年,徐州属于凤阳府,杨税与朱元璋、徐达、朱棣、宋晟都是同属于一个凤阳府的老乡与战友,属于明朝江淮军事集团。所以,“凉州杨家将”在明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西北有很高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  

      元朝末丙午年(1366年),杨税在徐州率族人归附徐丞相(明朝第一功臣徐达),开始干革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两年后(1368年)攻打进元大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百年的元朝残暴统治者,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杨税与子弟兵先后跟随明朝第一大将徐达并肩战斗六年,克战中华各地,立下功勋。

    洪武四年(1371年),杨税与子弟兵又跟随明朝红二代一一怀远将军宋晟干革命。在明朝初西北第一名将、西宁侯宋晟的指挥下,英勇战斗,克战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共计三十一年,在西北打下了新局面,彻底改变了西北战略被动的局面,进入战略主动期,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武四年(1371年)初,宋晟升任怀远将军,成为新设立的建宁(今福建南平市)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同知,同年冬,宋晟改调为江西都指挥使。洪武九年(1376年),被调至大同府镇守,授官龙虎将军。洪武十二年(1379年)宋晟又被调至陕西凉州卫镇守,先后二十年,杨税与子弟兵随同宋晟正式进驻凉州卫,并肩战斗,将军后代定居凉州卫乃至河西走廊至今640年。  

      作为有众多高级将领的“凉州杨家将”与子弟兵为镇守西北边疆,为明朝260多年武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城建、水利等方面建树甚多,留下了诸多的“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遗迹,如分布于武威城乡的杨府(杨家将大将军府)、杨府巷(街)、杨家山、杨家坝河(武威东大渠)、杨爷(杨业)庙、杨氏庙(杨家祠堂)、杨家花园、杨家寨子、杨家牌坊、杨家陵园、杨家墓碑、明朝皇帝御赐杨家的圣旨、杨府磨、杨家烧坊、杨家油坊、杨家纸坊、杨家洼、四知堂、仙姑庙、红庙、白衣寺等等。

    杨鉴旻教授首次透露了武威“杨家坝河”的真实史料:280年前的乾隆年间武威举人王化行在为“凉州杨家将”后裔杨升、杨安堂兄弟过寿撰文中明确提到:“武威东大渠(杨家坝河)之杨氏。”用铁的事实证明:武威“杨家坝河”为明朝“凉州杨家将”带领凉州卫军民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和军事防御工程,是武威的“都江堰”,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杨家坝河”承载着厚重的明朝武威历史文化,是武威人民的文化河、历史河、人文河,是武威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象征,决不是什么出土才五十年的“铜天马”的“天马湖”!真诚地希望武威市的有关部门尊重六百年的武威历史文化,从善如流,更正不正确的地名“天马湖”,恢复灿烂辉煌的武威人民家喻户晓的“杨家坝河”原名。  

      我们通过探讨发掘明朝“凉州杨家将”的历史文化,弘扬“凉州杨家将”的“清白传家、忠勇爱国”的家风,挖掘“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遗产,对打造西北杨家将文化中心城市和中华尚武之都,为促进武威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的发展服务,造福武威人民,让全国人民了解“凉州杨家将”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吸引更多的全国游客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来旅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武威市教育局原调研员、《武威史志》原总编、武威文史专家王其英先生以《武威杨姓流源与凉州杨家将述略》为题,简述了天下杨姓播迁繁衍情况,并以丰富详实的地方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武威自明朝以后杨氏人口激增及其优秀子弟大量涌现的事实,有力地说明明代凉州杨家将从巴蜀而江淮、又从江淮而西北,进而移防并落籍武威的事实,伴随明朝270多年,前赴后继,抵御外侮,报家卫国,屯垦戍边,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故事。同时,对从江淮地区以军功起家立世而移防落籍武威的杨税、杨胜、杨仲玉三支杨氏后裔成员一一列举,又对他们以军功立世,忠孝传家,尚武崇文,父子相继,兄弟并肩,同心同德的家风传统和广泛流传于今天的与武威杨氏相关的杨嘉谟墓志铭、圣旨等历史文物,攻鼓子、水陆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大量的地名村落街巷等作了简介,对今天深入挖掘杨家将文化传统,弘扬崇文尚武、以德传家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借鉴。

    有明一朝270多年,凉州杨家将镇守西北边疆,浩气枕戈,忠勇爱国,喋血沙场,戍边屯垦,立下赫赫战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谱写了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英雄壮歌,是杨家将演义的凉州版本,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英雄家族史诗。  

    武威市委党史研究中心的史志编辑、《凉州杨家将》项目主持人、武威文史专家程对山先生的演讲以《凉州杨家将的文化元素和时代精神》为题,以杨嘉谟生平经历为主线,揭开北宋杨家将和凉州杨家将的传承渊薮,提出凉州杨家将的十大文化元素,即“一山一水,一石一碑,一府一墓,一旨一屏,一枪一舞”。指出要大力弘扬凉州杨家将“崇文尚武,爱国佑民”的时代精神,充分运用十大文化元素,在文旅融合的历程中打造出凉州杨家将的文化旅游品牌。

    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顾问、清代武威著名水陆画家杨先声的后代杨生海先生作了《关于明清民国时代的凉州四知堂、杨业庙、杨氏庙、仙姑庙》的专题演讲。他说,凉州杨氏四知堂是民国时期凉州城最大的家庭堂屋,堂屋有十七块大匾,七十二间房屋,《杨氏家谱》有五六十公分厚,名人字画无数,均毁于五六十年代。  

      武威姓氏文化专家陈有顺先生作了《关于写作凉州杨氏姓氏文化的心得体会》的专题演讲。他提出了“凉州杨家将”有“旧三杨与新三杨”之说。  

      武威市人大专门委副主任、凉州区原副区长张志殿先生作了《关于明朝凉州杨家将在古浪的战斗遗迹》的专题演讲。张志殿说,杨姓是一个光辉的姓氏,杨家将是以忠勇爱国为价值取向的响亮的英雄称号。在此我荣幸地说三句:

    1 、杨家将的功绩可证。在史书和专家论证之外,告诉大家一个新情况,我老家古浪县大鱼沟堡是明末杨嘉谟将军在松山守备任上修筑的,物证仍在;明朝天启皇帝的圣旨作为书证亦存。大鱼村名因为杨家将的业绩而赫然出现在圣旨之中,这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2、杨家将的遗风犹存。十年前我在凉州区政府供职时因到广州、深圳参会、招商而认识杨鉴旻先生,他的从容、坦诚、商界人脉以及对家乡发展的情怀,为我履职尽责提供了无私帮助;凉州攻鼓子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敲出了武威人奋发图强的信心。  

       3、祝杨氏后裔再书辉煌。愿精忠报国的杨家将精神,与武威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同在!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文史学者李元辉先生作了《揭开凉州杨家将文化的神秘面纱》专题演讲。2017323日,李元辉写下《杨氏家谱今何在,谁人知晓杨嘉谟》一文,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开启了武威挖掘、研究明代甘肃总兵杨嘉谟历史事迹的先河。后又陆续撰写了《武威杨氏家谱揭秘》《清代武威杨氏变迁史》《清代武威杨氏十八扇屏风之谜》等文章,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此后,他又数次到蜻蜓村考察调研,与当地的耄耋耆老深入交谈,了解到1958年杨嘉谟墓葬被毁坏的详细经过。  

      在演讲的最后,李元辉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地说:“历史渐行渐远,但杨家将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继;杨嘉谟大将军早已作古,但杨家将精神承前启后,生生不息。矗立在武威市博物馆的《杨嘉谟墓志铭》,永远诉说着那段辉煌又灿烂的历史;收藏在武威市博物馆的《杨嘉谟圣旨》,永远让人感受到杨家将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    

      武威市凉州区人大办公室主任、武威文化学者杨才年先生作了题为《凉州杨家将与凉州文化》的演讲。他的演讲,首先讲述了历史上的杨家将与杨家将文化内涵。他认为,于20086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说唱版《杨家将传说》,是中国汉族的长篇英雄史诗。特别有意思的是西北地区的杨家将传说中,有与凉州有关的“杨宗保被困金山笼,佘太君顿足滴泪崖”、“十二寡妇征西夏,杨满堂倒取虎狼关”等故事情节,在结尾中提及佘太君从古浪带领着整个家族西迁至西宁,这点在历史上的杨家将传说来说是一片“新大陆”。

    杨才年认为,凉州杨家将精神是杨家人在千年来的奋斗中培育的在困境中奋起、艰苦中发展、危机中突围、变化中坚守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入探究、传承发扬凉州杨家将“精忠报国”“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对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深远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凉州杨家将文化是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州杨家将的历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杨家人,要有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要把“传承凉州文化,弘扬杨家将精神、打造凉州杨家将文化品牌”,作为一种信念和使命,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力量,去为之奋斗。相信杨家将这个优秀的文化品牌就一定能抹去岁月的尘埃,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武威市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宏先生说,明代凉州杨家将文化的挖掘又是一条历史长河。近年来,在武威这块土地上有一批热心于凉州杨氏根脉文化传承的仁人志士,以高度的责任感,不逸余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自觉自愿的在潜心挖掘,发现,考证,研究,整理,呕心呖血无私奉献,为我们研究杨家将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我们研究以杨嘉谟为代表的明代杨家将历史文化仅仅是拉开了序幕,故事才刚刚开始。如何去发现挖掘它,研究和弘扬它?那么这么一个重大课题就留给了未來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和热心于凉州杨家将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老师们以及近十万凉州杨氏的家人们,让我们不忘初心,再接再励,共同來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共同努力来完成时代赋于我们的历史使命。

    武威市建委原副主任李景章先生发来书面文章:640年前,明朝杨家将进驻凉州卫,这是值得被尊重、被认可、被弘扬、被传承的宝贵历史财富,是大凉州厚重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小觑的人文财富,是绵延厚重旳文化财富,因为杨家将精神传递的是正气歌,显现的是正能量。从去年开始的整整一年间,我有幸认识凉州杨家将的后裔,从他们挖掘、初步整理的史料中,我对凉州杨家将的历史有三点认识:  

      一是杨家将精神是客观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戏说的“传说”的概念。  

      二是明朝杨家将在那个历史时段,在大凉州的所作所为,是杨家将先烈尽忠报国情怀的真实表达,更是大自然属于凉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大平台上杨家将荡气回肠的表现,反过来更加加重了大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是凉州杨家将可歌可泣的历史,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更让杨家将后裔,也让我们今天的武威人,有责任、有使命把凉州杨家将历史挖掘好,保护好。一年前,在一次座谈会上,我发言:武威“杨家坝河”应该恢复原名,因为河与湖,从地理字上讲,不是一个概念。再说是“杨家坝”,而不是其他张王李赵的坝,这个杨字大有来头。后又听有的文化人说“杨家坝”名字很“俗”,那请问河北省省府石家庄,俗还是不俗?  

      挖掘凉州杨家将历史,复原大凉州风彩,应该是我们尊重历史,传播正能量的今日行动。一位退休干部的理解和认识,确有不妥,期望得到指正的同时,提高历史修养。  

      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小说家、影视剧作家陈玉福先生专程从金昌市赶来参会,作了论坛的总结发言。陈玉福用了四句话概括“凉州杨家将”文化,用“震撼”来高度评价“凉州杨家将”文化,表示以后会写出“凉州杨家将”的电影电视剧本,向全国人民宣传推广被尘封了三百七十多年的忠勇爱国“凉州杨家将”的集体英雄主义形象。

    文史专家学者们关于“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的精彩演讲,得到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许多与会人士首次聆听了这段在武威历史上、甘肃乃至西北历史上被尘封了三百七十多年的光辉灿烂的“凉州杨家将”英雄传奇故事,享受了一下午丰富的西北历史文化的精神大餐,大呼大快朵颐!  

      会后,中华杨家将论坛组委会在武威市凉州区南大街的“杨府盛宴酒家”举办了晚宴,用杨家饭菜、杨家情酒,款待参会的各界人士和杨氏宗亲,晚宴中杨家人还进行了精彩文艺演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凉州杨家将”历史文化夜晚。


 

编辑:杨冰心
发表于:2019/12/23 9:35:19
本文引用地址: